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489篇
  110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舟山群岛獐的食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郭光普  张恩迪 《兽类学报》2005,25(2):122-130
利用野外观察、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和投喂实验等方法对舟山群岛獐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的獐所食植物共有137种,隶属于6l科l15属,其中豆科植物在取食种类和取食频次上均多于其它科植物。尽管獐对植物科和种的选择在四季间没有显著差别,但取食科和种的数量依然从春天到冬天呈递减趋势,并且冬天与其它3个季节差别较大。獐的食物中,每个季节都含有非禾草类草本植物、禾草类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和蕨类植物,且其食物组成在季节间亦无显著差异;除木本植物外,獐对其它3类植物的选择在季节间有显著差异。獐在冬天较多选择木本植物,而其它季节较多选择草本植物,但木本植物和非禾草类草本植物在四季食物组成中均占较高比例,而禾草类植物所占的比例很小。因此,笔者认为舟山群岛的獐应该偏向于嫩食者。  相似文献   
132.
在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研究中,动物的死亡年龄往往能够反映古人类的生存能力及猎物选择趋向;死亡季节则是研究古人类人口数量变化、聚居模式等生存适应问题的重要途径。牙齿垩质切片研究表明,垩质的沉积与树木年轮的生长相似,具有较强的季节规律性和终生生长的特点,可被用于同时推断动物的死亡年龄与季节。垩质年轮法在国外已经有不少较为成功的应用范例,但由于其自身局限及我国旧石器时代动物考古学的发展状况,这一方法至今并未得到较好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垩质年轮法原理及其在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并对该方法在国内遗址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3.
两种女贞光合作用季节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存华  孙存玉 《生态学报》1997,17(5):525-529
以徐州自然条件下生长的常绿女贞和落叶女贞为材料,在不同季节测定了它们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结果表明,两种女贞各测定的生理指标都有季节特性。在自然条件下,两种女贞的光合速率皆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与叶绿素含量变化相一致。在冬季常绿女贞的净光合速率接近于零,而落叶女贞的净光合速率为负值,但仍保持较高的呼吸强度。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测定结果表明,常绿女贞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能  相似文献   
134.
项贤领  席贻龙  胡好远 《生态学报》2007,27(6):2443-2448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研究了于2005年春季和夏季采自芜湖市镜湖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基因组DNA多态性。从4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谱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10个引物共检测到76个位点,其中65个位点显多态性,多态位点比例(P)为85.5%。对RAPD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基于遗传距离指数构建了萼花臂尾轮虫的UPGMA和ME系统树。经计算,各克隆平均遗传距离指数为0.5219,春季种群内遗传距离指数(0.4416)大于夏季种群内遗传距离指数(0.4304);两季节种群间遗传距离指数为0.6010,明显大于季节种群内遗传距离指数。16个克隆分别聚在2个主要簇群中,在UPGMA系统树中,春季种群和夏季种群明显分聚在两个主要支系中;而在ME树中,除了夏季Su2克隆和春季种群聚到一个支系外,其它夏季种群则聚在一个独立支系中。上述结果表明,春季种群和夏季种群在遗传上具有较大的差异;镜湖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更替,而Su2克隆可能是春季和夏季种群间的过渡。  相似文献   
135.
轮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志泉 《生物学通报》2004,39(10):12-13
轮虫是淡水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鱼塘、污水池塘中,轮虫生物量在浮游动物生物量中常占首位,因此轮虫生物量的季节变动,常常直接影响着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季节消长。轮虫是鱼的重要饵料,尤其是鱼苗~夏花~鱼种阶段,因此人工大量培养轮虫,及时投饵喂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6.
青年昼间发汗调定点正常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加热腿足诱发前臂屈侧初始发汗的口腔温度阈值,作为发汗调定点的参考值(ToSSP),检测健康青年93人夏冬两季昼间ToSSP134次。结果表明,季节、性别、民族、于室温24℃左右变异达30%的相对湿度对ToSSP均无显著影响。提示ToSSP为一间接反映体温调定点较发汗率为稳定的指标。ToSSP的频数分布属于正态,均值为37.34℃,95%正常值范围为36.97~37.71℃。经于本工作前,后年份检测的两组结果以及与正常体温夜间最低时相组和发热患者组的ToSSP相验证,证明此正常值范围可靠。检测ToSSP的潜伏期夏季均值为19′57″冬季为18′22″(P<0.05)。检测ToSSP时口温变化分别与皮肤温、心率变化紧密相关,因而心率,皮肤温可作为监测ToSSP的辅佐指标。  相似文献   
137.
在中国东北地区共采集到53个法国蜜环菌Armillaria gallica菌株,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技术对这些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6个ISSR引物扩增所得条带表明,ISSR标记在蜜环菌中存在较高的多态性;亲缘关系树状图表明,有3个菌株遗传分化明显;其余50个分别来自3个不同地理居群的菌株聚成一类,亲缘关系较近,没有表现出地理隔离。  相似文献   
138.
2007-2008年,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落叶松和水曲柳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研究施N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落叶松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两年平均值分别比水曲柳林地低13.8%和18.3%,但两种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具有相同的季节变化规律:5月最低,9月最高;表层(0~1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数量均高于亚表层(10~20 cm)土壤.但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季节变化格局与生物量不同.施肥降低了两种林分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其中,落叶松林地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分别降低了24%和63%,水曲柳分别降低了51%和68%.说明施N肥限制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39.
“走在川藏线上,最安全的办法是避开灾害季节”,这是张全林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他现任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部长,军衔大校。从20岁当兵至今,33年来,在这条生死线上往返了150多次。听说,他不知多少次替新兵将车一辆辆开过最险地段。但是出乎意料,坐在我们面前的他,不是单一的英雄色彩,纵然坚强,纵然无畏,但谈到与自然打交道时,他极度冷静和理性的话语,让我们无法不敬佩。如果说川藏线打炼出来的人同时兼备勇敢和理性的话,那么在张全林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品格的完美和极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0.
Information on changes in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 is important for 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 estimates, timing of forest inventory, and forest management. In the present study, patterns of DBH change were measured under field conditions during the dry season for three dominant and native tree species in a monsoo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the Dinghushan Biosphere Reserve. For each tree species, different patterns of DBH change were observed. In the case of the fast-growing tree species Castanopsis chinensis Hance, large diurnal fluctuations occur, with a peak DBH in the early morning (around 05:00 h) that decreases to a minimum by about 14:00 h. Both 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emp and Cryptocarya chinensis (Hance) Hemsh exhibited less diurnal swelling and shrinkage. Diurnal fluctuations for these species were observed on a few occasions over the period of observation. Graphical comparison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hanges in DBH with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indicate that for different trees, the different changes in DBH observed responded to different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Large stem changes were found to occur for Ca. chinensis trees that were associated with variations in solar radiation. However, both S. superba and Cr. chinensis were found to be less sensitive to solar radiation. Changes in the DBH of these two species were found to be controlled mainly by soil temperature and soil moisture. During the later dry season, with a lower soil temperature and soil moisture, all three tree species stopped growing and only negligible shrinkage, expansion, or fluctuation occurred, suggesting that the optimum time to measure tree growth in the Dinghushan Biosphere Reserve is the later dry seas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