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9篇 |
免费 | 126篇 |
国内免费 | 1478篇 |
专业分类
29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117篇 |
2022年 | 140篇 |
2021年 | 141篇 |
2020年 | 126篇 |
2019年 | 111篇 |
2018年 | 113篇 |
2017年 | 106篇 |
2016年 | 102篇 |
2015年 | 101篇 |
2014年 | 149篇 |
2013年 | 134篇 |
2012年 | 118篇 |
2011年 | 158篇 |
2010年 | 121篇 |
2009年 | 112篇 |
2008年 | 169篇 |
2007年 | 113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96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71篇 |
2001年 | 63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不同生境条件下滨海芦苇湿地C、N、P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阐明不同生境对黄河三角洲滨海芦苇湿地土壤和植物碳(C)氮(N)磷(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选取新生湿地和退耕湿地两种湿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和植物体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退耕芦苇湿地土壤TC、TN的含量明显增加,TP的含量变化不大。2)新生湿地和退耕湿地土壤R_(C、N、P)分别为42.6:1.6:1、71.2:2.0:1,R_(NP)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3.1)和我国平均水平(5.2),土壤表现为N限制。新生湿地土壤剖面中,R_(CN)和R_(CP)变化剧烈;R_(NP)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退耕湿地土壤R_(C、N、P)值规律性较好,R_(CN)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大,R_(CP)和R_(NP)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3)新生湿地和退耕湿地中芦苇整株R_(CN)、R_(CP)和R_(NP)平均值分别为78.2、1753、22.4;67.0、1539、23.0。开垦活动可以降低芦苇植物体R_(CN)和R_(CP)值,但由于芦苇植物体本身对R_(NP)的约束性较高,对R_(NP)值的影响不大,芦苇植株R_(NP)约为23。以上结论可以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在进行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2.
外源氮输入对黄河口新生湿地植物-土壤系统硫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黄河口北部滨岸高潮滩的碱蓬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原位氮(N)输入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输入梯度下(N0,无氮输入;N1,低氮输入,9.0 gN m~(-2)a~(-1);N2,中氮输入,12.0 gN m~(-2)a~(-1);N3,高氮输入,18.0 gN m~(-2)a~(-1))碱蓬湿地植物-土壤系统全硫(TS)分布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外源N输入明显改变了湿地土壤TS含量的分布状况。随着N输入量的增加,除表层TS含量变化不明显外,其他土层均呈增加趋势。不同氮输入处理下植物各器官的TS含量整体均表现为叶茎根,叶是硫的主要累积器官。尽管氮输入处理并未改变植被的硫分配格局以及其地上与地下之间的硫养分供给关系,但其为适应不同养分环境可进行自身生长特性及养分分配的调整,且这种调整在N2处理下表现的尤为明显。随氮输入量的增加,不同氮处理下植物-土壤系统的S储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但土壤S储量的增幅远低于植物亚系统S储量的增幅以及N供给的增幅,说明N、S之间的养分供给存在不同步性。研究发现,未来黄河口N养分负荷增加情况下,碱蓬湿地植物-土壤系统的S生物循环速率不但可能会加速,而且N、S养分之间也可能形成一个正反馈机制,并将有利于维持新生湿地的稳定与健康。 相似文献
73.
<正>湿地植物只有在多水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它们或植根于泥土之中,或漂浮于水面。湿地植被的浓浓绿色使高原湿地如诗如画,生机盎然;草本植物的一岁一枯荣使得高原湿地中的泥炭不断得以累积增长。植被是某一地区范围内所有植物的个体、群体和种类的总和,是植物与当地自然环境条件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植被的状况最能综合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状况。植被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而且也为所有的动物、微生 相似文献
74.
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规划各预案对指示物种生态承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进行景观规划"预案”设计以及相应的生境分析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决策与评价支持系统(LEDESS-model)对指示物种丹顶鹤和黑嘴鸥繁殖生境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空间模拟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规模农业开发的背景下,预案A通过湿地调整及生境补偿措施,不仅可以维持湿地生境面积"无净损失”(No-net-loss),而且可以相当程度地提高指示物种繁殖生境的生态承载力;预案B通过一系列减轻生境破碎化影响的生境管理措施,也显著地提高了丹顶鹤繁殖生境的生态承载力,但对黑嘴鸥繁殖生境的生态承载力的改善不如前者显著;预案C的模拟结果说明采取"滚动”开发模式,可以有效减轻区域农业开发对物种生境的负面影响,在本研究限定的开发规模下(8000hm2),对指示物种丹顶鹤、黑嘴鸥繁殖生境的生态承载力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5.
天然产物Combretastatins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mbretum caffrum是南非的一种具有很强抗肿瘤活性的植物,80年代开始,一系列化合物(combretastatins)从这种植物中被分离、鉴定出来,它们大多具有较强的抑制微管聚合和有丝分裂的活性。本文综述了对这类天然产物combretastatins的全合成、药理作用机理及结构修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6.
77.
朴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992,12(6):60-60
东京医科齿科大学教授山本直树,京都大学药学部藤信孝,生化学工业发现了对于在灰蟹血液中存在的抗菌肽转速免疫爱滋病毒的增殖抑制效果,经种种氨基酸的置换。 相似文献
78.
人工湿地运行过程中有机物质的积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杭州西湖边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生态工程经一年多运行后有机质的积累情况,同时测定了基质的孔隙度和水力传导性,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在运行一年后总有机质积累达到0.658kg/m^2,60%有机质积累主要在0-100mm。湿地上,下池有机质积累有明显差异。且随着基质中的深度和离入水口的距离都呈下降趋势。两池中下层孔隙度均高于上层,并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质积累对水力传导性和净化效果均有一定影响,可通过定期收割植物和清除枯落物来维持湿地的长期运作能力。 相似文献
79.
天然产物抗氧化构效关系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简介了近十年来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概况,讨论了天然产物抗争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及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0.
基于水文平衡的湿地退化驱动因子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但是,近年来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速度远大于其他类型生态系统,开展湿地退化的定量评估分析研究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北京城市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分别提取得到1991年和2007年的湿地面积,基于湿地水量平衡理论和湿地水文方程方法,定量评估分析了导致湿地退化的原因和不同驱动因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与1991年相比,2007年北京湿地减少约6275.31 hm2,约占1991年北京湿地总面积的24.46%。显著退化区域主要发生在野鸭湖湿地和密云水库湿地,分别减少了约1377.69 hm2和4654.50 hm2。(2)引起湿地退化的自然驱动因子中,以降水减少、入境地表水减少和蒸发量增加为主,驱动湿地退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9.22%、14.05%和11.85%。引起湿地退化的人为驱动因子中,以城市扩展为主,驱动湿地退化的贡献率为3.42%,而技术进步所采取的节水措施等有利于湿地保护,贡献率为25.5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