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33篇
  183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81.
以5种不同类型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为材料,以保持系作对照,对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的花蕾及雌雄蕊干物质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物质重量雄性不育系花蕾和雄蕊显著小于保持系,而雌蕊则明显大于保持系。大多数不育系雌雄蕊的发育曲线存在拐点,它们出现拐点的时期相同,但方向完全相反。暗示可能雄蕊败育后降解的生物大分子物质被部分运到了雌蕊,才引起了雌蕊干物重的异常增加。  相似文献   
982.
水稻转基因系"明恢63-Xa21"的基因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已经建立了多种转基因的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农杆菌侵染[1 ] 、粒子轰击[2 ] 、电激转化和原生质体培养[3 ] 等。研究人员希望通过这些方法 ,将功能外源基因整合到受体基因组 ,而同时不引起其它性状的变化。已有的研究表明 ,各种转基因系统均能成功地将外源基因整合到受体基因组并能稳定地遗传到后代[1~ 3 ] 。然而通常情况下人们主要关注目标性状的变化 ,而对受体基因组的其它变化研究较少。事实上许多转基因植物发生了不希望出现的变异[4,5] 。已建立的各种分子标记如SSRP(简单序列重复多态性 ) [6] 、RAPD(随机…  相似文献   
983.
对棒束孢属Isaria及近缘属物种开展5基因(nrSSU、nrLSUtef-1αrpb1 rpb2)测序并联合分析,结合GenBank相关类群序列,探讨棒束孢属系统发育关系,最终获得95个菌株、58个明确分类群的2-5基因序列。利用MEGA和MrBayes软件进行多基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棒束孢属多系起源于虫草菌科中,分3个不同分支。A支主要由Isaria cicadaeI. teniupesI. coleopterorumI. fumosoroseaI. cateniannulata等组成;B支包括I. poprawkiiI. locusticaI. javanicaI. amoeneroseaI. cateniobliqua;C支仅有I. farinosa。分支间被Cordyceps militarisC. ninchukisporaC. pruinosa等隔开。棒束孢在形态上,主要以瓶梗基部膨大、尖端变细及孢子呈链状等特征与其他类群分开,但同时也发现有棒状分生孢子梗和单孢子类型。基于节点的分歧时间预测分析,推测棒束孢属首次分化于70Mya,但棒束孢属主要物种形成却在60-55Mya,且3个分支的棒束孢物种为快速同时形成,而后大多数类群表现遗传稳定。同时发现,与Isaria Clade A较近一支有粉被玛利亚霉Mariannaea pruinosaC. pruinosa无性型)和蛹草蚧霉Lecanicillium militarisC. militaris无性型);与粉棒束孢距离最近一支有Akanthomyces aculeatusC. tuberculata无性型)和L. attenuatumC. confragosa无性型),是两个不同的属征分类群,且相互间遗传距离较近。根据棒束孢属及其近缘种属形态特征的复杂性推测,棒束孢属在快速物种形成中,其近缘类群存在一定程度的丢失和选择性演化。  相似文献   
984.
四川安县两栖爬行动物的生态及区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报道了安县的两栖爬行动物53种,并对物种组成、分布、区系和生态作了分析,认为安县的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与其它盆地西缘山地省同属一自然单元。  相似文献   
985.
不同营养条件下竹叶眼子菜NH4^+-N吸收动力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无菌系种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水体营养浓度水平(低营养:TN 0.213 mg·L-1,TP 0.0093 mg·L-1;中营养:TN 0.71 mg·L-1,TP 0.031 mg·L-1;高营养:TN 7.1 mg·L-1,TP 0.31 mg·L-1)对其生长与NH+4-N的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水体营养对竹叶眼子菜生长的影响较小,而NH+4-N的吸收动力学参数有显著差异.竹叶眼子菜在高、中和低营养培养条件下的NH+4-N最大吸收速率Vmax分别为 41.1、 29.1、 21.1 μmol·g-1·h-1,米氏常数Km分别为 0.356、 0.306、 0.122 mmol·L-1.竹叶眼子菜营养吸收动力学与其生长环境关系紧密,在低浓度生长环境中时,竹叶眼子菜可以通过降低Km值来提高对营养离子的亲和力以满足营养需求;在高浓度生长环境中,该植物通过增大吸收潜力来适应高营养.  相似文献   
986.
探讨髓系白血病细胞株的糖酵解表型特征及其潜在的调控机制。葡萄糖试剂盒和乳酸试剂盒分别检测5株白血病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葡萄糖消耗(G)和乳酸生成含量(L),计算L/G比值来评估糖酵解水平:定量PCR检测糖酵解相关基因GLUT、MCTlmRNA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NAKT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KG1和K562细胞体外培养24h后的L/G比值分别为1.78和1.71,接近糖酵解表型时L/G为2的比值,同时这两株细胞高表达糖酵解相关基因GLUTl和MCT1mRNA。低糖(0.5mmol/L)、中糖(5mmol/L)、高糖(10mmol/L)处理KGla和K562细胞40h后,两株细胞的增殖能力、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生成随葡萄糖浓度增加而增强,高糖组增加更为显著(P〈0.05)。相反,若糖酵解抑制剂2-DG(0,5,10mmol/L)处理白血病细胞40h后,两株细胞的增殖能力及糖酵解代谢水平随2.DG浓度增加而降低,高浓度2.DG组(10mmol/L)降低更为显著(P〈0.05)。此外,AKT抑制剂低浓度(5gmol/L)短时间(12h)处理后能抑制白血病细胞AKT蛋白磷酸化水平,同时降低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生成(P〈0.05)。该研究提示髓系白血病细胞具有高糖酵解表型,AKT可能参与调控白血病的糖代谢过程,这有助于阐明白血病的能量代谢特征以及为白血病的靶向抗代谢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87.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2,32(4):427-435
描述了自云南东南部发现的荨麻科楼梯草属2新系和8新种。  相似文献   
988.
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记录到的鸟类有115种,隶属9目28科73属,其中雀形目鸟类有16科47属85种。区系成分以青藏区为主,西南区对其影响最大,华北区与蒙新区影响较小,而华中区没有构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89.
高山耳蕨组的成员是中国西部、印度北部和喜马拉雅山区常见的蕨类。其成员为夏绿植物,叶片 薄而柔弱。秋季叶片枯萎后叶柄基部宿存在地面形成一个丛堆以保护幼芽,这显然是对高山严峻环境 的适应。作为高山地带特有类型,1972年日本蕨类学家Sigeru Daigobo将它们作为耳蕨属下的一个组 ——高山耳蕨组Sect.Lasiopolystichum Daigobo,这是合理的。Daigobo建立此组时只包含3个种,经过 对中国大量标本及有关文献的研究,现知在中国约有30种应归人此组,其中有3新种:红鳞耳蕨P.ru- fopaleaceum,石生耳蕨P.saxicola,康定耳蕨P.kangdingense;2新变种.裂叶耳蕨P.sinense var.loba- tum,条裂耳蕨P.mollissimum Var.laciniatum;1新组合,钝裂耳蕨P.integrilobum(Sorolepidium)。据羽片背面的小鳞片类型可将高山耳蕨组划分为2个系:穆坪系Ser.Moupinensia和中华系Ser.Sinensia。  相似文献   
990.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地上部干物质重的发育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按NCⅡ交配设计的两套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地上部干物质重的发育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发育阶段,地上部干物质重以显性效应为主,控制地上部干物质重的加性效应基因几乎不表达,而显性效应基因在两年中的表达呈连续性,且在生长中期活动强度最大,环境和基因型互作会影响地上部干物质重加性效应基因的表达,而对显性效应基因表达的影响不明显,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地上部干物质重杂种优势趋于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