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8篇
  免费   372篇
  国内免费   1952篇
  4392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建亮  刘方正  崔国发 《生态学报》2016,36(12):3525-3536
基于MODIS NDVI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和相关系数检验法对长白山国家级保护区2000—2010年间植被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年来,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88.95%的植被保持稳定,9.71%的植被显著改善,1.34%的植被显著退化,植被的总体保护效果较好。从植被变化的驱动因子来看,气温对植被的影响略强于降雨,气温和降雨与植被变化的关系总体上都呈负相关,但显著相关的面积均不足8%,10年间气温和降雨对自然保护区内植被的影响总体有限。自然保护区内不同地形上的植被变化存在一定空间差异,海拔1 800 m以上,坡度26°—35°范围内的岳桦林和苔原植被出现较明显退化。自然保护区内规模日益扩大的旅游活动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建设与部分植被的退化有一定关系。尽管自然保护区内植被显著退化的面积仅占1.34%,但必须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据此,提出三点建议以更有效地保护现有植被和恢复已退化植被,为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四醚膜类脂物的古温标——TEX86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EX86是一种新的重建古海水和古湖水表层水体温度(SST和LST)的指数。此指数不受表层水体的营养状况和盐度等参数的影响,能广泛应用于缺乏碳酸岩和有孔虫的沉积物的沉积相和早至白垩纪Aptian期地层的古温度重建。文章详细介绍了用于TEX86分析的类异戊二烯GDGTs的结构及其源生物,以及TEX86温标的原理、分析方法、应用和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3.
作者系统地研究了海南乐东洪帽剖面鹿母湾组孢粉化石,共计26属60种,其中苔藓类植物孢子1属3种,蕨类植物孢子18属30种,裸子植物花粉7属27种,组成以Cicatricosisporites-Schizaeois porites-Ephedripites-Exe-sipollenites为特征的孢粉组合.依据组合中主要分子和重要分子地质时限的讨论以及与相关孢粉组合进行比较,将洪帽剖面鹿母湾组的地质时代归为Aptian期-早Albian期.  相似文献   
54.
以北京地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不同演替类型林分为研究对象,研究油松纯林、油松-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混交林和栓皮栎纯林三种不同演替类型林分的空间结构、林下植被和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林分水平及垂直空间结构、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更新幼树生长、土壤持水和透气性能等指标在三种不同演替类型林分间差异显著(P<0.05),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中的角尺度、林层指数和开敞度显著影响了各类型林分的灌草多样性,混交度、林层指数和大小比数显著影响了更新幼树的生长,混交度和林层指数显著影响了土壤水分的变化(P<0.05)。(2)松栎混交林灌草生物量、天然更新幼树的生长以及土壤水分物理状况均好于纯林,并主要受林分混交度和林层指数的共同作用。(3)各演替类型林分内均存在栓皮栎更新幼树,混交林栓皮栎更新幼树数量最多、长势最好,对林地资源的竞争最为激烈。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林分空间结构实现种间关系及林地资源的调控,以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各项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55.
王琴  陈远  禹洋  向左甫 《生物多样性》2021,29(7):995-84
孢子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 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孢子植物的传播通常被认为主要依靠风、水、弹力等非生物媒介, 而动物的作用往往被忽略。本文主要概述了: (1)孢子植物对动物传播的适应: 一方面孢子植物可为动物提供食物、庇护所、繁殖场所等, 另一方面孢子植物也可产生视觉、嗅觉等方面的线索来吸引动物, 从而促进动物传播其繁殖体。(2)动物对孢子植物的传播模式: 包括体内传播(消化道和组织寄生)和体外传播两种, 这些模式都能对孢子植物繁殖体进行有效传播。由于动物间形态或生活习性的不同, 以致传播距离存在差异, 最短距离为0.1 cm, 最长距离可从北半球至南半球。(3)动物对孢子植物传播的生态与进化意义; 由于某些孢子植物繁殖体的结构特点或萌发的需求, 以致其繁殖体只能通过动物的传播才能得以定殖, 因此动物与孢子植物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 动物对孢子植物的传播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的内容以及研究单方面的传播途径, 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考虑动物对孢子植物传播的有效性以及多途径同时传播对孢子植物定殖的影响, 同时应更加关注孢子植物和动物互惠关系的形成、维持机制及将来的进化趋势。  相似文献   
56.
水文情势与盐分变化对湿地植被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光新 《生态学报》2012,32(13):4254-4260
湿地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文情势与盐分变化直接影响到湿地植被的分布与演替。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水文情势改变与盐分聚集已造成大面积的湿地退化和盐渍化,已严重威胁全球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系统总结了水文情势与盐分变化单一环境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湿地植物生理生态、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与演替和植被动态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湿地水文动态-盐分变化-植被响应的综合模型研究现状,认为发展湿地综合模型预测未来水文情势与盐分变化情景下湿地演变,是应对气候变化湿地水盐管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工具,最后指出今后亟需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7.
陕北风沙区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文斌  李新平 《生态学报》2012,32(22):6991-6999
选取了陕北定边县板凳滩风沙区四种典型植被覆盖下的风沙土壤,对其基本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不同类型植被覆盖下的土壤养分含量特征、土壤养分含量层次特征以及土壤各层次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为风沙区土壤生态恢复重建及侵蚀土壤质量的恢复保育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对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的保持能力均为:小蒿草>羊草>沙蒿>苦豆子>无植被;对全磷的保持能力,各植被覆盖条件下差异不显著,但小蒿草覆盖下含量最高,羊草最低,且低于无植被;从土壤对全钾的保持能力来看,羊草覆盖下的全钾含量最高,小蒿草最低。(2)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养分含量层次变化除全磷和全钾变化微弱外,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且降低速度基本呈现出小蒿草>羊草>沙蒿>苦豆子>无植被。(3)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各层次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以羊草最为密切,大体呈显著中度及以上正相关;沙蒿和苦豆子覆盖下的相关性稍弱,基本呈中度正相关;而小蒿草覆盖下的相关系数正负均有,相关性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58.
宁强组几种笔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林尧坤 《古生物学报》1989,28(6):700-710
一、前言陕西宁强一带志留系发育良好,出露整齐。这里既有含笔石、三叶虫、腕足类的泥页岩,又有富产珊瑚、层孔虫、苔藓动物和棘皮动物等的碳酸盐岩。两种类型的岩相地层呈指状交叉或互层,是扬子区内具有沉积特色的地区之一。宁强组即创名于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974)。宁强组作为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命名时依据宁强县城东南大竹坝乡大竹坝剖面,泛指平行不整合于二叠系之下的一套志留系蓝灰色泥岩夹数层生物灰岩岩层。生物灰岩常由珊瑚、层孔虫、苔藓动物、海百合等组成厚度不等的  相似文献   
59.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对现在及未来的气候变化、碳平衡都具有重要影响。而对影响森林植被碳库的自然和非自然因素进行研究更是对增强森林的碳汇作用,继而改善生态环境状况意义重大。现有的森林动态模型虽然可以很好的模拟碳储量各影响因子之间的联系,但研究往往集中于小尺度从单一影响因素着手,且由于确定模型输入变量和参数的复杂性,使得这些模型在区域甚至更大尺度上的应用存在着一些困难。因此,运用VAR模型,以陕西省为例,构建森林植被碳储量与病虫害发生面积、木材产量、森林火灾面积、森林抚育面积、人工更新造林面积、降水和温度之间的动态关系,来验证该模型在省级尺度条件下的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各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呈一阶单整序列并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VAR模型也通过了平稳性检验满足运行的前提条件。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可知,森林病虫害、木材产量对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呈现出很明显的负作用,并且贡献度很高,分别为5.61%和4.52%;森林抚育、人工更新造林对碳储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期;火灾、温度和降水的冲击给碳储量带来的影响均不明显。模型较好的模拟了各影响因素对陕西省碳储量的影响,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该模型可应用于省级尺度条件下的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60.
基于中高分辨率遥感的植被覆盖度时相变换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喜旺  吴炳方 《生态学报》2015,35(4):1155-1164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指示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许多学科的重要参数。传统的测量方法难以获取时间连续的面状数据,且耗时、耗力,很难大范围推广。遥感估算方法虽然可以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但由于云覆盖等天气条件的影响,获得同一时相覆盖整个研究区的遥感影像非常困难,时相的差异必然导致研究结果产生误差。针对植被覆盖度这一重要生态参数,结合低分辨率遥感数据的时间优势和中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空间优势,提出一种时相变换方法,将源于中高分辨率影像的植被覆盖度变换到研究需要的时相上。首先,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MODIS尺度的时间序列植被覆盖度,并利用已经获得的SPOT影像计算其获取时相上的植被覆盖度;其次,利用土地利用图划分植被覆盖类型,并利用MODIS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制作MODIS像元内各类植被覆盖的面积百分比数据;再次,利用面积百分比数据提取各类植被覆盖的纯像元,结合MODIS植被覆盖度时间序列,从而提取各类植被覆盖纯像元的植被覆盖度时间序列曲线;最后利用像元分解的方法提取MODIS像元内各类植被覆盖组分的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规律,将其应用到该组分对应位置上SPOT像元的植被覆盖度上,从而将其变换到所需要的时相上。在密云水库上游进行试验,将覆盖研究区的10景SPOT5多光谱影像计算的植被覆盖度统一变换到7月上旬,结果显示:视觉效果上明显好转,且空间上连续一致;变换前后植被覆盖度的统计量对比结果也符合植被生长规律;利用外业样点数据与对应位置的植被覆盖度变换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各植被覆盖类型的R2均在0.8左右,表明变换结果与实测值非常接近,时相变换的效果较好,从而可以很好地促进相关研究精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