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用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的幼虫对卵形鲳NFDA8(Trachinotus ovatus)进行腹腔注射和体表感染,然后每隔一周用阻动试验(Immobilization assay)检测免疫鱼的抗血清和皮肤培养液对刺激隐核虫幼虫的阻动效价,在第14周中,分别用亚致死剂量和致死剂量的刺激隐核虫幼虫对免疫鱼攻毒以检测所产生的免疫保护力.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免疫方法都能让卵形鲳鲹的血清和皮肤生成阻动刺激隐核虫幼虫的特异性抗体,并能使被免疫鱼获得明显的免疫保护,但是体表感染免疫组的血清和皮肤培养液的阻动效价都要比腹腔注射免疫组高,所获得的免疫保护力也更强.同时还发现,免疫鱼血清和皮肤培养液中的抗体存在明显的差异:两者的最初生成时间、达到峰值的时间、变化规律以及阻动效价等都不一致.因此,我们推测鱼类的系统免疫应答和皮肤黏膜免疫应答有可能是相互独立的,或者是不同步的.鱼类的体液免疫应答,特别是黏膜免疫应答对抵御刺激隐核虫的感染起了重要的作用,采用刺激隐核虫虫体疫苗可能成为预防海水鱼类白点病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62.
山东省翼手目一新纪录——宽耳犬吻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发现宽耳犬吻蝠(Tadarida teniotis).本文详细描述了5只蝙蝠的形态特征,并与安徽、台湾、非洲和云南样本的体型及头骨参数进行了比较.宽耳犬吻蝠为山东省新纪录.  相似文献   
63.
观察348个标本的中央尾羽,测量其性状并统计,结果表明:1)雉科8种中央尾羽色斑格局不相同:2)中央尾羽长、内翈宽、外翈宽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白冠长尾雉中央尾羽(118,3±18,89)cm最长,内翈(2.44±0.21)cm最宽,以红腹锦鸡外翈(2.80±0.82)cm最宽,而灰胸竹鸡的中央尾羽(9.51±0.78)cm最短,内翈(1.02±0.13)cm和外嘲(0.99±0.10)cm最窄.以上有助于分辨雉科此8种鸟类.  相似文献   
64.
陕南早寒武世早期Quadrapyrgites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序幕阶段的梅树村期,生物类群大规模辐射,身体构型快速革新,与前寒武纪生物群面貌明显不同.最近在陕南宁强宽川铺地区梅树村期地层中发现了大量五辐射Punctatus及部分四辐射四方塔形壳属Quadrapyrgites,其中包括1个新种Quadrnpyrgites undulatuscostalis sp.nov..在此基础上对Quadrapyrgites进行了属征补充.双胚层腔肠动物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生命史的真后生动物演化开端,在生物起源演化历程上占据着关键的位置.本文为研究真后生动物起源演化、生物辐射、体型构建提供了重要实证.  相似文献   
65.
The extent to which prey abundance influences both bottlenose dolphin foraging behavior and group size in the pres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studied.The primary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and quantify how wild bottlenose dolphins respond,individually and as groups,to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prey around a fish farm.Detailed views of dolphins' behavior were obtained by focal following individual animals whilst simultaneously collecting surface and underwater behavioral data.A total of 2150 dive intervals were analyzed,corresponding to 342 focal samples,lasting over 34 hours.Bottlenose dolphins remained submerged for a mean duration of 46.4 seconds and a maximum of 249 seconds.This study provides the first quantified data on bottlenose dolphin diving behavior in a marine fin-fish farm area.This study's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in a fish farm area used intensively by bottlenose dolphins for feeding,dolphins did not modify dive duration.Additionally,underwater observations confirmed that dolphins find it easier to exploit a concentrated food source and it appears that hunting tactic and not group siz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feeding activities.Thus,bottlenose dolphins appear capable of modifying their hunting tactics according to the abundance of prey.When top predators display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activities not directed at them,the task of studying all possible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can become even more challenging.  相似文献   
66.
早寒武世最早期梅树村期处于“寒武纪大爆发”序幕阶段。在这一时期,生物类群发生了大规模辐射演化及其身体构型的快速革新,形成与前寒武纪生物群明显不同的生物组合面貌。最近在陕南宽川铺地区早寒武世早期灯影组宽川铺段地层中发现了数十枚呈三维立体精美保存的磷酸盐化奇异星状生物化石标本,通过形态功能分析及与其共生的Punctatus的口盘类比表明,该奇异星状生物很可能属于腔肠动物Punctatus的口盘,星状体的中心为该生物的口部。而腔肠动物的出现标志着真后生动物的开始,在生物起源演化历程上占据着极其关键的位置。本文报道的奇异星状生物可能代表了初具原始触手的腔肠动物早期演化类型,为研究真后生动物起源演化、功能进化提供了新的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67.
宽叶大戟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宽叶大戟(Euphorbia latifoli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山萘酚(kaempferol,1)、槲皮素(quercetin,2)、山萘酚-3-O-β-D-葡萄吡喃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3)、槲皮素-3-O--βD-葡萄吡喃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4)、白桦酯酸(betulinic acid,5)、白桦酯醇(betulin,6)、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7)、胡萝卜苷(daucosterol,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正二十八烷醇(1-octacosanol,10)。化合物1~10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68.
<正>盘中之餐两只海豚戏鲑鱼猫捉到老鼠,不会立即吃,会先戏耍一番。直到把老鼠逗得精疲力尽了,猫才会慢慢享用。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讲,猫猫们有点残忍了。现在,两只宽吻  相似文献   
69.
陕南寒武纪早期宽川铺组微体球状化石类型多样,如何正确辨别这些球状化石的生物属性是当前早期生命演化古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在宽川铺组中发现了一类为数众多,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不规则的帽状隆起结构以及翻边帽沿的帽状化石。研究表明这些帽状化石均为不完整的个体,其完整形态呈不规则的凹球形。根据帽球状化石帽身的数量和相对位置,这类化石可划分为"单帽型"、"双帽型"和"复帽型"三种类型。这些凹球状化石呈双层壳壁,内壁光滑,外壁粗糙。因为凹球状化石形态及其表面小孔与微体藻类、后生动物的胚胎以及壳体化石差异都非常显著,所以推测这类化石可能与带壳原生动物亲缘关系最为紧密。  相似文献   
70.
以宽川铺生物群中获取的磷酸盐化立体保存的胚胎化石为研究材料,对胚胎化石表面超微结构和内部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并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胚胎化石表面被一单层光滑卵膜结构所包裹,卵膜之下胚胎形态多样;刺状结构位于卵膜之下,为原生质胚胎分泌而成的保护层,出现在不同大小和不同类型的胚胎中。结果表明:1)单一依靠胚胎大小或者表面结构不能作为胚胎的分类依据;2)与现生海葵等动物胚胎表面微绒毛相似,Olivooides表面刺状结构可能具有保护胚胎和生态扩散的功能;3)带刺Olivooides很可能发育成为动物演化早期最简单的带刺幼虫形式,是动物间接发育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