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阜平山区草莓错季栽培的生物表现及适宜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和平行观测气象资料,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气候要素计算模型,研究了阜平山区种植草莓的生物表现及适宜种植区域.结果表明:在阜平山区种植草莓能够安全越冬、开花、结果,草莓发育期滞后于河北平原,从而达到错季生产的目的;其草莓品质优良,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河北平原对应的草莓品种;阜平山区错季草莓的适宜发展区域为海拔900~1 200 m的地区.  相似文献   
82.
河南省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河南省1∶20万土壤数据库估算了河南省土壤有机碳储量,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河南省陆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约为10.27×108 t,占全国储量的1.15%;土壤平均碳密度为7.46 kg·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60 kg·m-2;有机碳储量在前4位的土壤类型为潮土、褐土、粗骨土和黄褐土,碳储量都大于1.0×108 t,四者之和占全省总储量的69.65%;沼泽土的有机碳密度最大,为24.54 kg·m-2,其次为山地草甸土和棕壤,分别为17.69和14.64 kg·m-2,三者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其碳储量之和仅占全省的6.34%;石质土和风沙土的碳密度含量最低,分别为1.32和1.38 kg·m-2 ;全省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主要在5~10 kg·m-2范围内变动.  相似文献   
83.
玛咖的植物学及其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南美安第斯山区重要的药用植物玛咖 (Maca)的分类学、植物学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为研究和开发利用玛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4.
路亚北 《四川动物》2004,23(2):117-119
本文报道了江苏常州宜溧低山丘陵地区天敌昆虫74种,隶属9目27科,其中4种为江苏省新记录;同时记述了各种天敌昆虫的食性,并就其保护与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5.
宁南山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土壤养分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野外考察与室内分析,研究宁南山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土壤养分效应,结果表明:在宁南山区恢复植被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降低土壤pH,增加土壤保肥性能;随林龄增加,土壤养分状况明显改善。植被对土壤的培肥改良是一种正向持续反馈机制,植被恢复时间越长,效益越显著。  相似文献   
86.
郑可君  李琛  吴映梅  高彬嫔  李婵  武燕 《生态学报》2022,42(18):7458-7469
探究边境山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揭示自然与人类活动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对维护国际生态安全和保障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25个边境县为例,采用2000、2010、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景观格局指数构建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分析了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测度了自然、可达性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2000—2020年研究区景观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林地、草地、湿地、冰川和永久积雪面积减少,耕地、灌木地、裸地、人造地表、水体面积增加。景观生态风险平均值持续上升,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自相关性。研究区以较低生态风险、中等生态风险为主,低生态风险、较低生态风险、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减少,中等生态风险、较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增加。年降水量、年均气温、距城镇距离、人口地理集中度指数、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是影响区域景观生态风险的主要因素,在交互探测中年降水量与年均气温、人口地理集中度指数与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年降水量与人口地理集中度指数交互作用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7.
为理解浙东亚高山沼泽湿地不同植物的生态策略,收集了浙江四明山12种典型沼泽湿地植物,对其主要功能性状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沼泽湿地植物功能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变异系数(CV)最大为叶片密度(216.16%),最小为相对叶绿素含量(22.84%),平均变异为112.86%。(2)叶周长分别和叶面积、叶干重、叶长和叶长宽比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形指数与叶面积、叶长、叶长宽比和叶片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棘刺与比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生活史与相对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根状茎或匍匐茎与叶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生活型与异形叶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3)17项功能性状主成分分析(PCA)的前3大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1.47%,可综合表征和概述为:植物叶片的质量和大小(35.72%)、对水分和氮素的吸收(18.74%)、植物抵御草食动物的能力和强光下的自我保护能力(17.01%)。(4)物种-功能性状排序图结合UPGMA聚类分析均支持将12种植物划分为2个功能组,第1功能组包...  相似文献   
88.
土壤生态系统被誉为是生物圈的能量储存介质,稳定健康的土壤生态系统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但系统内部各种生物作用和复杂过程很难直接观测,很难利用陆地生态系统的评价体系评价其稳定性。近年来土壤线虫群落成熟度指数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指示类群被广泛认可和利用,拟通过拉沙山区域13个固定大样地中的52个样方的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对区域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的可行性进行验证。采用宏基因技术共获取线虫扩增子序列变体(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 ASV)963个,隶属于2纲10目41科67属,群落结构以食细菌线虫和捕食-杂食类线虫为主,群落以K-策略者(c-p 3-5)生活类群为主导。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线虫的成熟度指数均值为3.24±0.32,评价结果认为拉沙山区域土壤生态系统整体较为稳定,且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在空间上不存在统计差异(P>0.05)。通过利用样地监测获得的人为干扰强度与利用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所评价出的结果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表明稳定性较低的样地其人类活动干扰也较大;同时对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的评价结果与样地地表生态系统现状验证结果显示,在中海拔的区域主要因其河谷较深,同时两侧山体陡峭且时有塌方发生导致土壤生态系统的不稳定且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偏低,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表生境状态相符,所以利用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评价区域大样地是可行的,该研究为未来区域的土壤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完善提供了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89.
辽东山区林参复合经营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参复合经营是辽东山区典型的林下经济模式之一,而林下参的生长对于环境条件要求很高,其中,土壤质量是制约人参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对人参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目前,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和蒙古栎纯林是辽东山区广泛分布的林参复合经营林分类型,选择3种林分下立地特征相似、人参种植年限不同的样地,测定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子共25项指标,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和专家经验法构建了林参复合经营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MDS),并利用模糊数学法对不同样地土壤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林参复合经营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包括容重、pH、有机质、速效K、全Zn、微生物量N、酸性磷酸酶和细菌共8项指标。此外,土壤质量值由高到低依次为针阔混交林对照样地(0.764)蒙古栎纯林对照样地(0.745)针阔混交林14a人参样地(0.614)蒙古栎纯林20a人参样地(0.385)阔叶混交林12a人参样地(0.361)阔叶混交林对照样地(0.354)阔叶混交林6a人参样地(0.323)阔叶混交林9a人参样地(0.308)阔叶混交林3a人参样地(0.230),说明林分类型特征和人参种植年限对土壤质量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今后,在辽东山区林参复合经营发展过程中,可以该最小数据集为基础,充分考虑土壤质量状况,并适当进行管理,以保障人参健康生长,促进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0.
在问卷调查获取福建欠发达山区6种典型沼气运营模式基础上,分别应用能值分析法、温室气体减排量计算及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6种模式沼气运营系统的能值投入与产出结构、系统功能和生态效应差异。结果显示:(1)在系统结构上,集中供气型主要利用不可再生购买能值的大量投入,取得高效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自建自用型则以可再生购买能值的大量投入,对自然资源利用率高,环境负荷小;在系统性能上,因净能值产出率和能值交换率高,集中供气型比自建自用型的系统可持续发展性能更佳,其中销售型尤其突出。(2)在生态效益上,以养殖为主的集中供气型和纯养殖型的温室气体减排效应非常突出,而传统种养型、特色种植型和半工半农型的减排作用不明显。(3)在政府补贴下的财务特征上,集中供气型及纯养殖型虽有高效的生态效益但不符合农户财务投资标准;相反,特色种植型与半工半农型则因系统的低生态效益而不能满足政府补贴的社会经济预期,经济预期,仅传统种养型农户完全满足社会经济角度与农户角度的投资标准。针对养殖规模化发展趋势和欠发达山区能源利用现状,对沼气工程正确运营模式的选择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