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报道中国佳宽蛾属Eutorna Meyrick 3种,包括1新种和1中国新记录种。研究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昆虫标本室 1.纹佳蛾Eutorna undulosa,新种(图1) 本新种与列佳宽蛾E.leonidi Lvovsky相似,但其雄性颚形突中部微宽,阳茎近端部的刺粗壮,较长;雌性导管端片后缘中部深凹,形成2个突起,囊导管无骨化板,囊突大,长椭圆形,密被刺突。列佳宽蛾雄性颚形突中部不扩大,阳茎近端部的刺微小:雌性导管端片后缘中部凹入不明显,囊导管有1长形骨化板,囊突小而圆。 正模:♂,贵州道真,2004-Ⅷ-21,1300m,肖云丽采,生殖器玻片号No.L07074。副模:1♀,同正模;1♂,贵州梵净山,2001-Ⅷ-04,1300m,李后魂,王新谱采;1♀,贵州江口;2001-Ⅷ-28,600m,李后魂,王新谱采;2♂♂,1♀,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毛家村,2007-X-03—05,800m,甄卉采;9♂♂,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李家坝,2007-X-28~30,700m,甄卉采;1♂,福建南平茂地,2002-Ⅸ-22,850m,王新谱采;1♂,1♀,广西金秀,2002-Ⅳ-14,550m,郝淑莲,薛怀军采;3艿8,湖南张家界,2001-Ⅶ-08,650m,李后魂,王新谱采。 2.列佳宽蛾Eutorna leonidi Lvovsky,1979,中国新记录(图3) Eutorna leonidi Lvovsky,1979:103. 观察标本:2♂♂,1♀,贵州道真,2001-Ⅷ-20~25,1300~1370m,肖云丽采。分布:中国(贵州);朝鲜,俄罗斯(远东)。  相似文献   
312.
目的:探讨可调脉宽倍频Nd:YAG激光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作用.方法:制作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术后30天对兔耳增生性瘢痕进行可调脉宽倍频Nd:YAG激光干预,观察兔耳瘢痕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改变,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兔耳瘢痕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可调脉宽倍频Nd:YAG激光干预后,兔耳增生性瘢痕出现明显的萎缩,免疫组化检查VEGF表达减弱.结论:可调脉宽倍频Nd:YAG激光可能通过损伤瘢痕组织内的微血管促进兔耳增生性瘢痕萎缩,对早期增生性瘢痕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13.
宽缘唇瓢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学难  郅军锐 《昆虫知识》1995,32(4):218-220
  相似文献   
314.
315.
本研究对我国姬小蜂科Eulophidae宽脉啮小蜂属Dzhanokmenia Kostjukov,1977进行分类和比较形态学研究,记录该属7种,其中中国新记录2种,提供了7种的鉴别特征及生物学和地理分布信息。比较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宽脉啮小蜂属在头部、触角、腹部背板、腿节以及雌性外生殖器着生位置等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形态特化和种间差异,这些结构特征能有效应用于属内物种鉴定,为该类群物种的准确鉴定提供依据。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编制了该属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316.
压力峰值 P、脉宽 T 和发数 N 是决定压力波致伤作用的基本参量,它们之一的增大一般都导致伤情的加重,但中耳损伤和内耳损伤各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当 N 为1、T 在几毫秒之内时,170dB 左右的 P 可以开始对豚鼠的中耳致伤,P 增至185dB 左右时中耳损伤便达到最大。T 和 N 的增大虽也可稍降低中耳的致伤阈或使损伤稍加重,但其主要作用则是加重内耳的伤情。若将听觉器官的损伤从最轻到最重分成5级,则每当 P 增高3—4dB,或 T 或 N 增3—5倍,伤情大体上加重一级。因此若 T 和 N 不变,压力峰值超出安全界线15dB 便可能引起严重的听觉损伤。在数秒到数十分钟的范围内,发射的间隔时间对伤情的影响不大。但当发射的间隔时间缩短到<1s(如100ms)时,对一定发数的总伤情便可稍减轻,此结果可用中耳反射的保护作用来解释。  相似文献   
317.
以青藏高原两种特有药用伞形科植物为材料,对其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宽叶羌活和青海当归的叶绿体基因组长度分别为142 184 bp、146 952 bp, GC含量分别为37.4%、37.60%,共有基因123、127个,SSR位点208、219个。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青海当归与其他当归属植物同属一支且自展值为100,与宽叶羌活支持率不高。研究结果充实了药用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库,对伞形科属间水平关系提供了更多的系统发育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