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关帝山华北落叶松林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其养分动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晋平  丁颖秀  张芸香 《生态学报》2009,29(10):5684-5695
采用野外凋落物收集器法和埋置凋落物分解袋法,对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林凋落物的数量和组成、年凋落过程、不同埋置层凋落叶分解速率和营养元素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林年凋落物总量为19.15 t · hm-2 · a-1,其中树叶占35.7%,树枝占54.4%,花果占6.7%,树皮和杂物占3.1%.凋落物逐月动态变化为单峰型,10月为年凋落量高峰期,但各成分的凋落进程不同.华北落叶松林凋落物残留量均值为9.803t/hm2,凋落物分解常数为1.95;凋落叶在不同埋置层的分解失重率有明显差异,凋落叶的周年平均失重率29.82%,分解半衰期1.5~2a,分解95%需7~9a;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氮磷钾元素含量表现出不同的动态过程,其中氮素的年动态变化总体上属于富集过程,到后期开始出现下降,磷素的年动态变化表现为7月份前下降,之后出现快速富集,到生长季末期富集过程变缓,钾素的年动态变化表现为持续下降过程,不出现富集过程.  相似文献   
42.
褚金翔  张小全 《生态学报》2006,26(6):1693-1700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IRGA)对川西亚高山林区云杉(Picea likiangensisvar.balfouriana)人工林、农地和冷杉(Abiesfaxoniana)原始林的土壤呼吸日变化及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计算了土壤呼吸3个组分的值。结果表明,(1)云杉人工林中根系呼吸占林地总呼吸的22%,冷杉原始林为29%;(2)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均与10cm地温的变化相一致;(3)由于本地区土壤水分不是限制因子,因此温度成为影响土壤释放CO2的最关键因素,云杉人工林矿质土壤呼吸随温度变化的Q10值为2.44,农地为1.82,冷杉原始林为2.73;(4)云杉人工林年呼吸CO2总量为43.93t.hm-2.a-1,其中72%来自于矿质土壤排放,6%来自于枯落物分解;农地年呼吸CO2总量为26.07t.hm-2.a-1,主要来自矿质土壤;冷杉原始林年呼吸CO2总量为33.95t.hm-2.a-1,其中61%来自于矿质土壤排放,10%来自于枯落物分解。  相似文献   
43.
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主要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应用丰富度指数(S)、多样性指数(H1)、优势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s)对子午岭马栏林区的主要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1个样地共记录草本151种,灌木111种,乔木33种。马栏林区森林植物群落其总体多样性是混交林>纯林>人工林;不同森林群落各层的物种多样性基本都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乔木层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较高,灌木层以油松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混交林、白桦林和天然油松林多样性较高;草本层则是人工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林、白桦林和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多样性较高。人工刺槐林和人工油松林在乔木层和灌木层多样性指数都较低。物种均匀度乔木层是落叶阔叶混交林最高,人工油松林和人工刺槐林最低;灌木层各群落的均匀度较为接近;草本层则表现为人工刺槐林均匀度最高,混交林最低。β多样性分析显示人工刺槐林与其它森林群落相异性较大,而辽东栎林、天然油松林和油松 白桦混交林均与油松 辽东栎混交林的相异性较小。研究表明多树种营造混交林可以增加群落的多样性,建造具有较高物种多样性的群落应种植混交林取代单一物种的人工纯林,在选择树种时应优先考虑乡土树种。  相似文献   
44.
子午岭桥山林区柴松群落主要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2联列表,应用χ2检验、W检验、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方法对陕西黄土高原子午岭桥山林区柴松群落乔木层14种主要种群、灌木层23种主要种群和草本层24个主要种群的种间联结显著性和关联强度进行了定量测定,以揭示柴松森林群落不同结构层次中主要植物种群的种间关系.结果显示:(1)柴松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物种的总体关联性均为正相关.(2)乔木层中柴松与辽东栎、山杏、山桃,辽东栎与山杏、山桃,白桦与山杨之间有明显的正联结;山杏与山桃之间有明显的负联结.(3)灌木层中灰栒子和五加、陕西荚蒾与野葡萄、陕西荚蒾与蒙古荚蒾、盘叶忍冬与忍冬以及草本层中凤毛菊与黄芩、铁杆蒿与地榆、悬钩子与薯蓣、荩草与油芒、菝葜与糙苏、防风与黄花蒿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正联结.(4)根据种间联结特征,将14个主要乔木树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其中柴松和辽东栎为第1生态种组,山楂、白桦、白蜡和山杨为第2生态种组,山桃、茶条槭、毛梾和侧柏为第3生态种组,杜梨、山杏、山荆子和盐肤木为第4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45.
通过调查红豆杉资源的分布及保护现状,进行了收集、保护、培育、繁殖、应用,走濒危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使成果应用于城市绿化和林区的实践之中,提出了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46.
在野外样方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物种多样性、土壤理化特性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演替进展呈增长趋势,但其增长并非完全线性,主要表现为草本群落演替阶段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灌木演替阶段.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的全氮、有效氮和有机质等土壤养分指标随着植被演替不断增大.在演替过程中,土壤含水量变化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升,土壤容重波动下降,说明演替过程中土壤环境在不断得到改善.40~6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未表现出一定规律,说明其与植被演替没有必然联系.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与土壤因子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0~20 cm土层土壤的全氮和有机质与物种的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随着土层加深,物种多样性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表现出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47.
子午岭林区不同环境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肥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子午岭林区不同环境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肥力关系研究*张成娥陈小莉郑粉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STUDYONRELATIONSHIPBETWEENSOILMICROBIALBIOMASSANDFERTILITYINDIFF...  相似文献   
48.
甘肃小陇山林区全新世中期以来古植被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花粉孢子分析和^14C测定年代的方法,来研究小陇山林区植被的历史演根据小陇山林区不同地点3个剖面的孢粉资料和^14C数据,首次推断该区自全新世中期以来,古植被和古气候经历了3个演替阶段;距今7500-5000年,为以栎类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和局部为针阔混交林,气候温度湿润;距今5000-2500年,为以栎类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气候温和略干;2500年至今,早期为栎林和针阔昆交林,晚期是以栎类占优势的  相似文献   
49.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区真菌的种类组成及其生态分布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本文报道了茂兰喀斯特森林的真菌182种,隶属81属,35科,它们分为4个生态类群:峰丛漏斗区的真菌,锥峰山腰区的真菌;锥峰顶部的真菌;峰林洼地,盆地区的真菌。  相似文献   
50.
甘肃麦积山林区的野生观赏树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麦积山林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部,地理座标是:东经106°48′~106°56′,北纬34°32′~34°36′,内有全国著名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本区属于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8~10℃,年降雨量为500~700毫米,无霜期170—220天,海拔在1450米至2100米之间。四季分明,冬暖夏凉。土壤主要是森林棕壤,海拔1900米以上为亚高山草甸土。植物种类繁多,大约有植物1500种,其中木本植物400多种,观赏树种在200种以上,现状分布广,价值大的几种观赏植物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