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颜晓 《蛇志》2014,(1):100-102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护理日益突显出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在孕妇和产妇领域,心理护理的应用日益完善,并逐渐体现出其优势和价值,而受到广泛重视。研究显示,孕产妇心理过度紧张,容易导致情绪波动,处于焦虑和恐惧的精神状态,可引发不良反应,如子宫收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疼痛敏感、产程延长等[1]。因此,对孕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具有积极意义。心理护理在孕产妇领域的应用广泛,主要集中在孕期人群、围产期产妇、产后妇女及高危产妇、疾病产妇等人群。现就孕产妇心理护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孕妇经治疗后,其体内25-羟维生素D(25-(OH)D3)水平对42天婴儿胫骨声波的传导速度(speed of sound,SOS)值、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甲亢孕妇40例为甲亢组(T组),随机抽取健康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C组),甲亢组给予丙硫氧嘧啶治疗后,监测两组孕妇25-(OH)D3水平与生后42天婴儿的胫骨SOS值、骨代谢生化指标,并进行对比观察、统计分析。结果:甲亢组孕妇在产后42天体内25-(OH)D3的水平比其在产后第1天升高(P〈0.05),甲亢组孕妇在产后42天体内25-(OH)D3水平接近对照组(P〉0.05),在产后42天婴儿的胫骨SOS值接近对照组(P〉0.05),甲亢组产后42天婴儿的血清钙(Ca)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接近对照组(P〉0.05)。结论:甲亢组孕妇给予丙硫氧嘧啶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其体内25-(OH)D3水平升高,所产42天婴儿的骨密度也随着升高。  相似文献   
33.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化脓隐秘杆菌(Trueperella pyogenes,Arcanobacterium pyogenes)和坏死梭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是与子宫内膜病变相关的主要病原体。本研究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直接鉴定四川地区139例孕妇宫颈分泌物中的病原体,而不进行细菌培养。此外,对上述3种病原体的耐药性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第1次生产后检查发现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35.25%)高于第2次生产后检查(15.53%)。在6个样品中检测到大肠杆菌,在11个样品中检测到化脓隐秘杆菌,并在10个样品中检测到坏死梭杆菌。在第1次检查中,化脓隐秘杆菌和坏死梭杆菌的子宫污染感染高于第2次检查。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化脓隐秘杆菌和坏死梭杆菌分别对9种、6种和7种药物产生耐药性。总之,本研究建立了用于诊断孕妇产后子宫内膜炎的3种主要病原体的标准PCR,该方法更简单、成本低和快捷,且对主要细菌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此外,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高于另外2个菌种。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怀孕早期维生素D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建档的387名孕早期妇女,由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收集其基本信息。早上空复采血后,检测维生素D浓度并收集维生素D代谢相关基因位点的SNPs数据。结果:孕妇维生素D总体水平为(20.13±9.11)ng/mL,维生素D不足率为91.2%。维生素D浓度与年龄、孕前BMI、孕次、产次、GCrs7041多态性等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GCrs2282679多态性相关(P<0.05),与T/T型相比,G/G型维生素D浓度低3.46个单位(95% CI -6.53~-0.39,P=0.027),G/T型维生素D浓度低1.75个单位(95% CI-3.65~0.16,P=0.07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rs2282679的G/G型具有较高的维生素D缺乏程度(OR=0.273,95% CI 0.126~0.592,P=0.001),而高年龄人群具有较低的维生素D缺乏程度(OR=2.679,95% CI 1.040~6.902,P=0.041)。结论:怀孕早期孕妇维生素D普遍不足,且维生素D浓度与GCrs2282679的多态性有关,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对孕妇有效实施健康教育的方式,提高孕妇保健服务质量。方法:问卷调查法,对59名住院孕妇进行调查。结果:护患"一对一交流"方式所占的比重最大(41.4%),其次阅读健康教育宣传手册与有经验者交流在初产妇调查中所占比重较大(各占22.5%、18.8%)。结论:护患"一对一交流"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健康教育方式,应广泛普遍采用。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多媒体录像等作为辅助教育方式应有针对性地应用于不同人群。  相似文献   
36.
于春冬  陈佳红  于静  丁伟  张迪 《生物磁学》2011,(12):2295-2297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的孕妇在2001年-2009年间感传染性疾病的情况。方法: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梅毒测定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RPR)环状卡片实验,对青岛地区2001年-2009年门诊收治的39369名孕妇的血液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2001年-2009年间青岛地区的孕妇产前感染以HBsAg多见,其次是梅毒感染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94%,0.18%和0.15%,抗-HIV暂未检出。各年间各种传染性疾病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孕妇产前进行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为临床预防及控制母婴垂直传播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的孕妇在2001年-2009年间感传染性疾病的情况。方法: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梅毒测定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RPR)环状卡片实验,对青岛地区2001年-2009年门诊收治的39369名孕妇的血液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2001年-2009年间青岛地区的孕妇产前感染以HBsAg多见,其次是梅毒感染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94%,0.18%和0.15%,抗-HIV暂未检出。各年间各种传染性疾病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孕妇产前进行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为临床预防及控制母婴垂直传播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对于孕妇尿液进行HCMV—DNA筛查,减少和有效地避免胎儿及新生儿的HCMV感染。HCMV.DNA筛查同时进行HCMV抗体检测,明确诊断HCMV感染的灵敏、准确方法。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进行尿液HCMV-DNA测定。血液HCMV IgM、IgG抗体检测应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结果筛查6568例孕妇尿HCMV.DNA,阳性273例,阳性率为4.2%。孕妇在12—20周者,阳性率为10.3%;孕妇在21~30周者,阳性率为33.3%;孕妇在31~39周者,阳性率为56.4%。在273例尿液HCMV—DNA阳性者中,56例同时进行血液HCMV IgM、IgG抗体检测,Igi抗体阳性者2例,IgG抗体阳性者22例。结论在孕妇HCMV感染的筛查与诊断中FQ.PCR是灵敏准确的方法。孕妇中HCMV—DNA筛查是保证母婴健康,提高人口素质的保障。  相似文献   
39.
下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玲  陈颖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8,20(6):582-583,585
目的了解本地区孕妇孕中期下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真菌、滴虫、各种细菌、厌氧菌、支原体采用体外培养和生化反应的方法进行培养和鉴定,加德纳菌采用化学反应的方法检测唾液酸酶,沙眼衣原体采用金标法检测其抗原。结果有病原微生物感染所造成的不良妊娠结局明显高于无感染者(P〈0.01、P〈0.05),其中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造成的危害大于单一病原微生物感染。结论孕妇孕中期病原微生物感染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0.
摘要: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与孕妇阴道微生态及血清IL-10、IL-22、NF-kB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4例胎膜早破孕妇为胎膜早破组,100例正常孕妇为正常孕妇组及100例正常未怀孕妇女为正常妇女组。比较3组对象阴道分泌物各细菌阳性率、阴道微生态状态及各组间血清IL-10、IL-22、NF-kB水平。对胎膜早破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衡与血清IL-10、IL-22、NF-kB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胎膜早破组孕妇阴道乳杆菌(79.8%)、大肠埃希菌(48.8%)、溶血葡萄球菌(22.6%)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和正常妇女组(均P<0.05)。胎膜早破组患者阴道pH(6.87±0.75)、阴道微生态失衡率(40.5%)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和正常妇女组,H2O2阳性率(11.9%)低于正常孕妇组(21.0%)和正常妇女组(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胎膜早破组孕妇血清IL-10、IL-22、NF-kB水平[(51.28±6.58)pg/mL、(45.91±7.13)pg/mL、(30.47±3.27)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和正常妇女组。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IL-10、IL-22、NF-kB水平与胎膜早破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衡呈正相关(r=0.657、0.692、0.732,P<0.05)。结论 孕妇阴道微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引起阴道菌群失调及血清免疫因子的变化,可能是引发胎膜早破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