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1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99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81.
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区域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历史时期地图数字化和遥感图像解译得到三江平原1954~2005年的6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根据IPCC《2006指南》提供的方法,评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三江平原植被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江平原1954~2005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显著,农田大面积增加,沼泽湿地、林地、草地面积锐减;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发生在农田、沼泽湿地、林地和草地之间;农田是沼泽湿地、林地、草地的主要转出对象,林地的主要转入来源为农田和草地,沼泽湿地的主要转入来源为农田和林地。1954~2005年共有1.07×103km2林地、5.73×103km2草地和2.59×104km2沼泽湿地转出为农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导致三江平原植被碳储量不断减少,1954~2005年三江平原植被碳储量共减少57.48Tg。林地、沼泽湿地、草地向农田的转化及林地向草地、沼泽湿地的转化导致植被碳储量减少97.06Tg,农田向林地、沼泽湿地、草地的转化及草地、沼泽湿地向林地转化导致植被碳储量增加39.58Tg。  相似文献   
982.
微小毛霉凝乳酶的纯化和性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微小毛霉(Mucor pusillus)凝乳酶经乙醇分步沉淀、CM-纤维素、DEAE-Scphadex A-25和Scpha rose 2B柱层析提纯后,酶的比活由296提高到3429u/mg,蛋白质收率为17.9%。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扩散法证明酶的纯度达到均一。酶的分子量为41800道尔顿。酶对血红蛋白的Km值为0·0lgmmol/Lo酶的等电点为pH4.3。对酶的氨基酸组成和含糖量也进行了测定。酶的化学修饰表明:酪氢酸、组氨酸、色氨酸、精氨酸以及巯基与酶的活性无关,天冬氨酸的羧基是酶的必需基团,故此酶是一种典型的天冬氮酸蛋白酶。  相似文献   
983.
为探讨复杂生境条件下,藏药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和利用现状,选取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澜沧江、金沙江河谷;梅里雪山、白马雪山山区和高寒山区展开了藏药植物资源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使用的藏药资源丰富,共调查到药用植物144种,隶属于63科,126属;资源利用方式以野生采集为主(64%),人工栽培为辅(25%已开展栽培,11%正试验栽培);部分资源存在资源枯竭问题(26%)。统计分析表明:从河谷到山区、高寒山区,各海拔梯度的植物资源均有较多使用,但使用的资源类群不同;随海拔高度上升,植物资源易濒危,难栽培,栽培开展受恶劣环境的抑制,受资源枯竭推动,易形成先枯竭、后栽培的不合理开发模式;资源使用过度、植物种群恢复能力弱、采集伤害重是天然资源枯竭的相关因素。应针对上述问题,制定适合特殊生境条件下藏药资源特点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98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LX4株mRNA5和mRNA6 cDNA的分子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病毒学》2003,18(3):265-270
  相似文献   
985.
同源建模关键步骤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同源建模的蛋白质结构预测已经成为一种快速获得蛋白质结构的技术,这种技术也将成为完成结构基因组计划的有力工具.同源建模是指寻找与目标序列同源而且有实验测定结构的蛋白质作为模板,从而构建目标序列的结构模型的方法.限制这种方法的应用主要是同源建模的关键步骤,即目标与模板之间序列比对和环区建模的准确性.当模型的准确性达到令人信服的程度时,更为精确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改造蛋白质,甚至设计全新功能的蛋白质将成为可能.综述了从算法和策略上提高同源建模关键步骤准确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86.
重要的生物资源黑色素及其功能的机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黑色素是一类不规则的光吸收多聚物 ,是由吲哚和酪氨酸氧化而来的中间产物构成的。在黑色素的生物合成步骤中 ,最关键的是酪氨酸在酪氨酸酶催化下的氧化。本文主要从黑色素的结构、功能、作用机理和如何利用黑色素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介绍了重要的生物资源黑色素。  相似文献   
987.
【目的】本文旨在了解猪细环病毒2(Torque teno sus virus 2,TTSu V2)病毒蛋白对猪血清的免疫学反应,明确TTSu V2 ORF1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上特定片段的免疫原性,为TTSu V2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建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本实验室测序的TTSu V2毒株为研究对象,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克隆表达了TTSu V2ORF1基因上两相互重叠的基因片段,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分析了两重组蛋白(TTSu V2 ORF1a与TTSu V2ORF1ab)对猪血清抗体的免疫学反应。【结果】应用标签抗体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的结果显示,重组TTSu V2 ORF1a与TTSu V2 ORF1ab蛋白成功表达。应用建立的ELISA方法对212份猪血清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含有179个氨基酸的重组TTSu V2 ORF1a与含有416个氨基酸的重组TTSu V2 ORF1ab蛋白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二者对猪血清的反应基本一致。采用猪血清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的结果显示,血清抗体可特异性识别两重组蛋白。【讨论】TTSu V2 ORF1a与TTSu V2 ORF1ab相互重叠的179个氨基酸序列上(168-346)含有TTSu V2 ORF1关键的B细胞表位,重组蛋白TTSu V2 ORF1a适用于TTSu V2血清抗体免疫学检测。  相似文献   
988.
为了解南美蟛蜞菊[Sphagneticola trilobata (L.) Pruski]植物的化学成分,从其全株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二萜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ent-16β,17-dihydroxy-9(11)-kauren-19-oic acid (1)、cussovantonin B (2)、ent-16-kauren-19-oic acid(3)、ent-3β-hydroxy-16-kauren-19-oic acid (4)、16α-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 (5)、2β,16α-di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 (6)、3α-angeloyloxypterokaurene L3 (7)和pterokaurene L3 (8)。化合物4为首次从蟛蜞菊属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126为首次从南美蟛蜞菊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和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采用五氟苄溴进行底物五氟苄基衍生化并结合GC-MS 分析表明,化合物3在南美蟛蜞菊茎和叶中的含量分别为(1.00±0.21) mg g-1 FW和(0.78±0.04) mg g-1 FW。  相似文献   
989.
利用基于统计学的实验设计RSM(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优化了Burkholderia cepacia CF-66产新型抗菌活性物质CF66I的发酵培养基组成。首先,用部分重复因子实验对培养基组分NH4Cl,MgSO4·7H2O,柠檬酸钠及酵母粉浓度对菌株产CF66I的影响进行评价,找出主要影响因子为柠檬酸钠和酵母粉。两者均为正影响,其他组分对CF66I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其次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最后用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子的最佳浓度。菌株在优化培养基中培养较初始培养基CF66I活性提高了约两倍。  相似文献   
990.
为研究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和淹没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 在从坝区到重庆的长江南北两岸各设置了7条样带, 从海拔70 m到610 m每上升50 m设置一个样方, 共调查了129个样方。采用物种数和基于盖度的Shannon-Wiener指数作为物种多样性指标, 分析了不同海拔、样带、坡向与南北岸位置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点; 采用DCCA 排序阐明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 并进一步分析了造成上述空间分布格局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 南岸的物种多样性高于北岸; 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但趋势不显著; 从坝区到重庆物种多样性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在坝区和万州最高, 重庆和巫山最低。DCCA排序结果表明, 影响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外在环境因子最主要的是南北岸位置, 其次为海拔; 而增加物种多样性的主导生境因子是群落乔木层的盖度, 灌木层的盖度则对物种多样性具有抑制作用, 说明群落自身的结构特点决定着物种多样性。总之, 研究区域由水热条件组合影响的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规律性由于人为活动的异质性干扰发生了改变, 而干扰后群落自身的结构特点, 特别是群落冠层的盖度, 决定着群落自身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