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2篇
  免费   892篇
  国内免费   3097篇
  9561篇
  2024年   136篇
  2023年   317篇
  2022年   385篇
  2021年   377篇
  2020年   311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451篇
  2010年   422篇
  2009年   452篇
  2008年   564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297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目的:由于神经系统的复杂性,神经外科学成为医学生的学习难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课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是我们神经外科带教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方法:《大鼠脑读片提要及图谱》是一门研究大鼠脑的基础形态学,包括细胞构筑和髓鞘构筑.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应用大鼠脑读片图谱的CAI课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更直观形象的观察鼠脑结构.结果:大鼠脑读片不仅可以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中,还由于其结构与人中枢神经系统相似,而标本制作与来源相对容易,可将其应用于神经解剖教学及手术训练中.结论:大鼠脑读片CAI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应用于神经外科教学中,起到优势互补和相辅相成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12.
肥胖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脂代谢相关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饮食诱导的肥胖(diet-induced obesity,DIO)大鼠模型并初步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用脂肪含量30%的高脂饲料饲喂雄性SD大鼠25周,观察大鼠体重、Lee’s指数、肝组织病理改变,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及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并通过real-time PCR,检测成模大鼠肝脏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酶(FAS)、激素敏感酯酶(HSL)以及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的表达变化。结果高脂饲料饲喂6周后,DIO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均显著增加;25周后肝脏脂肪异常蓄积,出现中重度脂肪肝,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出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肝脏中ACC、FAS和HSL表达显著增加,SREBP-1c表达水平达到正常组的2.56倍,两组间差异极其显著。结论成功建立了DIO大鼠模型,通过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初步阐释了营养性肥胖的发生与脂代谢变化之间的关系,SREBP-1c,ACC,FAS和HSL参与了DIO的形成,从而初步揭示了脂代谢变化与营养性肥胖的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13.
视觉运动信息的感知过程,包括从局域运动检测到对模式整体运动的感知过程.我们以蝇视觉系统的图形-背景相对运动分辨的神经回路网络为基本框架,采用初级运动检测器的六角形阵列作为输入层,构造了一种感知视觉运动信息的简化脑模型,模拟了运动信息应该神经计算模型各个层次上的处理.该模型对差分行为实验结果作出了正确预测.本文并对空间生理整合的神经机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14.
睾丸体外生殖模型的发展为体外研究睾丸的精子发生分子机制和睾丸毒理学提供了实验工具。很多报道的模型都无法真正地模拟体内复杂的生化分子及功能性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研究价值有限。该实验拟建立一个体外长期维持睾丸生殖细胞存在,并能持续产生精子细胞的支持细胞/生殖细胞共培养体系。体系中的支持细胞和生殖细胞均由曲细精管组织块迁移到培养皿上,在不添加任何生长因子的情况下维持体外精子发生至圆形精子细胞超过2个月。RT-PCR分析显示,共培养细胞稳定表达cdh1、scp3、tnp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DH1、PLZF、SCP3以及SOX9阳性细胞存在。这些结果例证了体系中同时存在精原干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支持细胞。简单高效的支持细胞/生殖细胞体外共培养体系可用于雄性生殖的分子机制和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215.
应用DRASTIC模型评价西湖流域地下水污染风险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地理信息系统(Blackland GRASS软件)为基础平台,建立了西湖流域基础和专题数据库;结合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专业模型(DRASTIC模型)。计算出流域内地下水污染风险图,对照流域的土地利用现状,提出流域内的污染优先控制区,研究表明,地下水污染高风险区中,居民区占了14.7%,在流域地下水污染防治中,建议首先对优先污染控制区内的居民区进行生活污水截污。  相似文献   
216.
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建立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 (ARDS)。方法 选取KM小鼠SD大鼠 (雌雄不限 ) ,分为正常对照组及百草枯组 ,小鼠按每公斤体重 10 0mg ,大鼠按每公斤体重 12 0mg一次灌胃给药。再分 2 4h、4 8h、72h组 ,小鼠每组 10只股动脉采血用于血气分析 ,取肺测定肺系数 ,全肺拍照进行对照 ,大鼠每组 10只取肺石腊包埋 ,病理切片。结果 ①整体外观变化 随着给药时间延长 ,呼吸变得越来越困难、消瘦、咳嗽 ,2 4h后鼻腔有淡红色分泌物 ,食欲渐进性下降。②肺外观观察炎症渐进性发展 ,从正常粉红色发展到最后呈肝样变。③血气变化 随染毒时间延长 ,血液pH值逐渐降低 ,PaCO2 逐渐升高 ,PaO2 逐渐下降 ,肺系数逐渐增大 ,组间数据进行t检验p <0 0 1,差异有显著性。④病理切片观察肺部呈典型炎症病理变化过程 ,最终肺泡内形成典型透明膜。结论 百草枯染毒成功制造鼠ARDS模型。  相似文献   
217.
基因表达聚类分析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多个生物基因组测序的完成、DNA芯片技术的广泛应用,基因表达数据分析已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的研究热点.聚类分析能将功能相关的基因按表达谱的相似程度归纳成类,有助于对未知功能的基因进行研究,是目前基因表达分析研究的主要计算技术之一.已有多种聚类分析算法用于基因表达数据分析,各种算法因其着眼点、原理等方面的差异,而各有其优缺点.如何对各种聚类算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并开发新型的、适合于基因表达数据分析的方法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18.
根压的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忠民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7):1098-1104
在植物弱蒸腾情况下,木质部的水分处于正压状态,这种压力叫根压。关于根压有不少相互矛盾的假说,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单相模型和双相模型。单相模型不强调水流:疗向,基本上只将根中的共质体作为一层连续的半透膜看待。单相模型包括分泌理论、电渗理论、渗透理论和渗透持续梯度理论。而根压的双相模型认为根中有具有不同反弹系数的双膜系统,即高反弹系数的外膜和低反弹系数的内膜。本文对这些根压理论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结合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根中薄壁细胞有节律性地收缩和松弛及对水通道蛋白的研究,对根压的本质和产生机理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19.
代谢网络定量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春  陈宁 《生物技术通讯》2002,13(3):234-238
综述了代谢工程中代谢控制分析、代谢通量分析、生化系统理论、途径分析、控制论模型等定量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以实例说明了这些方法的应用,并对代谢分析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0.
跨太平洋生物入侵研究展望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跨太平洋生物入侵是当代最受关注、最具影响的生物学现象之一 ,这一过程导致并促进了新东亚 -北美间断分布格局 (与许多众所周知的古间断分布相对应 )的形成。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以及相关的生物类群 ,我们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1)哪些类型的物种参与或可能会参与跨太平洋生物入侵 ,2 )这些入侵种在入侵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以及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3)为了有效地监控生物入侵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研究入侵种及其原生和非原生生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应该对原产地和入侵地的这些物种进行比较研究 ,这些研究包括 :1)遗传学 ,2 )生活史 /形态学 (如 :个体大小、种子大小等 ) ,3)生态学 (如 :生活型 /生长型、传粉媒介和竞争对手等 ) ,4 )在原产地和入侵地的地理分布 (如 :分布区的大小、形状以及纬度等 ) ,5 )物理影响因子 (如土壤、水分和气候等 )。这些研究的目的在于 :1)确定外来种在其原生生境中影响其分布的限制因子 ,2 )了解入侵种能够在入侵地成功的原因 ,3)预测可能进一步发生的生物入侵 ,4 )为有效地监控和管理生物入侵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