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8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93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Wang W  Chen H  Deng Y  Yang Y  Yin X  Wang M  Zhou JF  Shu YL  Ruan L  Tan WJ 《病毒学报》2011,27(6):594-598
本研究旨在研发经济、高效的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实验疫苗并优化免疫方案。利用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含有H5N1(安徽株)结构基因的多个单顺反子(HAop和NAop)和双顺反子(HAop/M2和NAop/M1)DNA疫苗及重组痘苗病毒(天坛株)疫苗,采用不同方案(单独或联合)免疫BALB/c小鼠,初步分析了抗原特异性体液免疫(HA血凝抑制抗体,NA特异性抗体,中和抗体及M1与M2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IFN-γELIS-pot)的特点。结果表明:DNA疫苗与重组痘苗病毒(天坛株)疫苗联合免疫可以激发较强的多个抗原特异的免疫应答,尤其是体液免疫应答,明显优于DNA疫苗或重组痘苗病毒(天坛株)疫苗单独免疫;联合免疫方案中DNA疫苗初免所激发的HA与NA特异的体液免疫应答强于重组痘苗病毒(天坛株)疫苗初免,然而M1与M2特异的体液免疫应答则反之。本研究为新型H5N1疫苗的研发及免疫方案的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2.
杨树花药培养筛选耐盐变异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詹亚光  刘玉喜 《植物研究》1994,14(1):98-103
以杨树花药为外植体诱导单倍体愈伤组织,进行耐氯化钠和碱性盐(模仿天然盐碱土成份配成的几种盐的混合物)变异体的筛选。结果表明,不同的杨树品种对这两种选择剂的耐性是不同的,分化态愈伤组织比脱分化态愈伤组织显示更强的抗性,不同的花氏愈伤组织无性系间在抗盐能力上也存在差异,对再生植株的叶子和愈伤组织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发现耐盐变异体与对照的酶谱是有差异的,前者比后者在相同带区常常多出一条谱带。  相似文献   
993.
以硝酸盐利用缺陷型突变(nit突变)和抗杀菌剂突变两种遗传标记,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异核体后代的形态和致病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核型菌株与菌丝型菌株经菌丝融合形成异核体后,菌丝型菌株能恢复形成微菌核,其后代单孢菌落形成微菌核的数量明显低于菌核型亲本,且遗传性状不稳定;随着转代次数的增多,微菌核形成能力的丧失较菌核型亲本菌株快。异核体后代对棉苗的致病力变化较大,一般均低于致病力强的亲本菌株,或介于两个亲本致病力之间,或与亲本致病力相近。  相似文献   
994.
测定了1996~2005年间在中国分离并保存的395株H3N2亚型人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A基因序列的进化树表现为一主要进化主干伴随多侧分支进化,同一年份的毒株可以分为几个分支存在;疫苗株在NA基因序列进化树上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NA没有氨基酸的丢失与插入;抗原决定簇大部分位点保守且各抗原决定簇之间的变异情况各有特点,其中197~199位、431~434位和339~347位点的变异频率最高,而153位、328~336位、367~370位、400~403位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变异频率相对比较小;除了抗原决定簇外还有些氨基酸位点的变异频率很高,它们分别是18、23、30、93、143、208、216、221、249、265、267、307、385、437位氨基酸,其中143位和267位这两个位点的变异频率高于抗原决定簇位点,具体生物学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NA蛋白的酶活性中心位点高度保守;二硫键和糖基化位点保守。NA基因的这些特点为流感的预防、控制以及NA抑制剂药物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5.
植物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调控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椿雨  龙艳  冯吉  孟金陵 《遗传》2007,29(7):793-799
植物发生变异或分化的本质是基因表达模式发生变化的结果, 而基因表达多是在转录水平进行调控的。文章通过分析总结前人在这一领域内的大量研究成果, 系统地从遗传学(genetics)和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两个角度对植物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调控方式及其生物学意义进行了总结性阐述, 分析了这一研究领域目前所面临的挑战, 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通过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连续五年从全国各地的送检病料中分离到14株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为了动态观察ALV-J囊膜表面结构蛋白(GP85)的变异情况,对这14株野毒株的囊膜糖蛋白基因(env)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将它们与HPRS-103株的GP85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LV-J的囊膜表面结构蛋白发生了很大的变异,而且这些变异主要集中在高变区hr1、hr2和vr3;这些野毒株GP85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86.6%~100%之间(从同一鸡场中分离到的两株ALV-J即BJ00302与BJ0303的同源性为100%,其它毒株之间的同源性均小于100%);有义突变与沉默突变的比例显示这3个高变区极有可能是免疫选择压作用的位点.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QT间期变异性与迷走神经功能(Vagal function,VNF)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0月于我院确诊的AMI患者14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检查,而后通过计算分别得到代表患者QT间期变异性的QT间期变异指数(QT Interval Variation Index,QTVI)及反应心脏迷走神经功能的周期复极化动力学指数(Periodic Repolarization Kinetic Index,PRD)。通过PRD判断患者VNF等级后分为VNF0,VNF1及VNF2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ECG检查资料等,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对QTVI与VNF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建立ROC曲线分析QTVI对AMI患者VNF损伤的预测效能。结果:VNF2患者Killip分级Ⅲ级及ST段抬高占比、QTVI、HR、cTnI及NT-proBNP均显著高于VNF0及VNF1患者,而LVEF显著低于VNF0及VNF1患者;VNF1患者ST段抬高占比、QTVI、HR、cTnI及NT-proBNP均显著高于VNF0患者,而LVEF显著低于VNF0患者(P<0.05)。QTVI(OR=6.184,95%CI=4.345-11.298,P<0.05)及ST段抬高(OR=2.929,95%CI=1.082-6.402,P<0.05)与VNF功能呈负相关,而LVEF(OR=0.847,95%CI=0.743-0.989,P<0.05)与VNF功能呈正相关。QTVI(AUC=0.881,95%CI=0.833-0.942,P<0.05)对于VNF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QTVI预测VNF的最佳截点为0.814,敏感度为78.09%,特异度为86.04%。结论:QTVI对AMI患者VNF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以将之运用于AMI患者的病情评价中。  相似文献   
998.
应用PDR—SSCP技术快速检测我国水稻条纹病毒的分子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PCR-SSCP技术快速检测我国水稻条纹病毒病害特异性蛋白(SP)基因和外壳蛋白(CP)基因的分子变异。结果发现我国水稻条纹病毒7个分离物之间存在广泛的变异,其中,PJ分离物的SP基因和JD分离物的CP基因不能扩增出来,能扩增出的6个分离物的CP基因变性电泳后带各不相同,但SP基因表现出5种带型,其中云南省的YL和BS分离物带型一样。  相似文献   
999.
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中重点讨论的理论问题之一.在当今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下,全面理解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问题.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关注重点多集中在地上植物生态系统;而对地下生态系统,尤其是对微生物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关系的研究尚重视不够.事实上,土壤微生物作为生命元素循环的驱动者,主导和参与地下生态系统中一系列重要生态过程,对土壤能否正常有序地执行各项生态功能至关重要.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能使我们明确土壤中微生物对各种环境条件(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变化的响应机制,更好地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生态服务功能.本文在介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概念、研究方法、地下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多样性-稳定性关系在土壤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和全面的思考.作者提出,土壤微生物系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自组织系统,通过遗传来维持其组成和结构的相对稳定性,通过变异而适应外界干扰,共同构成土壤微生物系统的抵抗力(resistance)和恢复力(resilience),维护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今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关系的研究,需要注重地上与地下生态系统的结合与统一,借鉴宏观生态学理论来构建微生物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建立微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关系的机理模型,从定性描述向定量表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γ射线对康乐霉素产生菌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乐霉素C是一个新的免疫抑制剂。为提高免疫抑制剂康乐霉素C的产量,采用γ射线对康乐霉素C产生菌———S-2-S-13的孢子进行了诱变育种。该菌株γ射线育种的条件:菌株的死亡率;变株γL i-33康乐霉素C的产量比出发菌株S-2-S-13的康乐霉素C的产量提高200%,且传至5代发酵单位仍较为稳定,说明γL i-33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