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贝飞达)治疗婴儿支气管肺炎并症状性腹泻的疗效。方法156例婴儿支气管肺炎并症状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2例按支气管肺炎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84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2%,显著高于对照组(58.3%),2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0.7,P〈0.01)。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婴儿支气管肺炎并症状性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2.
我国益生乳酸菌研究与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作为人和动物的有益菌或称为益生菌(probiotic)广泛用于发酵乳制品(益生菌酸奶、益生菌发酵乳饮料、益生菌奶酪)、发酵豆乳制品、功能性食品配料和食品添加剂(如在婴儿配方乳粉、中老年乳粉、果汁等产品中的添加)、膳食补充剂(片剂、胶囊等)、饲料微生态制剂。2007年.世界乳酸菌产业规模已达3000亿美元(约合20482.02亿元人民币),年增长速度为20%左右。  相似文献   
9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简称流脑。流脑的流行早在16世纪即被发现,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了。我国的流脑发病情况为:全年以冬春季发病较多,每年自11月、12月开始上升,次年3月、4月达高峰,5月、6月开始下降,7~10月降至最低水平。2~4月的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60%~90%。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以14岁以下年龄、尤其是7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脑膜炎双球菌隐藏于患或带菌的鼻咽分泌物中,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  相似文献   
94.
95.
非人灵长类动物雌性携抱婴儿与婴儿吸乳偏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长类雌性动物在携抱婴儿时会表现出一种方向偏好,同时,婴儿在吸乳时也会表现出方向偏好.相关研究表明,这两类偏好与灵长类大脑不对称性及其功能的进化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此方面的研究作为灵长类偏好行为研究的重要关注点之一,在国外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国内尚处于萌芽阶段.由于多种影响因素的存在,非人灵长类已有的研究结果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对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9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4),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肝、利胆等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及肝功能指标水平,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所有患儿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可以减轻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的炎症反应,改善其肝功能,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7.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湿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无边 《蛇志》2007,19(4):268-26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湿疹的疗效。方法将87例婴儿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中成药丹皮酚软膏与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早用一种药膏晚另用一种药膏,日各1次,适量交替外涂患处;对照组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适量外涂患处,早晚各1次。两组有渗出者均先用2%硼酸溶液湿敷,无渗出后方用膏剂外涂。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3.18%和90.7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婴儿湿疹,能减少激素使用次数、使用量,减少激素可能导致的副作用,而获得同等疗效,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8.
新生儿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影响因素与其婴儿期腹泻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道双歧杆菌数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明确它们与婴儿期腹泻的关系。方法以1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生后5-7 d均做大便双歧杆菌定量培养,并做相关因素的准确登记,同时严密观察随访至1岁,准确记录其发生腹泻情况。结果母亲分娩方式、临产期及产后是否使用抗生素、母亲妊娠期饮食习惯以及新生儿黄疸期长短与新生儿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有相关性。新生儿黄疸期长、母亲临产期及产后使用抗生素均是婴儿腹泻的危险因素;阴道分娩、母亲喜发酵制品及喜素食均是婴儿腹泻的保护因素。结论为避免导致新生儿肠道双歧杆菌数量不足的影响因素,提倡阴道分娩、临产期及产后不用抗生素、妊娠期多食发酵制品和素食,并尽量设法缩短新生儿黄疸时间,以减少婴儿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早产儿多重耐药希木龙念珠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间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多重耐药希木龙念珠菌血流感染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共3例患儿,为极早/超早产儿,出生胎龄分别为25周+1、30周、30周,出生体重分别为725 g、1 000 g、1 070 g,发生感染时间为入院45 d、24 d、28 d,均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发生感染前使用过广谱抗细菌药物和低剂量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血液培养共检出4株和PICC导管尖端检出2株希木龙念珠菌,均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耐药,但对米卡芬净敏感,3例用氟康唑和/或伏立康唑临床病情无改善,最终均改用米卡芬净治疗痊愈,且未见明显肝肾、血液毒副作用。结论 应警惕极早/超早产儿在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的过程中耐药非白念珠菌血症的发生,多重耐药希木龙念珠菌血流感染应用米卡芬净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0.
促菌生佐治婴儿浅部念珠菌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促菌生对婴儿浅部念珠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取临床诊断的 6 8例患儿 ,随机分为促菌生治疗组 37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31例。治疗组在常规抗真菌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促菌生口服。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及 3d治愈率 (分别为 86 .49%、94.5 9% )比对照组 (分别为 5 4.84%、70 .97% )显著提高 (X2 =8.39,X2 =6 .94,均 P<0 .0 1) ;治疗组治愈天数 (2 .17± 0 .6 0 ) d比对照组 (3.5 1± 0 .79) d明显缩短 (t=7.88,P<0 .0 1)。结论 促菌生治疗婴儿浅部念珠菌感染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