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37篇
  免费   773篇
  国内免费   2269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260篇
  2022年   310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311篇
  2019年   309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407篇
  2014年   766篇
  2013年   640篇
  2012年   733篇
  2011年   768篇
  2010年   688篇
  2009年   674篇
  2008年   908篇
  2007年   553篇
  2006年   549篇
  2005年   559篇
  2004年   446篇
  2003年   465篇
  2002年   375篇
  2001年   306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156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83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8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用生物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正常发育中大鼠肝、肺r-GT活性和定位。结果表明:肝r-GT活性自胚龄17天开始升高,21天达高峰,出生第一天明显降低,第六天降至接近成年低水平。在胚胎期肝r-GT主要位于肝细胞内,出生后则主要位于胆小管。该结果提示胚胎期肝r-GT主要参与肝细胞膜上氨基酸的转运。出生后可能主要参与解毒功能,大鼠肺r-GT活性随发育逐步升高,主要分布于肺支气管上皮细胞。提示肺r-GT可能参与解毒功能。  相似文献   
13.
小鼠嵌合体制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人工聚合技术,将小鼠不同品系和同品系之间的8细胞胚聚合为一体,分别用PBS FCS、BWW和BMOC-Ⅲ培养20—24小时后观察了发育率。其结果在昆明白←→C57中分别有88.1%(59/67)、95.0%(115/121)和94.8%(73/77),在昆明白←→昆明白中分别有93.3%(28/30)、87.7%(121/138)和86.7%(52/60)的嵌合胚发育为桑椹胚或胚泡,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将141枚嵌合胚分别移植给12只受体,结果有7只小鼠妊娠共产仔25只。在昆明白←→C57的17只嵌合体小鼠中毛色为黑、白和杂色的各有3、4和10只。  相似文献   
14.
用荧光染色与冬青油透明技术显示花粉细胞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粉经Hoechst 33258(H33258)染色、乙醇脱水、冬青油(水杨酸甲酯)透明后,荧光镜检可透视到其中的生殖核(或精核)及营养核,冬青油能保存H33258荧光,减弱花粉壁自发荧光,增加花粉内含物透明度,因而观察效果比不透明时显著改进,用此法观察人工萌发的花粉管,可显示细胞核由花粉粒向花粉管转移的过程及其在花粉管中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铃薯两个品系小叶子x多子白和乌盟601的叶肉原生质体在原生质体培养基中诱导出愈伤组织,叶肉原生质体来源的愈伤组织转移到MS+2mg/1ZT+0.1mg/1 IAA培养基中,培养至70天以后,开始发生芽的分化,待芽生长到2-3cm高度时,转入MS+0.05mg/1 NAA培养基中,很快出根长成完整植株,带1-2片叶的茎段移栽入灭菌的混合土壤中生长并结出薯块。  相似文献   
16.
诱导小麦-天兰偃麦草-黑麦三属杂种花粉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法国六倍体小黑麦为母本,分别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天兰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 of Agropyron glaucum)的杂交后代中的中间类型3号和5号杂交。由此获得的三属杂种F_1性状介于亲本之间,兼有三属亲本类型的特征,呈中间类型。用马铃薯-Ⅱ培养基培养三属杂种F_1的花药,诱导花粉愈伤组织。将所获得的愈伤组织转入190-2培养基进行分化,已成功地诱导出一批三属间杂种花粉植株,并用Giemsa显带技术鉴定花粉植株的染色体组组成。  相似文献   
17.
灭幼脲引起两种幼虫表皮组织病变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灭幼脲引起黄粉(虫甲)(Tenebrio mclitor)和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的中毒征象和组织学病变.低剂量能引起幼虫蜕皮障碍,但看不到明显的组织学病变.高剂量处理,不仅引起了严重的中毒征象,而且伴有明显的组织学病变:内表皮生长停滞,真皮细胞排列异常,在内表皮和真皮细胞之间出现附加层和球状颗粒.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较细致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菊芋茎干再生新皮的组织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木茎干剥皮以后,再生新皮中的维管组织往往形成连续一片,但是,草本植物的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剥皮后再生新皮中,多具有分散的维管束,这些维管束的发生很不规则,本文对此种草本植物环剥后,新皮再生的各阶段的组织分化,作了比较描述,并讨论了再生过程中薄壁组织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林荣  邹琦丽   《广西植物》1988,(1):89-91+105
用金桔茎段为外植体,培养在附加1.0毫克/升BA和0.l毫克/升I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和芽形成。观察了愈伤组织和芽形成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学变化。培养一周后,在茎组织切口两端开始膨大,细胞增大和开始分裂。培养两周后,开始形成瘤状愈伤组织。在愈伤组织中有形成层状分生组织、维管组织结节和分生细胞团。培养四周后,表层的分生细胞团分化形成大量芽原基,同时愈伤组织深层也出现分生细胞团。带节茎段可从切口两端的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芽,亦可从叶腋的潜伏芽直接形成芽。  相似文献   
20.
生物弹技术在禾谷类植物基因转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植物基因转移,遗传转化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将外源基因导入禾谷类植物细胞,获得转基因单株的成功事例很少,这主要是因禾谷类植物细胞的特殊性和现有基因转移技术固有的缺陷所致。由Sanford等发明的生物弹基因转移技术可克服上述不足,成功地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本文综述了该技术的发明、作用、特点及在禾谷类植物基因转移中的应用,并分析了该技术的优缺点,认为生物弹基因转移技术可望成为实验室常规的基因转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