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室内饲养灰飞虱的一种简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民  刘向东 《昆虫知识》2008,45(2):314-317
介绍一种以海绵为介质培育稻苗,进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n大批量饲养的方法。水稻种子经24h浸种后,平铺在垫有海绵的塑料盒中。在26℃下,10d左右稻苗可长至6~8cm高,此时可以用于饲养灰飞虱。在一般饲养条件下稻苗能保持较好的长势,并且一批稻苗可持续30d左右。灰飞虱的单头饲养可采用单苗单管饲养法,该方法饲养的灰飞虱若虫存活率高、产卵量大。21~27℃、光周期12∶12条件下,灰飞虱世代历期约为20~35d,各龄若虫的存活率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262.
《生物磁学》2010,(23):I0003-I0003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12月4日在医学刊物《柳叶刀》上报告说。对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儿童而言,治疗后疾病复发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而一种名为米托蒽醌的药物可提高疾病复发儿童的存活率,其效果明显优于过去使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263.
具有左截断、右删失寿命数据类型的生命表编制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左截断数据是一类特殊的寿命数据类型,其定义为一些动物个体并非在初始时间(出生或孵化)而是在某个时间(年龄)延滞之后才进入调查取样范围而收集到的一类寿命数据。传统的乘积限估计法只能处理寿终数据和右删失数据,对左截断数据则无能为力。本文提出一种对乘积限估计法改进方法,此种方法能同时处理寿终数据、右删失数据和左截断数据,从而有效地利用了左截断数据所含有的物种存活信息。  相似文献   
264.
安婀珍蝶和艳婀珍蝶幼虫对饥饿的耐受能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安婀珍蝶Actinoteanteas(DoubledayandHewitson)和艳婀珍蝶Actinotethaliapyrrha(Fabricius)幼虫对饥饿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初孵幼虫、2龄和4龄幼虫在完全饥饿状态下的死亡率都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升高,3个龄期的幼虫都在化蛹前死亡。2种婀珍蝶幼虫饥饿状态下的存活历期都随龄期的增加而延长。  相似文献   
265.
饲养林麝的种群特征和幼麝的存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对饲养在上海崇明岛东平林场的林麝种群特征以及1998~2000 年间该种群所出生的74 只幼麝存活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该林麝种群中能繁殖的个体占51.1 % , 种群数量逐渐增长。种群存活率曲线呈C 型,说明林麝的死亡主要发生在幼麝时期。从不同年龄段性比变化来看, 初生幼麝的性比接近1∶1 , 由于雌幼麝比雄幼麝具有更高的存活率( P < 0.05) , 进入亚成体以后雄性比例逐渐下降, 显示幼麝时期存在偏雄性死亡。早出生幼麝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晚出生幼麝( P < 0.05) 。引起幼麝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疾病(45. 9 %) 。  相似文献   
266.
庞晓斌  谢欣梅  李晓婷  赵艳 《生物磁学》2013,(34):6638-6641
目的:研究脉络宁注射液对SH—SY5Y细胞氧糖剥夺/再复氧糖(OGI)/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氧糖剥夺模型组和脉络宁组(1.0mL·L^-1),建立体外OGD/R细胞模型。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脉络宁能减轻OGD/R引起的SH-SY5Y细胞的损伤,明显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减少LDH的释放量(P〈0.05),有效抑制Bax蛋白的表达(P〈0.05),上调Bcl-2的表达(P〈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对OGD/R引起的SH-sY5Y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67.
【背景】目前对于如何解决有害真菌对黑腹果蝇的致死性病理研究较少,对共生菌抑制有害真菌的研究引起普遍关注。【目的】检测黑腹果蝇共生菌对病原性真菌的拮抗作用,揭示共生菌提高果蝇的适合度。【方法】利用PDA培养基分离黑腹果蝇食物中真菌;利用形态和rDNAITS基因序列比对进行真菌的鉴定;通过测量菌落直径、孢子数量以及菌丝分枝数量以评定真菌的生长;利用存活率评估病原真菌的毒性;建立无菌和悉生模型,通过发育历期验证其共生菌与病原性真菌的竞争作用;利用双向选择食物装置检测共生菌抑制病原真菌的效果。【结果】从果蝇食物中分离出的真菌经鉴定为拟茎点霉(Phomopsis),可显著地降低成年果蝇的存活率和延缓果蝇发育。东方醋酸杆菌在体外可明显抑制拟茎点霉的生长,有效地减轻拟茎点霉对果蝇的致死作用,挽救了拟茎点霉导致的果蝇发育延滞,改善了果蝇产卵对拟茎点霉的趋避作用。【结论】拟茎点霉是果蝇的一株条件性病原真菌,而东方醋酸杆菌可以有效地减轻拟茎点霉对果蝇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损害,从而提高果蝇适合度。  相似文献   
268.
物种再引入目前已成为一种拯救、恢复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手段。研究释放后的个体存活和繁殖成功率可以更好地优化释放策略,指导不同释放地释放后的管理。利用方差分析比较了陕西省朱鹮(Nipponia nippon)再引入三个释放地宁陕、铜川和千阳首次释放个体的平均年龄,结合释放后的监测数据,比较了释放后个体存活率和繁殖成功率。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放归个体年龄、性别、个体来源和野化训练时长对释放后6个月个体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释放地首次释放个体的平均年龄差异显著(F = 40.35,df = 2,P < 0.001),宁陕首次释放个体的平均年龄较大,为(6.1 ± 1.9)岁。铜川释放后个体存活率(65.6%)最高,千阳次之(61.5%);三个释放地释放后的前3年繁殖成功率差异较大(ANOVA,df = 2,P < 0.05),铜川繁殖成功率最高,为57.7% ± 34.3%(n = 14,其中2014年繁殖2巢,2015年繁殖6巢,2016年繁殖6巢),宁陕次之,为52.3% ± 43.3%(n = 14)。释放个体年龄与释放后个体存活率显著负相关(β =﹣0.21,95%置信区间CI为﹣0.45 ~﹣0.04,P < 0.05),而性别、个体来源和野化训练时长对释放后个体存活率影响不显著。基于三个释放地释放后个体存活率和繁殖成功率的差异,我们建议针对释放地的特定环境,可根据种源的年龄结构及个体的遗传组成来选择释放群体;可将不同种源的个体在释放地混合圈养,开展适当的野化训练后再进行释放;秋季可能是朱鹮的最佳释放时间。  相似文献   
269.
为了探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在不同寄主上的适应性,本试验采用室内饲养观察法比较其取食玉米Zea mays L.和水稻Oryza sativa L.叶片后的发育、存活和繁殖,同时,对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肠道进行解剖,运用代谢组学分析方法,探究幼虫在分别取食两种寄主植物(玉米/水稻)后肠道代谢谱的差异,筛选与不同寄主取食相关的重要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结果显示,相较取食玉米叶片(对照组),取食水稻叶片(试验组)的世代周期延长(38.05±0.35 d),成虫前期存活率下降(0.46±0.01),生命表参数中净繁殖力R0(191.68±33.54)、内禀增长率r(0.125±6.77)、周限增长率λ(1.133±7.65)均低于对照组;肠道代谢谱中,共有750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下调587个,上调163个,取食水稻叶片较取食玉米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中,下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组氨酸、α-亚麻酸(ALA)和莽草酸;上调的代谢物有天冬酰胺基半胱氨酸以及N-乙酰氨基甲酸等,这些代谢物涉及氨基酸代谢和脂质代谢等通路。本研究结果可为草地贪夜蛾取食不同寄主的适应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70.
目的模拟胃肠环境对3株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PSB)存活率影响进行体外实验研究。方法测定3株PSB分别在pH2.0、3.0和4.0的模拟胃液及含有或不含有0.45%牛胆盐(pH8.0)的模拟小肠液中不同时间的存活率。结果pH2.0时模拟胃液处理不同时间对3株PSB存活率有显著影响(P0.01);pH3.0时,模拟胃液处理60、90和180 min对菌株rub存活率有显著影响(P0.01),处理90、180 min对菌株Ga存活率有显著影响(P0.05),处理180 min对菌株2C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pH4.0时模拟胃液处理180 min对3株PSB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模拟小肠液处理240 min对3株PSB菌株活菌数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模拟胃液对3株PSB存活率影响具有菌株特异性和pH依赖性,而模拟小肠液对3株PSB存活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