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对影响红豆杉内生真菌拟盘多毛孢属菌株H619生长的11个发酵因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菌适宜生长的C源、N源、C/N、pH值、Ca~(2 )和Mg~(2 )浓度分别约为蔗糖、玉米粉、25:1~35:1、7~8、1.5‰、0.07‰;最优培养条件约为装料比50 mL/250 mL、接种量10%、转速176 r/min,温度25℃,发酵周期7 d。探讨了各因素影响菌丝生长的显著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2.
皱纹盘鲍外套膜、鳃和足粘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阿新兰和过碘酸雪夫氏反应(AB.PAS)染色法显微观察皱纹盘鲍(1taliotis discus hannai)的外套膜、鳃和足的粘液细胞。根据所显示颜色的不同,可将粘液细胞分为Ⅰ~Ⅳ4种类型:分别呈红色、蓝色、紫红色和蓝紫色。外套触手和外套膜上皮的粘液细胞以Ⅱ型为主,Ⅳ型较少,密度不均,多为近圆形细胞,大型和小型细胞均有分布。鳃轴和鳃叶上皮的粘液细胞密度较大,以Ⅱ型和Ⅰ型为主,Ⅲ型和Ⅳ型较少,形态有杯形、近圆形或棒状等,多为中型及小型细胞。足的上皮粘液细胞较少,均为Ⅱ型,但局部上皮的细胞含有许多棕色颗粒。  相似文献   
33.
非洲菊盘状花雄蕊发育与舌状花生长着色的对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菊(Gerbern hybrida)头状花序由外轮舌状花和内轮盘状花构成。通过观察内轮盘状花雄蕊花粉囊和花粉粒的形态结构与发育顺序,和测定外轮舌状花花瓣的长度、宽度、花色素苷含量等,对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研究。花序外轮舌状花花瓣开始着色时为P3期,此时第1轮盘状花出现成熟花粉粒。研究明确了内轮盘状花花粉粒发育与外轮舌状花生长时期和花色素苷积累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4.
皱纹盘鲍肠粘膜上皮的结构和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龙波  刘传琳  刘迅  陆瑶华 《动物学报》2001,47(3):324-328,T001
以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组织化学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皱纹盘鲍的肠和直肠,肠和直肠粘膜上皮由5种细胞组成。具微绒的柱状细胞呈现吸收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纤毛柱状细胞参与运输食物颗粒和粪便,Ⅰ型腺细胞具蛋白酶、非特异性酯酶和脂酶活性,以顶浆分泌形式分泌消化酶,Ⅱ型腺细胞分泌物可能与包裹粪便有关,状细胞分泌酸性粘多糖。体外酶活性分析表明肠和直肠粘膜上皮分别具有4种和3种植物多糖酶。  相似文献   
35.
皱纹盘鲍脓毒败血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1992年9月到1995年11月间,我们对辽宁、山东沿海数个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Ino.产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样本的细菌学检验,证实了鲍脓毒败血症的发生和流行遍布辽宁、山东沿海,发现:病原菌Vibriocamplbeli主要是在鲍的消化道内越冬的。海水温度是启动鲍脓毒败血症爆发、流行和结束的首要因子。在浮筏式养殖体系中,V.campbeli主要是经由消化道感染鲍的。人工感染实验中,第一周内的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36.
炭疽病是油茶的主要病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果生刺盘孢是油茶炭疽病优势致病菌。本研究旨在探讨果生刺盘孢中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Rtt109的生物学功能,为油茶炭疽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构建基因敲除载体,根据同源重组原理,敲除目标基因CfRTT109,进一步筛选获得突变体ΔCfrtt109;构建CfRTT109基因回补质粒,转化至突变体ΔCfrtt109,通过荧光筛选回补菌株。生物学表型测定结果显示:相比于野生型,突变体ΔCfrtt109生长速率下降了51.23%,分生孢子的形成率下降了71.89%;在含有5.0mmol/L内质网胁迫剂二硫苏糖醇的PDA培养基中,突变体ΔCfrtt109的生长抑制率为50.75%,显著高于野生型和回补菌株;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野生型和回补菌株相比,内质网相关的基因HAC1、SCJ1与PDI1基因在突变体中显著上调表达;在含有DNA损伤试剂甲基磺酸甲酯的PDA培养基中,突变体ΔCfrtt109停止生长;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甲基磺酸甲酯胁迫下,突变体ΔCfrtt109中的DNA损伤修复基因RHM52、RHM54与REV1表达量上调幅度显著低于野生型;致病力测...  相似文献   
37.
黑线姬鼠华北亚种与长江亚种几项生化指标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Pallas)在我国分布广泛,是大部分地区的主要农田害鼠,它传播多种疾病,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主要携带者。国内外学者对我国黑线姬鼠的分类、分布、数量变动、生活习性等进行过一些研究,但对黑线姬鼠许多生化指标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38.
四个嗜热真菌中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报道四个嗜热真菌中国新记录种:嗜热子囊菌光孢变种Thermoascus aurantiacus var.levisporus;埃默森篮状菌Talaromyces emersonii;杜邦青霉Penicillium dupontii及丝衣霉状拟青霉Paecilomyces byssochlamydioides,对其进行了描述和讨论。研究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39.
姚权  李司政  王成玉  李河 《菌物学报》2023,(11):2257-2268
果生刺盘孢是油茶炭疽病的主要致病菌。研究果生刺盘孢RNA结合蛋白基因CfNOP12的生物学功能,阐述果生刺盘孢致病的分子机制,为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根据同源重组原理,在果生刺盘孢中敲除目标基因CfNOP12,PCR验证获得正确的突变体ΔCfnop12;进一步构建PYF11::CfNOP12回补质粒,导入突变体原生质体中,筛选成功互补菌株ΔCfnop12-C。对这些菌株进行生物学表型测定,发现突变体ΔCfnop12营养生长速率显著下降,分生孢子的产量及附着胞形成率显著降低;在含有细胞壁胁迫剂的PDA培养基上,突变体ΔCfnop12的抑制率相较于野生型和回补菌株显著升高,在低温条件下,突变体的生长速率表现出明显下降;野生型和回补菌株几丁质聚集在菌丝顶端,突变体ΔCfnop12尖端几丁质分布不正常;相比于野生型和回补菌株,突变体致病力显著降低。综上所述,潜在RNA结合蛋白基因CfNOP12参与调控了果生刺盘孢生长发育、低温胁迫响应和致病力。  相似文献   
40.
【目的】座壳孢菌是粉虱和蚧壳虫的一种重要昆虫病原真菌,其代谢产物具有抑菌、杀虫、抗肿瘤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本研究旨在分离并鉴定缘座壳孢发酵物中的代谢物,以期为拓展该生防菌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色谱技术从缘座壳孢菌A. marginata WYTF2017-01发酵培养物中分离化合物,借助波谱手段鉴定其化合物结构,分析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本研究共鉴定了12种化合物,包括Methyl 24-methylene-3-oxolanost-8-en-26-oic ester (1)、Ergosta-5,7,22-trien-3-ol,4-methyl-,(3β,4α,22E) (2)、杜斯塔宁(3)、3β-acetoxy-15α,22-dihydroxyhopane (4)、麦角固醇(5)、4-(Hydroxymethyl)-3-furancarboxylic acid (6)、Eupenicisirenin B (7)、4,6-dihydroxy-1(3H)-isobenzofuranone (8)、β-谷甾醇(9)、对叔丁基苯甲酸甲酯(10)、2-benzyl-4H-pyran-4-one(11)和6-benzyl-4-oxo-4H-pyran-3-carboxamide (12),其中化合物1、2、6~12为首次从昆虫病原真菌中分离鉴定。化合物1、2、3、6、7、8、11和12对真菌或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MIC值为3.13~50.00 μg·mL-1。化合物7、8和12抑菌活性较为突出,化合物7对大肠杆菌的MIC值为3.13 μg·mL-1,效果与阳性对照链霉素相同,而8和12对青枯劳尔氏菌的MIC值分别为6.25和12.50 μg·mL-1,优于或等同于链霉素(MIC值为12.50 μg·mL-1)。【结论】从缘座壳孢菌分离的多种代谢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显示了防治植物病害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