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51.
贵州远盲属蚯蚓两新种记述(单向蚓目:巨蚓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远盲蚓属蚯蚓两个新种,雅致远盲蚓Amynthas eleganis sp.nov.和大突远盲蚓Amynthas magnipapillata sp.nov.模式标本均采自贵州省梵净山。  相似文献   
152.
我国幅源辽阔、气候及植被的差异极大,因此蚯蚓的种类及其分布也不尽相同。尽管老前辈陈义及许智芳、钟远辉等先生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记述了170余种及其地理分布。囿于条件对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工作尚少,该区的蚯蚓种类及其分布还不清楚。笔者在上述先生的指导下,做了调查工作。本文仅报告正蚓科3属4种,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3.
青海十字花科新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唐古特植物区系和编写青海植物志过程中,笔者对青海地区十字花科植物进行了研究和整理,发现了3个新种,报道如下。1 羽裂高原芥 新种 图1  相似文献   
154.
黑龙江省胜山猎场野生动物栖息植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5.
龚旭初  曹晓琳 《蛇志》2016,(2):209-211
正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红斑、水疱,并常伴明显的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等。临床上以全身抗病毒治疗,局部止痛、消炎、干燥收敛及防止继发感染为治则,以缩短病程、减轻痛苦、防止并发症为目的。临床上西医治疗以抗病毒为主,辅以免疫制剂、营养神经、消炎镇痛、对症支持等方法治疗。而季德胜蛇  相似文献   
156.
何少华  梁志奇  何卫东 《蛇志》2016,(4):410-411
目的观察季德胜蛇药对黄蜂蛰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例黄蜂蛰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10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100例患者给予中成药季德胜蛇药联合常规西医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天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的痊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季德胜蛇药有助于缓解黄蜂蜇伤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7.
蒋际宝  邱江平 《生物多样性》2018,26(10):1074-28
截至2017年中国已记录巨蚓科蚯蚓579种(亚种), 优势类群为远盲蚓属(Amynthas)与腔蚓属(Metaphire), 其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值得深入研究。近年来的研究指出联合形态分类与分子系统发育可较好地探讨中国巨蚓科蚯蚓的起源、分化与扩散。本文概述了中国巨蚓科蚯蚓物种的起源、分化时间以及扩散历程, 探讨了受精囊孔、盲肠形状等重要特征的演化, 分析了现行分类系统的缺陷。多项研究表明, 中国巨蚓科主要类群的祖先起源于中南半岛, 于白垩纪末期至新生代初期进入中国, 在新生代得以繁荣发展; 受精囊孔的对数或位置是多起源的, 盲肠形状演化中有祖征重现的现象, 故使用少数形态特征进行类群划分的现行分类系统有待改进。此外, 中国巨蚓科蚯蚓的具体演化机制及影响因素仍不明确。因此, 在未来研究中整合形态特征、分子数据与地理格局、地质历史及环境因子等信息, 定量分析类群演化与古地理、生物与非生物因素间的关系, 将有助于全面厘清中国巨蚓科蚯蚓演化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分析比较显示真菌的4种特殊染色方法,旨在寻找一种显示芽生菌并适合于临床病理诊断的染色方法.方法 对病理石蜡组织芽生菌感染标本进行PAS染色、PASM染色、抗酸染色及爱尔新蓝染色(pH2.5),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效果.结果 HE染色切片上见多数圆形、厚壁、棕色的硬壳小体,PAS染色呈红色,PASM染色呈黑色,抗酸...  相似文献   
159.
周丽娜  周静  李辉信  胡锋  徐莉 《生态学报》2017,37(19):6616-6623
通过外源添加不同浓度镉离子(Cd~(2+))来研究复合污染条件下镉(Cd)对苯并(a)芘(Ba P)在蚯蚓体内不同亚细胞组分(组分C:细胞溶质组分;组分D:固体颗粒组分;组分E:细胞碎片组分)中的分配积累情况,并探究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Ba P主要分布于蚯蚓的细胞碎片组分,其次为固体颗粒组分,在细胞溶质组分中的浓度最低。在Cd~(2+)添加处理下,随着Cd~(2+)浓度的增加,3个细胞组分中的Ba P浓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随着Cd~(2+)浓度的增加,3个亚细胞组分中的蛋白含量与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蚯蚓细胞溶质和细胞碎片组分中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固体颗粒组分中逐渐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蚯蚓细胞溶质和细胞碎片组分中的蛋白含量与其对应组分中的Ba 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细胞溶质组分中的ACh E活性与该组分中的Ba 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而GST的活性与Ba P浓度没有显著相关性。综上所述,Ba P主要分配积累在细胞碎片组分中,Cd~(2+)可能通过影响蛋白含量及ACh E的活性,从而影响Ba P在细胞碎片和细胞溶质组分中的积累,使得Ba P的浓度随着Cd~(2+)浓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0.
蚯蚓纤溶酶新基因PV242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我国特有的双胸蚓属(Lumbricus bimastus)蚯蚓体内提取到一种有纤维蛋白平板溶解活性的蛋白质,采用聚偏二氟乙烯膜(PVDF)微量测序法测得蛋白质的N端氨基酸序列,依此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T-PCR获得其对应cDNA.该cDNA全长888 bp,1~726位核苷酸对应读码框架(ORF),编码含242个氨基酸的成熟肽.终止子(TAG)位于cDNA的727~729位,其余核苷酸序列为3′端非编码区.成熟肽命名为蚯蚓纤溶酶PV242.蛋白质预测得知蛋白质等电点为4.33,含组氨酸(His44)及丝氨酸 (Ser191)两个活性位点;蛋白质由两个结构域组成,表面有活性裂隙;该蛋白质属丝氨酸蛋白酶超家族胰蛋白酶类.经国际基因库等多种查询比较未见PV242基因的报道,为首次发现的新基因,在国际基因库的输入号为GenBank AF109648.随后构建了pTrxFUS-PV242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GI724中获得融合蛋白TrxA/PV242的可溶性表达,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表达蛋白,融合蛋白有纤维平板溶解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