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1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联合西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乳酸、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浆乳酸、BNP和PCT、hs-CR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End diastolic diameter of left ventricle,LVEDd)、CO和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eft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4.00%(7/50),与对照组的11.76%(6/51)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能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可能与其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对流感病毒A型肺炎患儿的成本-效益。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6例流感病毒A型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儿分为A组及B组,每组48例,A组患儿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B组患儿给予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用药成本、成本-效益,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A组高(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A组患儿的平均用药成本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的成本-效益较B组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总数明显升高,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血常规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肝肾功能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组高,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磷酸奥司他韦相比,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对流感病毒A型肺炎患儿的疗效更佳,但其成本-效益较低,临床上可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33.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肝纤维化、肝功能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分析恩替卡韦干预对慢性HBV感染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乙肝轻度50例、中度24例、重度21例、肝硬化者25例,并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不同病情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的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肽(PC III)]、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及Th1/Th2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的变化,慢性HBV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复方甘草酸苷等常规护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结果: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及Th1/Th2细胞因子IL-4、IL-6等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呈逐渐上升趋势;而IFN-γ和IL-2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ⅣC、LN、PC III)、肝功能指标(ALT、AST)以及IL-4、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FN-γ、IL-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存在肝纤维化水平上升、肝功能受损及Th1/Th2细胞失衡,恩替卡韦联合常规护肝治疗可有效纠正患者的Th1/Th2细胞失衡,减轻患者的肝纤维化,改善其肝功能。  相似文献   
34.
摘要 目的:分析患者的食管测压结果、心理特征及小剂量阿米替林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收治的癔球症患者137例(癔球症组),另选取同期到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非癔球症组),比较两组食管测压结果、癔球症症状评分量表(GET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HAMA-14)评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癔球症患者分为对照组(n=68)和研究组(n=69),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阿米替林干预。比较对照组、研究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癔球症组、非癔球症组患者食管上括约肌(UES)长度、UES残余压、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收缩前沿速度(CFV)、远端潜伏时间(D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癔球症组患者UES静息压高于非癔球症组(P<0.05)。癔球症组患者GETS、HAMA-14、HAMD-17评分高于非癔球症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06%(58/69),高于对照组的66.18%(45/6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非癔球症患者,癔球症患者具有较高的UES静息压,癔球症症状及较为严重的不良情绪,采用小剂量阿米替林对癔球症进行干预可提高治疗有效率,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5.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猴头胶囊联合替普瑞酮对胃溃疡患者胃肠激素、炎性因子及胃窦黏膜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转导蛋白3(Smad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20例,按信封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艾司奥美拉唑口服,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替普瑞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猴头胶囊联合替普瑞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胃肠激素、炎性因子及胃窦黏膜TGF-β、Smad3表达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溃疡愈合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溃疡愈合总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胃动素(MTL)、胃泌素(GAS)、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GF-β、Smad3表达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TGF-β、Smad3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方猴头胶囊联合替普瑞酮能明显改善胃溃疡患者胃肠激素、炎性因子水平,降低胃窦黏膜中TGF-β、Smad3的表达,促进溃疡愈合,同时安全性良好,患者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扎格雷钠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住院确诊为TIA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用药组使用丁苯酞软胶囊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用药组的终止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甘油三酯含量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种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甘油三酯含量的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3个月、6个月及9个月TIA复发率及卒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与奥扎格雷钠联用治疗TIA安全有效,复发率及脑卒中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7.
【背景】鲍曼不动杆菌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因其耐药率高、治疗难度大而备受关注。然而,对于该菌的交叉耐药及耐药相关因素尚未完全阐明。【目的】通过体外诱导分别获得耐美罗培南或耐替加环素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并研究其诱导前后的交叉耐药性和细菌呼吸耗氧率差异。【方法】采用多步法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进行体外诱导耐药,PCR扩增诱导前后菌株的16S rRNA基因并测序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诱导前后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及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变化,Seahorse XF~e96细胞能量代谢实时测定仪对诱导前后菌株的耗氧率进行分析。【结果】通过88d的体外诱导实验,分别获得耐美罗培南或耐替加环素的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菌株。耐美罗培南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对替加环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仍处于敏感状态,但是对头孢吡肟交叉耐药;耐替加环素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吡肟仍处于敏感状态。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被美罗培南或替加环素诱导耐药之后的耗氧率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罗培南的使用不仅可能诱导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对美罗培南耐药,也可能会导致该菌对其它一种或几种抗菌药物产生交叉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对美罗培南或替加环素耐药后其耗氧率下降,从而说明呼吸耗氧率下降可能是该菌耐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8.
【目的】害虫综合治理中,化学防治对天敌资源也具有一定的杀伤力。为缓解这一矛盾,本研究旨在探究溴虫腈和毒死蜱亚致死浓度处理对等钳蠊螨Blattisocius dentriticus生长繁殖及解毒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利用药膜法处理2-3日龄等钳蠊螨成螨24 h,测定溴虫腈和毒死蜱的亚致死剂量;测定和比较LC_(10)和LC_(30)剂量这两种药剂处理后F_0和F_1代的产卵量、产卵期、卵孵化率和雌成螨寿命等生物学特性的变化;通过酶活力分析和RT-PCR分别测定LC_(10), LC_(30)和LC_(50)剂量下这两种药剂处理后钳蠊螨成螨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 CYP450)、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酶活力及其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溴虫腈和毒死蜱处理24 h对等钳蠊螨成螨的LC_(50)分别为42.56 mg/L和72.42 mg/L。溴虫腈和毒死蜱LC_(10)和LC_(30)剂量处理等钳蠊螨雌成螨后,与对照(清水处理)相比,仅F_0代雌成螨寿命和产卵期显著缩短(P0.05),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无明变化。酶活力测定结果发现,GST, CYP450和CarE的活力在溴虫腈和毒死蜱LC_(10)和LC_(30)剂量处理后无明显变化,而LC_(50)剂量下,上述3种酶的活力均显著增加(P0.05)。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溴虫腈LC_(10), LC_(30)和LC_(50)剂量处理下2个GST基因(BdGST3和BdGST6)、3个CYP450基因(BdCYP2-4)和5个CarE基因(BdCarE1-5)表达均显著上调;在毒死蜱这3个剂量处理下3个GST基因(BdGST1,BdGST3和BdGST4)、3个CYP450基因(BdCYP2,BdCYP5和BdCYP6)和2个CarE基因(BdCarE1和BdCarE2)表达量均显著上调。【结论】结果表明,LC_(10)和LC_(30)剂量的溴虫腈和毒死蜱亚致死剂量会抑制F_0代雌成螨的生长繁殖;LC_(10), LC_(30)和LC_(50)剂量下这两种药剂可诱导等钳蠊螨GST, CarE和CYP450基因表达;LC_(50)剂量能明显诱导等钳蠊螨体内GST, CarE和CYP450活性上升。该研究为等钳蠊螨抗性品系的筛选及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基于EMA-qPCR的茄科青枯菌活体检测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特异性核酸染料叠氮溴乙锭(Ethidium monoazide bromide, EMA)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相结合, 建立一种能有效区分青枯菌死活细胞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DNA制备前经EMA渗透预处理, 再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扩增菌体DNA。【结果】终浓度为2.0 mg/L的EMA能有效排除1.0×107 CFU/mL灭活青枯菌细胞DNA的扩增, 对活细胞和不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VBNC)活菌的DNA扩增均没有影响。当每个定量PCR反应体系中的活细胞在5.0×100?5.0×104 CFU范围内时, 扩增Ct值与定量PCR反应体系中活细胞CFU对数值呈良好的负相关性(R2=0.992 5)。比较EMA-qPCR法和平板计数法对经过不同温度短期保存的青枯菌检测结果发现, 待检样品可在24 °C与4 °C冷藏条件下短期保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EMA-qPCR方法能有效检测青枯菌VBNC细胞和有效区分死活菌, 避免或减少青枯菌PCR检测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8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2个试验组:培菲康联合匹维溴铵(A组)40例,匹维溴铵(商品名:得舒特)(B组)40例,并设健康对照组(C组)30例,疗程均为4周.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3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中IL-18/IL-10的含量.治疗结束后4周对治愈和显效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A组总有效率为88.89%,B组总有效率为65.62%,A组明显高于B组(P<0.05).远期疗效:停药4周后随访,A组有4例复发或加重,复发率为12.5%,B组有9例复发或加重,复发率为4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组和B组治疗前IL-18水平明显高于C组,A组治疗后IL-18的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仍高于C组.两组患者治疗前IL-10水平明显低于C组,但在药物干预后A组IL-10的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仍低于C组.结论 培菲康能够有效治疗IBS-D,并能预防其复发,调节免疫可能是其主要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