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安居乐业     
社区,英文名称:community。定义:通常是集中在固定地域内的家庭问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网络。(摘自百科全书)。 ”社区”的概念,似乎还不十分统一和明确,我以为,目前,我们说的“社区”层的行政管理结构,相当于我们从前的“街道”。在某些民政管理事务上拥有行政权政权机构。但是,它的功能也不能完全覆盖政府的职责。  相似文献   
102.
羊草+大针茅草原退化群落优势种群空间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草原退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群落生产力的大幅下降和植物个体的小型化, 同时, 退化的草原生态系统与一定强度的放牧压力保持平衡而相对稳定。该文应用摄影定位法测定了羊草+大针茅草原退化群落中4个优势种群羊草(Leymus chinensis)、米氏冰草(Agropyron michnoi)、大针茅(Stipa grandi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的空间格局。点格局分析结果表明: 在空间分布格局上, 4个优势种群均偏离完全随机模型和泊松聚块模型, 而符合嵌套双聚块模型, 也就是说, 其空间格局表现为聚集分布, 且在大聚块中分布着较高密度的小聚块。严重退化的草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嵌套双聚块空间分布格局当属一种集体行为, 是种群适应过度放牧压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为过度放牧导致的退化草原群落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生态学现象同植物个体小型化一样, 是种群易化(正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过度放牧的胁迫下, 种群通过改变个体性状及个体在空间的分布状况实现自我帮助, 以抵御外界的放牧压力达到自我保护, 从而维持退化草原生态系统与放牧压力间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为了探讨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水禽致病性差异的分子致病机理.[方法]我们对从野鸭分离到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其中A/mallard/Huadong/Y/2003(Y)是对麻鸭无致病性病毒,而 A/mallard/Huadong/S/2005(S)是对麻鸭高致病性病毒.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构建一系列单个和多个基因组合替换基因重排病毒,并验证重排病毒在麻鸭上的致病力.[结果]研究表明,PB2, PB1, PA(3P), HA单基因以及3P基因组合替换的使S病毒对麻鸭的毒力完全致弱,但相应的基因替换后仅使Y病毒对麻鸭的毒力略有上升.两病毒的其它基因对毒力影响较小.[结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麻鸭的致病力受多基因调控,且这种调控作用在不同病毒骨架上的影响不一致,强毒受影响程度远比弱毒的大.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与铜绿假单胞菌运动能力相关的基因.[方法]:以一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68做受体菌,应用人工Mu转座技术建立了库容为2000的突变子文库,从中筛选出泳动能力和蹭动能力丧失或减弱的突变子,通过基因克隆、测序,GenBankBLAST比对测序结果,互补基因表达确定与铜绿假单胞菌运动能力相关的基因.[结果]:突变子Y46在丧失了泳动运动能力的同时,蹭动能力也发生了减弱.在Y46突变子中,Mu转座子插入到功能完全未知的基因PA1550中.对极性效应及PA1550所在操纵子的分析表明,Mu转座子对插入点下游的基因的转录并不造成影响.[结论]:PA1550与铜绿假单胞菌的泳动及蹭动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了解羊源肠球菌溶血素的特性.[方法]以平板法、接触法、培养法、上清法及PCR法,对11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30株健康羊分离株、肠球菌参考株和G群链球菌参考株进行了溶血性检测.[结果]接触法和上清法均不能检测到11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对兔血和羊血的溶血;平板法和培养法测得11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中,63.6%对兔血呈现β溶血,36.4%对羊血平板呈现α[溶血;基于检测cylA基因的PCR法,63.6%溶兔血菌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扩增产物序列与GenBank(L37110)中肠球菌同源性达99.3%.平板法测定30株健康羊分离株,初次分离培养53.3%对兔血β溶血,53.3%对羊血α溶血,43.3%对羊血β溶血,但二次传代后只有6%对兔血仍有溶血能力,且30株均不能检测到cylA.标准肠球菌对羊血平板有α溶血,而对兔血没有溶血性.[结论]提示肠球菌溶血性具有一定的溶血谱,不同检测方法检测的溶血情况不同;并且肠球菌溶血素必须在红细胞诱导下,通过细菌的生长繁殖产生;溶血素表型和基因型的检测不完全一致,对二者同时检测能提高肠球菌溶血素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6.
ABO血型的遗传平衡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控制ABO血型的基因座位上的等位基因频率的估计是相当棘手的问题.在遗传学著作、教材和教学中,群体遗传平衡相关估算中常出现"循环论证",这一问题需要深入分析.从根本上讲,ABO血型遗传平衡估算问题的困难来自2个等位基因对第3个的完全显性.在实际中.人类大群体中的ABO血型一般是平衡的,因此可用r=(-O)1/2、q=1-((-A) (-O))1/2和p=1-((-B) (-O))1/2近似地求基因频率.  相似文献   
107.
引入贝叶斯理论用以从DNA分子标记的表现型(电泳谱带)推断其基因型(DNA来源)。结果表明,根据标记座位独立贫富而确定的遗传信息不完全标记的基因型概率,与根据邻近的遗传信息完全标记的基因型和有关重组率算得的相应贝叶斯概率,通常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和标记辅助选择等工作前前,应当计算每一个体基因组上所有遗传信息不完全座位的有关基因型的贝叶斯概率,文中列出计算未知基因型的贝叶斯概率的详细过程,也讨论了贝叶斯概率的若干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8.
假设{Yi;-∞〈i〈∞}为同分布的随机变量列,{ai-∞〈i〈∞}是一个绝对可求和的实数序列,定义移动平均过程Xk=∑ i=-∞ ∞ai+kYi,k≥1,l(x)〉0为当x→∞时的缓变函数.本文主要研究了{Xk;k≥1}部分和序列的完全收敛性.  相似文献   
109.
ITS序列比较和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作为  白逢彦 《菌物学报》2005,24(2):193-198
下面每个组内的酵母菌:Ⅰ)Candida aaseri和Candida butyri;Ⅱ)Candida boleticola,Candida laureliae和Candida ralunensis;Ⅲ)Candida zeylanoides和Candida krissii以及Ⅳ)Pichia farinosa和Candida cacaoi因具有相同或只有一个碱基差异的大亚基(26S)rRNA基因D1/D2区序列,而被认为属于同一个种。本研究对其ITS序列和电泳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组内的种具有完全相同的ITS序列,第Ⅳ组的两个种只有1个碱基差异,但是各组内的核型并不完全一致。第Ⅳ组内的两个种具有完全相同的核型,证实他们属于同一个种。第Ⅱ组内的C.laureliae和C.ralunensis也具有完全相同的核型,可以肯定二者也属于同一个种,该组内的C.boleticola的核型与前二者不完全一样,但染色体分子量范围相似,也可能与前二者属于同一个种。第Ⅰ和Ⅲ组内各种的核型具有明显差异,对组内种间的同物异名关系未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0.
冠状病毒(Coronavirus, CoV)3C样蛋白酶(3CLpro)在冠状病毒复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潜在抗病毒药物候选靶标。细胞自噬是宿主重要抗病毒防御机制之一,但目前冠状病毒诱导细胞自噬及其机制还不很清楚。本研究以人类新发高致病性冠状病毒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 CoV)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冠状病毒感染与细胞自噬的关系。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MERS 3CLpro引起细胞内eGFP-LC3B绿色荧光点状聚集,同时MERS 3CLpro诱导自噬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基 (LC3-II)表达增多,表明MERS 3CLpro可激活细胞自噬。进一步研究发现,MERS 3CLpro诱导细胞自噬体形成而阻断或抑制自噬溶酶体形成,即MERS 3CLpro诱导不完全细胞自噬效应,而且MERS 3CLpro诱导细胞自噬具有时间依赖性且不依赖于其蛋白酶催化活性。此外发现SARS CoV和NL63 CoV等其它人类冠状病毒3CLpro也具有诱导细胞自噬效应,表明3CLpro诱导细胞自噬可能是人类冠状病毒所具有的一种普遍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首次发现冠状病毒蛋白酶3CLpro能诱导宿主细胞自噬,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来源的宿主细胞自噬诱导蛋白,这一发现拓展了对人类冠状病毒蛋白酶功能的新认识,为研究冠状病毒与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以及以病毒蛋白酶为靶标的抗病毒药物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