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1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张耿  王赞  关宁  王学敏  李源  高洪文 《遗传》2007,29(10):1263-1270
根据小麦液泡膜Na /H 逆转运蛋白基因TaNHX1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直接扩增的方法从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中克隆到了TaNHX1的同源基因,命名为TiNHX1(Acession Numeber:EF409418).TiNHX1最大开放阅读框为1 641 bp,编码含有546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59.8 kDa的蛋白,预测等电点8.0.TiNHX1含有38个碱性氨基酸,36个酸性氨基酸,256个疏水氨基酸及129个极性氨基酸.二级结构预测表明该蛋白含约44%的a-螺旋、21%的p-折叠、4%的p-转角和29%的不规则卷曲.亲疏水性分析显示,TiNHX1含有12个连续的疏水片断,其中10个可能构成穿膜螺旋.序列分析显示,TiNHX1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e)、水稻(Oryza sativa)、小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等植物的液泡膜Na /H 逆向转运蛋白高度同源,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7%、96%、85%、68%、67%.序列比对结果以及进化树分析均表明TiNHX1应为定位于中间偃麦草液胞膜上的Na /H 逆向转运蛋白.  相似文献   
102.
大鲵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在地球上有着1.7亿年的生存史。它们的身长有的甚至达到2米,体重可达50千克,可谓当今淡水生态系统的“巨人”。如此特别的野生大鲵,却由于数量稀少而很少有人知道它,更别说见过它了。201 3年初夏,我们考察队一行20余人来到了梵净山,准备借参加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召开的“大鲵保护国际论坛”的机会,一探大鲵踪迹。很遗憾,此行并没有找到大鲵。虽然失  相似文献   
103.
通过LED光照实验,探究不同光质和光周期对小麦草生长速率的影响。采用大功率红、蓝LED灯,红光峰值波长为655 nm,蓝光峰值波长为438 nm。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以光质和光周期为变量,其余生长环境保持一致。结果表明:红光照射下生长速率要明显优于蓝光,甚至超过室内日光。在红蓝复合光中,红光光强高于蓝光时,更利于小麦草生长;连续24 h的光照与间隔12 h的光照相比,略有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104.
对兰科新种深圳拟兰(Apostasia shenzhenica Z.J.Liu&L.J.Chen)作了描述和绘图。该新种产中国广东南部,与多枝拟兰(A.ramifera S.C.Chen&K.Y.Lang)和日本拟兰(A.nipponica Masamune)相近,但本新种的根生有块根;退化雄蕊明显长于花柱,而且上部约1/3不贴生于花柱,可以区别。  相似文献   
105.
对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 Keng ex P.C.Kuo)营养叶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曲线进行了分析,并在对叶温(Tl)、气孔阻力(Rs)、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和气温(Ta)的日变化曲线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它们对华山新麦草Pn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华山新麦草Pn的日变化曲线呈"三峰"型,峰值分别为6.5、6.2和9.0μmol.m-2.s-1,依次出现在9:30、11:30和16:30,而且具有明显的"午降"现象;Tr的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最大值为1.7 mmol.m-2.s-1,出现在13:30;Tl、Rs、PAR和Ta的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12:30、11:30、12:30和13:30。华山新麦草的Pn对Tl、PAR和Ta的响应曲线均呈"抛物线"型,Pn在一定范围内与Tl、PAR和Ta呈正相关,随着Tl、PAR和Ta的升高逐渐增加至最大值后逐渐降低;而Pn与Rs则呈负相关,Pn在一定范围内随Rs的增大逐渐降低。根据拟合方程,华山新麦草营养叶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为1.1和531.5μmol.m-2.s-1,说明该种类具有很强的喜光性,且对光照强度的适应范围较广。研究结果表明:较大的气孔阻力是造成华山新麦草叶片净光合速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6.
陶立生  许亚平  姚俊  薛翠华 《生物磁学》2011,(18):3494-3496
目的:比较埃索关拉唑与兰索拉唑、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渍疡疗效观察。方法:将84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随机分为三组。埃索美拉唑组(28例):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兰索拉唑组(28例):兰索拉唑15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兰索拉唑15mg,每日一次,共21天;奥美拉唑组(28例):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疗效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腹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治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埃索美拉唑组、兰索拉唑组和奥关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85.7%,82.1%,HP根治率为85.7%,60.7%,64.3%,埃索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高于兰索拉唑组及奥美拉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兰索拉唑组及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少,具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埃索关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疗效优于兰索拉唑及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与兰索拉唑、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观察。方法:将84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随机分为三组。埃索美拉唑组(28例):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兰索拉唑组(28例):兰索拉唑15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兰索拉唑15mg,每日一次,共21天;奥美拉唑组(28例):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疗效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腹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治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埃索美拉唑组、兰索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85.7%,82.1%,HP根治率为85.7%,60.7%,64.3%,埃索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高于兰索拉唑组及奥美拉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兰索拉唑组及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少,具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疗效优于兰索拉唑及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8.
对新种丽花兰Cymbidium concinnum Z. J. Liu &; S. C. Chen和新变种龙州兰C. eburneum var. longzhouense Z. J. Liu &; S. C. Chen进行了描述和绘图; 丽花兰与大雪兰C. mastersii Griff. ex Lindl.有亲缘关系, 区别点在于新种叶片先端不分裂, 花序具18-22朵花, 唇瓣中裂片上有一个V型的紫红色斑块; 龙州兰(变种)与独占春(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唇瓣中裂片上和侧裂片顶部有较密的紫红色斑。对象牙白C. maguanense的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为其指定了新模式; 还为腋花组sect. Eburnea国产种类提供一个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9.
封面说明     
<正>西藏杓兰(Cypripedium tibeticum King exRolfe),为兰科杓兰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5~35 cm。茎直立,无毛或上部近节处被短柔毛,基部具数枚鞘,鞘上方具2~4枚叶。叶片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8~16 cm,宽3~9 cm,无毛或疏被微柔毛,边缘具细缘毛。茎顶生1花;苞片叶状;花梗和子房长2~3 cm;花大,俯  相似文献   
110.
通过遗传转化技术研究了拟南芥脂转移蛋白AtDHyPRP1在细胞中的定位及其对真菌病原体的抗性。采用PCR方法从拟南芥Ws生态型克隆了AtDHyPRP1基因,构建产生pRI101-AN-AtDHyPRP1植物双元表达载体和pCAMBIA1302-AtDHyPRP1-GFP融合表达载体,经农杆菌介导的叶盘和浸花法得到烟草和拟南芥转基因植株。AtDHyPRP1基因能够明显增加烟草对灰霉菌的抗性,转AtDHyPRP1烟草叶片的被侵染部位有大量H2O2积累,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发现AtDHyPRP1蛋白定位于细胞表面。说明AtDHyPRP1蛋白在合成后被分泌到细胞外执行特殊的功能,与植物抗病防御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