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许多动物的叫声频率呈现性二态现象。蝙蝠夜间活动,主要利用声音信号导航空间、追踪猎物、传递交流信息。本研究选择成体菲菊蝠作为研究对象,检验回声定位声波频率性二态是否有利于性别识别。研究发现,菲菊蝠回声定位声波频率参数具有显著性别差异。播放白噪音、雄性回声定位声波及雌性回声定位声波期间,实验个体的反应叫声数量依次递减。播放白噪音、雌性回声定位声波及雄性回声定位声波后,实验个体的反应叫声数量依次递增。白噪音诱导反应叫声强度高于回声定位声波诱导反应叫声强度。研究结果表明,菲菊蝠回声定位声波的频率参数编码发声者性别信息,有利于种群内部的性别识别。本研究暗示,回声定位声波可能在蝙蝠配偶选择中扮演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2.
摘要 目的:对比不同体位下输尿管硬镜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8月到2021年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1:1原则把患者分为高臀低组与水平位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输尿管硬镜手术治疗,高臀低组给予高臀低截石位,水平位组给予水平截石位,记录与随访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高臀低组碎石时间等围手术指标少于水平位组(P<0.05)。高臀低组术后14 d的总有效率为97.7 %,高于水平位组的86.4 %(P<0.05)。高臀低组术后14 d的假道形成、输尿管穿孔、粘膜撕脱、感染等总发生率为4.5 %,低于水平位组的25.0 %(P<0.05)。两组术后14 d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较术前1 d低(P<0.05),高臀低组低于水平位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高臀低组的复发率为2.3 %,低于水平位组的13.6 %(P<0.05)。结论:相对水平截石位,高臀低截石位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输尿管硬镜手术患者的应用能提高总体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也可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β2-微球蛋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斑马鱼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的实验动物之一,其健康状况关乎实验数据的质量和结果的可信度。2018年以来,中国斑马鱼鱼房内出现危害性极高的新型鱼病“裂病”,其病原未知,防治困难。确定“裂病”的病原,并提出鱼房管理健康建议,可帮助研究者防止鱼病带来的损失。方法 对“裂病”病鱼脑组织进行病原分离,对分离的病原理化特征、16S rDNA同源性进行分析,采用回归感染试验确认病原菌。分析121例鱼病数据,总结中国斑马鱼鱼房各类常见疾病种类及发病因素。结果 确定“裂病”病原为鮰爱德华氏菌。2017至2021年国内斑马鱼鱼房数据显示,50.4%的健康问题由非生物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导致;致死率最高的问题是气体中毒。在已知病原中细菌性病原最为常见,占比83.46%。结论 “裂病”病原为鮰爱德华氏菌。近一半鱼房健康问题是由非生物因素导致。致病率最高的为细菌性病原。因此,实验室日常工作中,加强设备维护,稳定优良水质,保证卫生管理措施,是防止鱼病发生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4.
为了掌握珠江口重要经济鱼类棘梅童鱼的种群特征,根据2017—2020年春(3—4月)、秋(9—10月)两季在珠江口海域开展的底拖网调查及采集到的棘梅童鱼样本,对其生物学特征和资源密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珠江口棘梅童鱼体长、体重变化范围分别为22~168 mm、0.23~103.11 g,其中雌性个体的体长、体重均大于雄性个体,未见明显的小型化现象;性成熟体长集中在90~140 mm,未见性成熟提早现象。总体长体重关系式中的异速生长因子b值为2.9057,且年际变化小,而条件因子a值(3.029×10-5)小于1988年该海域的调查结果,说明珠江口棘梅童鱼整体生长发育良好,但栖息地环境质量(饵料供应、生长环境)下降。研究海域梅童鱼的开发率E为0.67,处于过度捕捞状态;梅童鱼资源密度平均值为77.73 kg·km-2, 中西侧资源密度大于东侧,在纬度方向上总体分布均匀;根据4个资源密度高值区初步推测其产卵场在南沙港附近。2017—2020年的年平均资源密度比1980—1982年下降了93.5%,为持续利用该资源,建议条件成熟时可于春季在产卵场设立保护区,以保护补充群体与产卵群体。  相似文献   
35.
本项目对1896例腊尔山区6~16岁苗族学生(男919例,女977例)进行了人体测量,测量了10项面部形态指标,并根据公式计算13项面部指数值。结果表明,苗族学生面部各指标均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同年龄段面部各指标均值男生一般高于女生,且多数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的长宽的、形态面的、形态上面的、容貌面的、颧额宽的、容貌上面的和容貌上面高的指数以及女性的形态面的、形态上面的、容貌面的、颧下颌宽度的、容貌上面高的指数随年龄增长总体趋势是先增加后递减;男性面高的以及女性的长高的、宽高的和面宽的指数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男女性之间的长高的、宽高的和额顶宽的指数比较显示,多数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苗族学生型以中型、高型、阔型多见,面型以阔面型、阔上面型为主;相对于其他族群,腊尔山苗族男生面型短而宽,型偏长,女生面型偏短,型稍偏长而窄。腊尔山苗族学生面部特征与融水苗族、土家族等族群较为接近,与哈萨克族、新乡汉族相距较远。  相似文献   
36.
赵洁  魏倩  任苏伟  刘小宁 《昆虫学报》2019,62(6):672-684
【目的】本研究旨在克隆并分析一种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叉框蛋白A (forkhead box protein A, FoxA)类似蛋白基因HarmFoxAl,探讨2-十三烷酮胁迫下棉铃虫中肠中HarmFoxAl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明确棉铃虫FoxA的功能和参与棉铃虫生长发育的调控通路提供依据。【方法】从棉铃虫幼虫中肠中扩增得到HarmFoxAl的cDNA序列,并对其氨基酸序列和蛋白结构进行分析。将HarmFoxAl的ORF序列连接至pET32a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Transetta菌株,IPTG诱导后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形式,并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融合蛋白。通过qPCR检测棉铃虫不同发育阶段(1-6龄幼虫和预蛹),6龄幼虫不同组织(脂肪体、中肠、体壁和部)以及10 mg/g 2-十三烷酮处理6龄幼虫不同时间后中肠中HarmFoxAl的表达谱。【结果】HarmFoxAl(GenBank登录号:XM021331806)的开放阅读框为669 bp,编码222个氨基酸,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5.03 kD和6.34。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HarmFoxAl单体蛋白无信号肽、跨膜区和二硫键,核心区域是由4个α螺旋和3个β折叠组成的球状结构。将重组的Transetta (pET32a-HarmFoxAl)菌株用0.5 mmol/L IPTG在25℃条件下诱导5 h,约45 kD的融合蛋白His-HarmFoxAl能以可溶的形式存在于重组菌中,这与预测的分子量(42.8 kD)相一致。发育阶段特异性表达谱表明,HarmFoxAl在棉铃虫1-3龄幼虫期、6龄幼虫期和预蛹期均有表达,且预蛹期的表达量最高。组织表达谱结果表明,该基因在6龄幼虫的脂肪体、中肠和体壁中表达,且脂肪体内的表达量最高,而在部中不表达。10 mg/g 2-十三烷酮处理棉铃虫6龄幼虫后中肠中HarmFoxAl的表达量显著降低,但随着时间延长其表达量逐渐升高,处理48 h后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结论】棉铃虫HarmFoxAl在预蛹期和幼虫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2-十三烷酮处理幼虫后HarmFoxAl的表达量急速降低后逐渐升高,推测其在棉铃虫变态发育和解毒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记述采自我国云南勐仑的耳甲螨科3新种,即滇双瘤甲螨,拱大甲螨和多纹大甲螨。  相似文献   
38.
金毛弓背蚁的巢穴结构、头宽频数分布及活动节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毛弓背蚁Camponotus tonkinus Santschi的巢穴结构、工蚁宽频数特征及巢外活动节律作了系统的观察和分析。发现金毛弓背蚁地下巢穴极为复杂,有纵横交错的通道系统和众多的小室,蚁后室位于巢穴底部,工蚁的宽为连续性,范围在1.05-3.85mm,频数分布为不对称的单峰,宽在1.4~2.Omm的个体最多,占总数的72.7%,晴朗天气里工蚁出入巢活动在上午和下午各有一个高峰,中午随温度升高金毛弓背蚁外出活动进入低谷.  相似文献   
39.
杨红珍 《蛇志》1998,10(2):67-67
我院1994~1997年对66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采用经阴道徒手旋转术纠正胎位置,结果成功率74.2%,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6例中持续性枕横位54例,持续性枕后位12例。初产妇50例,经产妇16例。1.2徒手旋转指征(...  相似文献   
40.
竹叶精油和头香的OGC—MS—DS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阔叶箬竹,毛金竹和四季竹为代表,用SDE法和大孔树脂顶空吸附法联合收集芳香成分,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用(CGC/MS/DS)技术,对竹叶的精油和香进行剖析,共检出144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22种为三种竹叶所共有,芳香成分以醛,醇,呋喃,酮类为主,C5-C8中等链长的含氧化合物占主导地位,是竹叶清香的物质基础,其中C6化合物起了关键作用,重要的C6尬发有(E)-2-乙烯醛,(Z)-3-乙烯醇,2-乙基-呋喃,己醛和己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