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10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高震 《生物学通报》2001,36(11):25-26
此文是对本刊 2 0 0 0年第 2期“植物向地性的一种新解释”一文的争论和补充 ,这是很好的事 ,一方面说明读者关心我们的刊物 ,一方面也可使问题越争论越深入  相似文献   
52.
徐科  陈明 《生理学报》2006,58(6):611-613
据日本生理学杂志(2006;68:315.317)报道,世界知名肌肉生理学家江桥节郎先生于2006年7月17日逝世。噩耗传来,不胜哀痛。我们是在学术上受到江桥先生熏陶和帮助的中国生理学科研工作者中的二人。为了悼念江桥先生,我们从收集到的有关资料中选出江桥先生发现肌钙蛋白(troponin)和确立肌肉舒张Ca学说的艰苦经历,撰此短文,以纪念江桥先生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光辉业绩。正如江桥先生自己所说,这项研究工作是经过了“失败、成功、好运和厄运”等等复杂曲折历程才基本完成的。我们认为,这段经历应是江桥先生为后人留下的一份宝贵遗产,相信我国有志于生物科学的青年学者们定会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3.
郭晓强 《生命科学》2005,17(4):294-295
肿瘤学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肿瘤的致病机理有各种假说,其中有一种就是基因说,现在科学家认识到许多肿瘤是由于特定基因突变造成的,关于基因学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癌基因”学说,认为癌基因的过度激活致癌,而另一种是“肿瘤抑制基因”学说,认为是这种基因失活所致。这两种学说对于肿瘤的机理研究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在实际中广泛应用。对于“肿瘤抑制基因”学说的建立,科学家小阿尔弗雷德·乔治·卡纳德森(Alfred GeorgeKnudson, Jr.)作出了卓越贡献。1“两次打击”假说的提出卡纳德森1922年8月9日出生于美国加…  相似文献   
54.

基于微生态学与中医学的一致性,以及中医证型及方剂治疗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特定肠道菌群与中医方证的关系对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肠道菌群与疾病、中医证型及方剂疗效的相关性研究现状,认为同一疾病不同的中医证型具有不同的肠道菌群变化特征,明显富集或降低的肠道菌群与证型密切相关,甚至有望成为诊断的生物标记物。方剂能调控特定的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方剂的疗效,借助肠道菌群的特征变化理解方剂疗效机制,有望辅助方剂的临床运用与选择。因而,深化肠道菌群在中医方证的研究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新兴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5.
达尔文进化论强调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与逻辑,对动物起源与进化提供了重要解释;然而,为什么会有动物、以及为什么会进化出人类等问题,却仍无答案。在我们实验室近年来从事肥胖及相关慢病研究中发现"饥饿源于菌群"并发展出可通过控制肠道菌群向人体传递的饥饿感的生物技术之后,提出科学假说认为,和人类同样具有消化道结构的动物,很有可能也是受到肠道菌群摄食的胁迫压力而进化的,即动物和人体的消化道以"中空"的拓扑学结构为基础,形成可容纳与相应动物种类相适应的肠道菌群微生态系统。这些肠道菌群终生共生于肠道,通过向动物传递饥饿感而迫使动物摄食而生存,同时肠道菌群也通过动物摄食的营养物质繁殖自己的后代,从而提出了以肠道菌群为中心、动物受肠道菌群胁迫而协同进化的"菌心进化论",是对"宿主进化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有利于我们从新的角度来理解和诠释动物的起源、进化和发展过程,乃至促进我们逐渐理解自然界从动物进化到人类之后,有可能是在实现从菌群主导的以食物为代表的"物质需求"向人类智慧主导的"精神需求"的新跃迁。  相似文献   
56.
植物的基因对基因抗病性学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的基因对基因抗病性学说促进了寄主与病原物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介绍近几年来对Avr基因和R基因的特性,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R基因信号传导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7.
肉毒神经毒素(botulinumneurotoxin)是世界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它通过酶切在递质释放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SNARE蛋白,抑制神经递质释放,阻断突触传递.综述了有关肉毒受体研究的进展.这些研究表明,肉毒的结合位点有低亲和力的和高亲和力的两种.肉毒的结合过程分两步,它首先与细胞表面的神经节苷脂结合,形成低亲和力的聚合体,然后再与高亲和力的蛋白受体——synaptotagmin结合,形成牢固的三聚体结构,并由内吞进入细胞.这种解释肉毒结合过程的双受体学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文中列举和评述了支持该学说的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58.
阐述了滑行学说解释肌肉收缩过程的基本要点,并就一块肌肉中许多肌小节如何实现同时收缩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9.
江秋福 《化石》2004,(4):18-18
“鸟类由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变成型”是英国科学家赫胥黎于1870年提出的名假说。一百多年来,没有人能拿出可信的证据证明或驳倒这一观点,但是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所有书籍在提到鸟类起源问题时均认同这一观点,似乎它已经没有证明的必要了。1999年,一个中国人,时任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的季强博士证明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60.
沈慧 《化石》2014,(3):75-77
正提起企鹅,人们自然而然会联想到南极的冰天雪地,一群群憨态可掬的企鹅们身着黑色的"燕尾服",绅士范儿十足。这可能是大部分人群对企鹅的最初印象,然而企鹅世界里却有着许多一反常规的现象。如生活在澳洲南部、新西兰的小蓝企鹅们,正如它们的名字一样,身披蓝色的"燕尾服",成为澳洲的一大景观。不仅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