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3篇
  3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抗体表面展示技术对于新抗体的筛选和抗体亲和力的成熟是非常重要的工具.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表面展示技术是噬菌体的表面展示和酵母的表面展示.大肠杆菌,以其培养简单和基因改造便捷,有望成为非常好的一种表面展示的宿主.但是,目前为止,大肠杆菌还没有被广泛地应用于抗体的表面展示技术中.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在大肠杆菌外膜展示抗体的效率还不够高.作为外膜展示的载体,许多蛋白都被研究过,其中自转运蛋白(autotransporter,AT)和冰核蛋白(ice nucleation protein,INP)是人们研究最多的两种载体蛋白.还有一个原因是大肠杆菌作为宿主,在表达异源基因和展示异源蛋白过程中的存活率问题.在本研究中,系统地研究了Ag43β(一种自转运蛋白Antigen43的β结构域)和INPNC(去掉中间冗余序列的冰核蛋白的N端和C端)两种载体蛋白在强弱不同的三种启动子(T7、araBAD和lac)诱导表达的情况下,表达量、展示率、抗原亲和力以及宿主菌存活率的差异.我们发现,Ag43β展示的抗体在抗原亲和力上优于INPNC展示的抗体.在存活率方面,T7启动子诱导表达的存活率很低:用INPNC作为载体蛋白时只有0.0033%,用Ag43β作为载体蛋白时只有0.02%存活率lac启动子诱导表达的存活率:用INPNC作为载体蛋白时为2.04%,用Ag43β作为载体蛋白时为13.27%.araBAD启动子诱导表达的存活率很高:用INPNC作为载体蛋白时为37.80%,用Ag43β作为载体蛋白时高达90.23%.但是araBAD诱导表达量和展示率都很低,所以其表现出的宿主高存活率意义有限.综合看来,由lac启动子驱动的、以Ag43?茁为载体蛋白的抗体表面展示系统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42.
杂草种子寿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1978年先后把稗、看麦娘、藜、猪殃殃等24种农田主要杂草种子分别埋入水田和旱田(棉麦)的土壤内,每年挖出一部分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其存活率,8年试验结果表明,经4年后稗草种子在水田内还有34.2—52.5%发芽率,至第7年全部死亡;而在旱田内经2年,只有8.7%的发芽率,第三年死亡率达100.0%;看麦娘、硬草、棒头草种子在水田内2年发芽率分别为39.3%,62.7%、33.3%,而在旱田内2年后死亡率达100.0%;猪殃殃、波斯婆婆纳的种子在旱田中2年内的发芽率为57.0%、80.0%,但在水田内其死亡率达98.7%、100.0%;马齿苋的种子在旱田内经7年发芽率为33.3%;而水田内为23.0%。在水、旱不同条件下,不同杂草种子的寿命是不一样的,这将为水旱轮作防除农田杂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3.
稻纵卷叶螟地理种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应用实验种群生命表技术,比较了三个地区不同世代(南宁五代、衡阳四代、南京三代,三地各相距4—6个纬度)和同是第二世代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种群的发育、存活、繁殖、内禀增长力等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三个地区不同世代的种群,除个别温度外,南京种群的存活率、平均产卵量、内禀增长力、繁殖价大于衡阳种群;衡阳种群大于南宁种群,形成明显的纬度梯度.而同是第二世代,则三个地区种群这些参数差异不显著.对发育历期进行裂区试验的方差分析,种群间均无显著差异.可以用一个公共的发育速率模型.文中分析和讨论了形成种群间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种群的同型交配效应或迁飞的自然选择效应.  相似文献   
244.
实验以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和普通黄颡鱼幼鱼为实验对象, 拟通过8周的投喂生长和低氧胁迫实验, 比较研究杂交黄颡鱼与普通黄颡鱼的生长性能及耐低氧抗逆性。投喂生长实验: 经过8周的养殖, 杂交黄颡鱼平均体重为(19.60±0.88) g/尾, 显著高于普通黄颡鱼平均体重为(15.74±0.42) g/尾(P<0.05), 杂交黄颡鱼幼鱼较普通黄颡鱼幼鱼体重生长快24.52%; 杂交黄颡鱼幼鱼存活率为(87.78±1.92)%, 显著高于普通黄颡鱼幼鱼存活率(67.78±1.92)% (P<0.05), 杂交黄颡鱼幼鱼比普通黄颡鱼幼鱼存活率高 29.51%; 杂交黄颡鱼的饲料系数为1.18±0.14, 普通黄颡鱼饲料系数为1.36±0.21。低氧胁迫实验: 同时将杂交黄颡鱼和普通黄颡鱼置于在溶氧量(1.48 ± 0.27) mg/L的水体中, 分别在低氧胁迫0、6h、12h和24h后, 检测血清和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脑和肝脏中缺氧诱导基因(HIF-1α)的相对表达量发现: 杂交黄颡鱼和普通黄颡鱼血清和肝脏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低氧胁迫后 6h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在低氧胁迫后 12h较低氧胁迫 0均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且在低氧胁迫6h、12h和24h杂交黄颡鱼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普通黄颡鱼; 杂交黄颡鱼和普通黄颡鱼脑和肝脏中缺氧诱导基因(HIF-1α)的相对表达量均在低氧胁迫后出现显著性上升(P<0.05)且在低氧胁迫6h、12h和 24h杂交黄颡鱼缺氧诱导基因(HIF-1α)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普通黄颡鱼。从无氧代谢能力、抗氧化能力以及缺氧诱导基因相对表达量3方面分析表明杂交黄颡鱼和黄颡鱼低氧胁迫短时间均具有一定的低氧耐受能力但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均会出现氧化损伤且杂交黄颡鱼的耐低氧能力要显著性高于普通黄颡鱼。  相似文献   
245.
超声造影用于肾移植术后监测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及时、准确地诊断肾移植术后并发症,与移植肾存活率密切相关.本文对超声造影剂及超声造影在肾移植术后发生的移植肾动脉狭窄、急性排斥反应、急性肾小管坏死等并发症的监测应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46.
用滤纸法保藏72株小单孢菌在冰箱10℃无干燥条件下,保藏7年5个月后检查其存活率、抗菌活力,观察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和生化特征。结果表明,所保藏的菌种全部存活,且抗菌活力、生理特征等保持原有菌株的特征水平。我们认为,用滤纸法保藏小单孢菌效果好,方法简便,适用于在临床上、工业生产上和科研中有实用价值的庆大霉素、小诺霉素、西梭霉素、小单孢菌的保藏。  相似文献   
247.
以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血细胞(含颗粒细胞和透明细胞)、消化腺细胞(含上皮样细胞和圆形小细胞)、外套膜细胞(含上皮样细胞、透明细胞、圆形大细胞和圆形小细胞)、斧足细胞(含上皮样细胞、透明细胞、圆形大细胞和圆形透亮细胞)为材料,比较了上述各类细胞的原代培养特征以及不同条件下的细胞存活率,优化了细胞制备及细胞活性鉴定的方法。结果显示,上述各类组织细胞存活率受不同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培养基种类的影响,其中,血细胞96 h在20℃下、培养基2中的存活率最高,为94.67%±0.47%;消化腺细胞48 h在20℃下、培养基3中的存活率最高,为93.67%±1.70%;外套膜细胞48h在15℃下、培养基1中的存活率最高,为93.67%±1.7%;斧足细胞48h在15℃下、培养基1的存活率最高,为94.33%±0.94%。相较于25℃,在20℃和15℃下,4种组织细胞96h的存活率更为理想。本研究旨在为背角无齿蚌组织细胞系的建立及贝类细胞水平毒理学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48.
饲养林麝的种群特征和幼麝的存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对饲养在上海崇明岛东平林场的林麝种群特征以及1998~2000 年间该种群所出生的74 只幼麝存活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该林麝种群中能繁殖的个体占51.1 % , 种群数量逐渐增长。种群存活率曲线呈C 型,说明林麝的死亡主要发生在幼麝时期。从不同年龄段性比变化来看, 初生幼麝的性比接近1∶1 , 由于雌幼麝比雄幼麝具有更高的存活率( P < 0.05) , 进入亚成体以后雄性比例逐渐下降, 显示幼麝时期存在偏雄性死亡。早出生幼麝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晚出生幼麝( P < 0.05) 。引起幼麝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疾病(45. 9 %) 。  相似文献   
249.
【背景】苹果蠹蛾是危害苹果和梨等蔷薇科果实的世界性重要蛀果害虫之一,目前已侵入我国新疆、甘肃、黑龙江、宁夏、内蒙古、吉林、辽宁等7省市,正在向苹果主产区扩散,严重威胁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欧美国家的田间应用证明,Cypo GV是防治苹果蠹蛾效果最佳的生防制剂。研究开发本土Cypo GV商业化制剂,对保证我国苹果业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方法】用室内和田间生测方法,在半人工饲料中添加被紫外线处理过的氧化铁和Cypo GV-ZY混合悬液,其中氧化铁的添加浓度分别为3、5、7、10、12 mg·m L~(-1),并完成其对苹果蠹蛾初孵幼虫的生物测定。【结果】在病毒悬液中添加7 mg·m L~(-1)的氧化铁能显著提高Cypo GV在田间的活性和持久性,与未添加氧化铁处理相比较,初孵幼虫死亡率分别提高了53.88%和96.64%。【结论与意义】添加低剂量氧化铁,显著增强了Cypo GV对田间强日光、强紫外线的适应性,提高了该病毒在田间的活性和持久性,说明氧化铁可作为商业化Cypo GV制剂的助剂,提高田间Cypo GV对苹果蠹蛾防治效果。本研究为我国Cypo GV制剂生产过程中添加助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50.
仙客来愈伤组织的超低温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避免连续继代造成仙客来愈伤组织的变异, 对仙客来愈伤组织进行了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以继代后处于对数生长期的愈伤组织为实验材料, 首先在含有不同蔗糖浓度的培养基上预培养不同时间, 转至不同的冰冻保护剂中直接液氮冷冻或-20oC预冷冻2 h, 然后液氮超冷冻保存, 37oC水浴迅速解冻, 并用相应蔗糖浓度的液体培养基洗涤, 以中性红染色测定细胞的存活率, 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 预培养基中蔗糖浓度、预培养时间、降温方式、冷冻保护剂等对解冻后材料相对存活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筛选出4%蔗糖浓度预培养3 d、9号保护剂、0oC停留30 min后直接冷冻为超低温保存的最佳方案, 通过简单的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愈伤组织保存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