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0篇
  6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着重调查了绿成公司奶牛一场标准化饲养管理的情况,并对不足之处提出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麝凤蝶 (Byasa alcinous)为鳞翅目、凤蝶科昆虫 ,分布于中国各地、日本 ,老挝和越南等 ,其成虫外观雅致、美丽 ,素有“大自然花朵”的美称 ,有较大的观赏价值。麝凤蝶因有麝香味而得名 ,香气来自后翅上的灰白色的臀褶 ,羽化不久的雄蝶香味较明显。近年来此蝶的野生资源由于过度采集 ,生态破坏等而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因此为保护这一资源 ,有计划地开展人工饲养是很必要的 ,并可通过大规模人工饲养来制作蝴蝶工艺品供观赏。1 麝凤蝶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1.1 成虫 其成虫为大型蝶类 ,展翅 82~ 86 mm,双翼狭窄、尾突修长 ,最明显的特征是它…  相似文献   
13.
14.
虎纹捕鸟蛛的饲养与繁殖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简要介绍饲养、繁殖虎纹捕鸟蛛的技术,包括它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物种类及饲养器具等,并介绍了在饲养和繁殖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汪仁平 《四川动物》1999,18(4):176-178
目前能进行国际贸易的鳄有12 种, 但它们只能被允许在某些国家和不同控制方式下的出口贸易。鳄类的人工饲养在世界上是一种新型产业, 它有二种饲养方式, 但都必须具备种群、食物、资金和技术四个基本要素。饲养技术的关键是对鳄生活习性的了解, 本文对几种鳄的栖息地和繁殖特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蓝蓑羽鹤主要分布于非洲南部,北京动物园2001年开始饲养展出,2005年繁殖成功.在我国北方饲养蓝蓑羽鹤冬季需要保温设施,还需要适当的耐寒训练,提高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蓝蓑羽鹤选择植物性食物多,全年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饲料蛋白含量分别为34.9%和21.6%,平均能量16.6 kJ/kg.精液澄清、透明.雌鹤性成熟年龄早于雄鹤.北京地区繁殖期3~6月,平均窝卵数2枚.雏鹤生长高峰期在35~60日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不同繁育饲养设施对Beagle犬主要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两种不同Beagle犬繁育饲养设施(设施Ⅰ、设施Ⅱ)对母犬产仔状况、仔犬初生重、60 d离乳犬只存活率、60 d离乳犬只体重、1~6月龄犬只体重月增长等生产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两种设施比较母犬产仔状况,仔犬初生重无差异(P〉0.05);设施Ⅱ比设施Ⅰ的60 d离乳犬只存活率高18.4%,差异极显著(P〈0.01),60日龄离乳犬只体重平均多(0.62±0.13)kg,差异极显著(P〈0.01);1~6月龄犬只体重月增长平均多0.29±0.14 kg,差异近显著(P=0.08〉0.05)。结论设施Ⅱ优于设施Ⅰ。  相似文献   
18.
一种利用STO饲养层细胞制备拟胚体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种利用STO饲养层细胞制备拟胚体的新方法。该方法选用生长至80%饱和密度的STO细胞,经丝裂霉素C(10 mg/ml)处理4 h后以8×104 cm-2的密度接种培养12 h,制备饲养层,再将ES-D3细胞以1×104 cm-2的密度接种其上,首先用含mLIF的DMEM培养液培养24 h,再更换拟胚体诱导培养液,5~9天后获得了各成熟阶段的拟胚体。形态结构和分化潜能等研究表明,该方法制备的拟胚体结构典型,具有产生3个胚层谱系来源的功能细胞的潜能。与传统拟胚体制作方法如悬滴培养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拟胚体形成率高,重复性好等优点,是开展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和干细胞分化研究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19.
2003年7~12月在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进行圈养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体内寄生虫种类和数量的调查与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野马新鲜粪便,用于对寄生在野马消化道内寄生虫的研究。2003年8月,在所收集到的粪样中发现,有两个粪样中有大量的石子出现,这两个粪样分别来自于两个不同的饲养场地。其中一个粪样中石子数为58粒,另一个粪样中石子数为23粒。石子的粒径在5—8mm之间。通过粪球的大小可以断定,两份粪样都是亚成体的。这些石子在粪便内部或镶嵌在粪便上,被粪球包裹着,通过石子的数量和在粪球中的位置可以判断,这些石子不是排便落地后粘到粪便上,而是从野马体内排出。由于在一次排便中集中出现,所以可以断定,粪便中的石子不是由于野马误食石子的结果,而应该是野马在短时间内集中主动的取食石子造成。同时我们还做了一个饲喂实验,在碎草中掺杂大量的石子,石子的粒径与野马粪便中发现的石子粒径大小相当,野马采食前与采食后,两次对石子称重,结果显示,石子的重量变化范围在1g左右,这也证明野马不会误食如此多的石子。由于相隔一天,在两个不同的圈舍中发现相同的现象,所以可以断定圈养野马群体内的食石子不是个别现象。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巫山蓝家寨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了春秋时期的马(Equus caballus)、黄牛(Bos taurus)、山羊(Capra hircus)、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狗(Canis familiaris)、猪(Sus domestica)6种家畜的骨骼。这是三峡地区唯一一个在先秦时期六畜兼备的古文化遗址。遗址中的马、牛,是三峡地区同类家畜中时代最早的发现资料。三峡地区早期历史时期,人类肉食资源以野生动物为主,家畜动物骨骼发现材料较少。蓝家寨遗址出现种类较多的家畜动物种类,为全面分析和认识三峡地区经济形态发展过程、古居民行为模式和区域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资料。遗址中在春秋时期出现的家畜马和黄牛,与该时期各种区域文化在三峡地区的碰撞、交流、融合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