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宁夏海原两个第三纪中期哺乳动物群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宁夏南部海原地区首次发现了第三纪中期的哺乳动物化石。它们产自二个不同的层位:上层的采自红柳沟组的底部;下层的产自清水营组的上部,我们称为袁家窝窝动物群。袁家窝窝动物群的时代为中渐新世。这一动物群在海原的发现不但将产中渐新世哺乳动物群的地点往南推移,而且表明在海原的清水营组时代的上限为中渐新世。在红柳沟组底部发现的哺乳动物群表明其时代可能为早中新世(或更早),显然要比典型地区的红柳沟组的时代-中中新世要早。这不但表明红柳沟组是异时性的,至少代表早-中中新世的沉积,而且说明在中新世时从早期到中、晚期宁夏盆地的沉积中心可能由南向北推移。这很可能与六盘山的抬升有关。  相似文献   
52.
本研究以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的主栽品种‘宁杞1号’为参照,分别从基因构成、内含子分布、同源共线性、保守基因簇、重复序列,以及系统进化等方面与目前已报道的辣椒(Capsicum annuum)、茄子(Solanum melongena)、马铃薯(S.tuberosum)、番茄(S.lycopersicum)、天仙子(Hyoscyamus niger)和烟草(Nicotiana tabacum)等六种茄科(Solanaceae)植物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以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线粒体基因组在结构组成上的异同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茄科不同植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差异较大,从413 881 bp(宁夏枸杞)到688 698 bp(马铃薯)不等,基因数量在61~71个,其中的蛋白质编码基因除在宁夏枸杞和辣椒中为单拷贝以外,在茄科其他植物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多拷贝现象。宁夏枸杞分别与茄子(16个)、马铃薯(16个)和天仙子(15个)共有较多数量的保守基因簇。通过线粒体基因组重复序列分析发现,宁夏枸杞与辣椒的重复序列数量接近,但宁夏枸杞中的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  相似文献   
53.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宁夏枸杞果实韧皮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枸杞果实的发育成熟,果实维管组织中的韧皮部筛分子筛域逐渐变宽,筛孔大而多,通过筛孔的物质运输十分活跃;筛分子和伴胞间有胞间连丝联系,伴胞属传递细胞类型,与其相邻韧皮薄壁细胞和果肉薄壁细胞连接处的细胞界面发生质膜内突,整个筛分子/伴胞复合体与韧皮薄壁细胞之间形成共质体隔离,韧皮部糖分的卸载方式主要以质外体途径进行。(2)韧皮薄壁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较多,而韧皮薄壁细胞与果肉薄壁细胞的胞间连丝相对较少,但果肉薄壁细胞间几乎无胞间连丝;果肉薄壁细胞之间胞间隙较大,细胞壁和质膜内突间形成较大的质外体空间,为质外体的糖分运输创造了条件。(3)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和果肉薄壁细胞中丰富的囊泡以及活跃的囊泡运输现象,暗示囊泡也参与了果实糖分的运输过程。研究推测,枸杞果实韧皮部同化物的卸载方式以及卸载后的同化物运输主要以质外体途径为主。  相似文献   
54.
选取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人工次生林地(白芨滩样地)、干旱山地(宁东样地)、荒漠干草原(马鞍山样地)、人工固沙治理区(枣泉样地、磁窑堡样地)、流动-半流动沙丘地(甜水河样地、大泉样地、羊场湾样地)等5类生境8个样地,按照样线法进行随机采集,对半翅目昆虫的多样性及区系组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半翅目昆虫8科29属40种,其中长蝽科为第一大优势科,其次为蝽科。优势种2种:桃红长蝽和横带红长蝽,常见种20种,稀有种18种。8个样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大泉、白芨滩、马鞍山、甜水河、磁窑堡、宁东、羊场湾、枣泉。以物种在生境中分布的有无,进行0-1数据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人工固沙治理区和流动-半流动沙丘地物种组成相似性最高,干旱山地与其他生境差异最大;生境质量是影响半翅目昆虫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区系分析显示:保护区在世界地理区划中以古北区占绝对优势(87.50%),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保护区共有7类21种区系型,区系成分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55.
报道了宁夏沙坡头沙漠地区地衣3个中国新记录种:Fulgensia desertorum,Rinodina bischoffii和Seirophora orientalis,描述了3种地衣的表型特征,生态学特征及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6.
57.
宁夏典型天然草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波  时龙  徐金鹏  何建龙  王占军  吴旭东  蒋齐 《生态学报》2021,41(19):7669-7678
土壤团聚体作为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和土壤有机碳存在的重要场所,对维系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宁夏天然草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以宁夏4种典型的天然草地(草甸草原、温性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草甸草原、温性草原和草原化荒漠各粒级机械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呈现随粒径减小而先减小后增大趋势,荒漠草原机械团聚体含量呈现随粒径减小而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现随粒径减小逐渐增大的趋势;且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在0-10 cm、10-20 cm和20-40 cm 3个土层均以>0.25 mm大团聚体为主,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水稳性团聚体均以<0.25 mm的微团聚体为主。4种草地类型机械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MWD和GMD,以及各粒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显著高于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在3个土层深度均以>0.25 mm的大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最高,分别达到43.86%、59.26%、58.89%和58.02%、54.03%、57.15%;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在3个土层深度,均以<0.25 mm的微团聚体贡献率高,分别达到了60.37%、55.86%、54.33%和75.61%、78.34%、78.74%。结果表明: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较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更高,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累积。  相似文献   
58.
仪明洁 《化石》2013,(2):54-57
老早就听说"天下黄河富宁夏"。素有"塞上江南"美誉的宁夏,在我初中阶段上地理课时就已经扎根于头脑中,我憧憬着有一天能够造访此地,看看地图册上与毛乌素沙地近在咫尺的这片神奇沃土到底是何模样。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突然。大学伊始,最先接触的专业课是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授课老师在破碎的石核、石片中寻找其  相似文献   
59.
宁夏水稻选育品种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31份宁夏近年来育成或审定的水稻品种(系),利用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36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分析.共检测到159个等位基因,品种间不同位点等位基因数目不等,平均4.4个.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031 7~0.844 4,平均为0.508 8.按育成或审定年份,把31份水稻分为3组,SSR分析...  相似文献   
60.
宁夏枸杞DFR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报道植物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DFR)基因cDNA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对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DFR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宁夏枸杞DFR基因cDNA全长1140个碱基,有一个1116个核苷酸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长37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聚类分析显示,宁夏枸杞LbDFR1与马铃薯、烟草、蕃茄等茄科植物的DFR亲缘关系较近,其中与马铃薯DFR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为92%;通过编码蛋白的三级结构预测,该蛋白为单体模式,具有酶学的生物特征;宁夏枸杞LbDFR1在宁夏枸杞的根、茎、叶等组织中广泛表达,为组成表达型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