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41.
安徽大别山天堂寨山区植被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大别山天堂寨山区的植被类型及其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考查了金寨县梅山水库蓄洪区内的秙伐桩,认为大别山北坡低海拔的基带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不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黄山槲树所表现的矮林性状,是其对山顶土壤贫瘠、风力大、温度低和生长期短等因素的饰变效应。领舂木群丛的发现与研究,不仅丰富了安徽植被类型,而且为进一步研究大别山植物群落的发生和发展,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原发现于皖浙交界一带的山核桃,在大别山区分布较为普遍,对其分布起源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2.
143.
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本研究基于吉林省东部山区野外调查获得的68份原麝位点数据及17份环境变量数据,选择Biomod2平台集成表现较好的单一模型形成组合模型进行预测,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原麝潜在适宜分布区及中心变化。结果表明:组合模型较单一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TSS=0.937,AUC=0.947)。原麝潜在适宜分布区主要位于珲春市、汪清县和长白县;偏好最暖季度均温和最冷季度均温适中、海拔较高且距水源距离较近的落叶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区域;在未来气候情景下,潜在适宜分布区收缩;分布中心呈先向西南后向东部迁移的趋势。本研究对未来加强生境保护及物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未来监测和评估我国原麝保护区的空间分布和迁移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44.
该研究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3种淡水布纹藻(钝布纹藻、库氏布纹藻和赛欧托布纹藻)的形态学进行了研究,以明确它们的精细结构特征;并分析讨论它们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区域。结果表明:(1) 3种淡水布纹藻皆属于粗糙布纹组;从壳面观看,都具有S形和反S(S)形两种壳瓣外形。(2) 钝布纹藻具有弱的S形壳面外形、T形的外近端壳缝末稍和直的内近端壳缝末稍以及椭圆形的中央区;库氏布纹藻具有明显的S形壳面外形、略微向不同侧偏转的外近端壳缝末稍和直的内近端壳缝末稍以及椭圆形的中央区;赛欧托布纹藻具有弱的S形壳面外形、强烈钩状的外近端壳缝末稍和T形的内近端壳缝末稍以及倾斜的中央区。(3) 钝布纹藻在广东、广西、湖南、四川和云南等地有分布;库氏布纹藻在新疆和湖南等地有发现;赛欧托布纹藻分布于武陵山区,该文是其在中国淡水分布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5.
选取达坂城山区地衣群落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设置了30个样方,调查样方内地衣物种。利用分子标记构建系统发育树,检验功能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计算地衣群落净谱系亲缘关系指数(net relatedness index,NRI)和最近种间亲缘关系指数(nearest taxon index,NTI),探讨地衣群落构建机制,结合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探讨达坂城山区地衣群落构建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达坂城山区调查发现地衣共有111种,隶属14目、25科、48属。生长形式、光生物类型、繁殖方式、繁殖结构和基物类型5种功能性状均具有显著的系统发育信号(P<0.05),具有谱系保守性。不同海拔梯度群落系统发育结构不同,在低海拔区域,环境干旱,具有干扰,谱系随机至弱发散结构,环境过滤和相似性限制共同作用于群落;在中海拔区域,湿度适中,风速低,人为干扰较弱,地衣群落的谱系结构聚集,环境过滤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而在高海拔区域,环境湿度高,风速强,无人为干扰,群落谱系发散,相似性限制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其中,海拔和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风速和湿度对系统发育指数有显著影响,海拔、湿度、风速和人为干扰对部分功能性状有显著影响。海拔、湿度和风速作为主要的环境筛影响研究区地衣群落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146.
皖南山区维管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皖南山区地形复杂,生境多样,有维管植物2 342种、隶属198科913属。本区植被水平地带从北到南植被组成日趋复杂,南方成分和蕨类植物明显增多,阔叶林常见,但均呈小块状分布,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面积逐渐减小,常绿阔叶林面积随之增大。垂直分布明显,从下至上依次是农耕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山地灌丛或山地草甸,基带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推测其原始植被更是如此,并随着纬度的升高,其植被类型分布的上限随之降低。科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亚热带、热带-温带分布占优势,其科的分布类型分别占31.8%与23.6%;属的分布区类型显示温带分布占50.7%处于优势,热带分布占36.6%,其中北温带和泛热带成分各自占了19.6%与18.6%,科属统计数据的差异性,以及本区草本植物含59.0%占优势等,都显示本区区系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双重性质,说明皖南山区是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重要地带。皖南山区古老成分众多,有单种科3科,单种属和寡种属丰富,各有65与133属,分占总属数的7.1%与14.6%。特有属、种众多,有特有属29个,占总属数的3.5%,低于全国特有属所占比例7.1%,有安徽特有被子植物25种,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特有蕨类4种,被子植物81种。本区还蕴藏丰富的食用、药用、工业与观赏用等经济植物,但一些种特别是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正逐渐减少,应加大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47.
秦岭植物区系的性质、特点和起源   总被引:65,自引:2,他引:65  
秦岭是中国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位于北纬32°5′至34°45′;东经104°30′至115°52′,最高峰达3767m。该山区是我国温带植物区系最丰实的地区之一,约有种子植物3124种,隶属于158科,892属。包括热带属220属,温带属563属,和中国特有属39属。根据该山区植物区系中各大科、主要植物群落优势种和组成种类的温带性质以及温带属在整个植物区系中的主导地位。该山区的植物区系和植被具有明显的温带性特点。特有种和非特有种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山区植物区系的特点还表现在高度特有性和以中国-日本森林植物区系为主体方面。 根据古植物学资料分析,秦岭地区植物区系的起源时间不会晚于晚白垩纪;植物群落的主要成份可能以原地生长的种类为主;秦岭及其邻近古老山区,不仅对自身的植物区系和植被具有较大的发生意义,而且对东亚植物区系具有始生性质。  相似文献   
148.
丘陵山区土地利用生态功能评价及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态普遍脆弱的丘陵山区实施土地利用生态评价, 科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对维持良好稳定的土地生态功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传统经典的生态足迹模型, 对西南丘陵区重庆市荣昌区近10年(2007—2016年)土地生态功能实施评价, 并选用多目标规划模型方法, 以土地生态赤字最小化为目标, 对全区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研究结果表明: (1)近10年, 受土地利用不合理配置的扰动, 荣昌区人均生态赤字持续增长、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降低, 生态赤字由2007年的1.77 hm2·人–1增加到了2016年的3.19 hm2·人–1, 年平均增长幅度为8.02%, 到2016年生态赤字是生态承载力的8.37倍, 土地资源利用呈现出压力较大、生态问题较多的状态。(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会更好提升土地利用生态功能, 促进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良性稳定。基于土地生态赤字最小化目标, 经优化, 荣昌区生态调节功能较强的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10051.58 hm2, 耕地面积减少9181.64hm2, 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减少1379.86 hm2, 自然保留地减少45.44hm2。实现结构调整后, 区域生态承载力预测将提高22.58%, 人均生态赤字将减少0.07 hm2·人–1, 优化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实现了全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9.
<正>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1°10′–31°20′N,115°20′–115°50′E)位于皖西大别山腹地皖、鄂、豫三省交界处,由原天堂寨、马鬃岭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鲍家窝、窝川、九峰尖和康王寨4个国有林区组建而成,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属华东湿润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5℃,平均降水量为1,832.8 mm(方元平等,  相似文献   
150.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皖南山区肖坑林场10月开花的26科41属42种2变种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44种植物包含草本植物38种、木本植物6种,其中菊科(Compositae)植物有11种.花粉类型以萌发孔为3孔沟为主,占52.3%;还包含单沟、3沟、多沟、散沟、3孔和多孔等类型.外壁纹饰以细网状和具刺(包括刺状、微刺状、条纹-微刺状、微刺-穿孔状、长刺状和刺突状)为主,分别占27.3%和47.7%;还有粗网状、颗粒状、棒状和条纹状纹饰等.对这些种类花粉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描述可为第四纪地层花粉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也可作为中低山暖湿气候环境的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