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bHLH转录因子数量众多,能够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等过程。本试验以蒺藜苜蓿R108为材料,初步探讨MtbHLH25基因的功能。【方法】通过PCR扩增技术从蒺藜苜蓿中克隆MtbHLH25基因和启动子,构建酵母表达载体并用LiAc转化法转移到Y2H Gold酵母菌株中进行酵母自激活检测,构建亚细胞定位载体并通过冻融法转入农杆菌EHA105,菌液注射到烟草下表皮细胞后利用SP8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MtbHLH25基因的时空表达水平。【结果】(1)从蒺藜苜蓿中成功克隆出MtbHLH25基因和启动子,该基因总长882 bp,共编码293个氨基酸。启动子序列分析发现其包含了ABA、MeJA、GA和SA等响应元件。(2)进化树结果表明MtbHLH25蛋白与蚕豆和长柔毛野豌豆中bHLH蛋白高度同源。(3)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MtbHLH25蛋白定位于细胞核。(4)酵母自激活检测结果显示MtbHLH25蛋白具有自激活活性。(5)表达分析结果显示,MtbHLH25在蒺藜苜蓿根、茎、叶、花和果实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根中表达水平最高;外源SA、MeJA、ABA、GA以及盐胁迫使MtbHLH25基因表达量都呈下降趋势,推测SA、MeJA、ABA、GA以及盐胁迫对MtbHLH25基因的表达起到负调控作用。干旱胁迫能够显著诱导MtbHLH25基因表达量的上升,说明该转录因子可能在干旱胁迫中起到正调控作用。【结论】MtbHLH25基因可能对盐胁迫敏感,在干旱胁迫中可能发挥正调控作用。此外,MtbHLH25蛋白具有自激活活性,对下游启动子调控的报告基因可能具有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42.
首次报道长波紫外线(near ultraviole)与8-甲氧基补骨脂素(8-methoxypsoralen)复合选育天蓝淡红链霉菌(S. coeruleorubidus)的研究结果,曾获柔红霉素较出发株稳增6.7%的高产株。  相似文献   
143.
胡维民  陆长德 《昆虫学报》1993,36(3):257-262
本文针对苜蓿夜娥Autographa californica核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蛋白mRNA设计并合成了两个ribozyme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它们都能准确、高效地切割体外转录得到的mRNA片段。实验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切割百分率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和ribozyme浓度的提高而增加。Ca2+、Mn2+可以代替Mg2+作为ribozyme切割反应所必需的二价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144.
苜蓿根瘤菌(Rhizobium meliloti)的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健  杨苏声 《微生物学报》1993,33(4):260-267
  相似文献   
145.
目前,基因文库的构建方法虽已逐步普及,但仍有不少实验因最终未能从构建的文库中钓出目的基因而告失败。其主要原因是构建的文库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真实有效.我们对核 DNA 分离和载体左右臂制备等的常用方法进行了改进,构建了苜蓿的核基因组文库,其容量测定、重组子鉴定及初步的杂交筛选都证明该文库真实有效。苜蓿(Medicago sativa L.)DNA 的制备参照 Shure 等(1983)和 Ausubel 等  相似文献   
146.
苜蓿叶象甲卵块在苜蓿植株上垂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苜蓿叶象甲卵块分布在苜蓿植株层次之间,差异显著;在不同田块之间,差异不显著。分布区间随着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在分枝期,主要集中在0~20cm,区间估计为[0.6524,0.7876];在开花期,主要在0~60cm,区间估计为[0.8427,1.000]。苜蓿叶象甲每个卵块的卵粒平均数为8.4粒,卵块与卵粒数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y=0.0069+8.6594xr=0.8422**  相似文献   
147.
苜蓿悬浮细胞能够适应220mmol/L NaCl及其以下盐浓度的胁迫,适应细胞中游离脯氨酸、还原糖和Na^+积累增加。440mmol/NaCl对细胞生长明显抑制。细胞对盐胁迫的反应和适应中PM-ATPase和TM-ATPase起到重要作用,在适应细胞中两者的活力都明显增加。PM-ATPase活力的增加可受CHX的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48.
表观遗传修饰尤其是组蛋白修饰在维持植物基因组稳定、调控基因表达、促进离体再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MtSERK1基因是蒺藜苜蓿离体再生过程中胚性愈伤组织建立的重要标记基因。为了解该过程中组蛋白修饰与MtSERK1表达的动态调控关系,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了MtSERK1的表达变化并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技术分析了其启动子区和不同基因结构区H3K9me2、H3K4me3和H3K9ac修饰状态。发现MtSERK1在蒺藜苜蓿离体再生过程中的表达激活与其5′末端和3′末端区的组蛋白H3K4me3和H3K9ac修饰的动态变化相关。该研究将为深入了解MtSERK1参与蒺藜苜蓿离体再生的表达调控机制及其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9.
我国新发现的两种外域杂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泽贤  邢福武   《广西植物》1989,9(1):35-36
<正> 杂草与农作物保护和农产品检疫关系密切,并且直接或间接影响农业和林业生产。作者认为几种菊科泽兰属(Eupatorium)外来杂草在海南和云南的肆虐,应当引起人们高度注意。随着对外贸易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一些外域杂草必然通过各种渠道不断传入我国。掌握外来杂草传播和消长的动态无疑是很有意义的。近年来作者在野外考察时发现一些过去我国尚未记载的杂草,现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50.
本文对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 NPV)在几个新建昆虫细胞系内的蜡殖过程作了比较。其中SIE—MSH一805、SIE—HAH一806和IPLB—SF一21AF.C细胞在病毒感染96小时后,细胞上清液中的未埋入型病毒(xov)含量可达到高峰;测定TCID,。分别为1.5 x107/ml,1·0。10’/ml和1.0×10‘/tul。病毒感染120小时后,90%以上的细胞形成完整的多角体。据此认为,上述三个细胞系是目前国内较为理想的离体系统,可供用来增殖Ac NP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