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38篇
  157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突变体是基因功能研究和品种改良的重要材料。本研究对一个中品661 EMS诱变的株型突变体(it1)进行了表型和生理鉴定,旨在为该突变体的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株型紧凑,节间缩短,叶片变小呈深绿色且皱缩;突变体高度降低为野生型的2/3,但节间数目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别,说明it1株高降低是由每个节间长度缩短造成的,与节间数目无关;突变体的分枝数、荚数、粒数、叶柄长度及夹角、百粒重等产量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野生型。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木质素的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本研究结果为控制突变相关基因的定位、图位克隆和功能分析以及育种利用提供了优良种质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骨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选用卵巢切除大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模型,给与大豆异黄酮治疗。三个月后测定大鼠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大豆异黄酮可提高卵巢切除大鼠的骨密度及血清雌激素水平,降低尿钙(Ca),尿磷(P)及尿羟脯氨酸(HOP)的排泄,同时降低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骨碱性磷酸酶(BALP),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的活性,还可使血清骨钙素(BGP)的浓度降低,促使卵巢切除大鼠子宫的相对重量增加,其作用与剂量相关。结论 小剂量大豆异黄酮有类似雌激素样作用,可有效防治卵巢切除大鼠的骨量丢失,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骨转换率实现的。  相似文献   
73.
锰对大豆若干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培法研究锰对浙春2号和浙春3号大豆根系活力及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和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锰处理可提高大豆根系活力,降低叶片中脯氨酸、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锰过量,不利于大豆生长。两个大豆品种对锰的反应有差异,浙春3号对锰的敏感性大于浙春2号。  相似文献   
74.
大豆异黄酮对辐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大豆异黄酮(SoybeanIsoflavone,SI)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功能的影响。雄性昆明小鼠照射前补充SI,经4Gyγ射线照射,观察补充SI对电离辐射损伤小鼠内源性脾结节(CFU-S)数、骨髓细胞粒、巨噬系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数、骨髓细胞DNA含量及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SI提高了辐射损伤小鼠CFU-S数,增加了骨髓有核细胞CFU-GM数,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对骨髓细胞DNA含量也有一定的增加趋势。表明SI可以提高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能力,减轻辐射对骨髓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害,SI对辐射小鼠的造血系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75.
利用NTT(核蛋白筛选系统)从大豆耐盐品种'铁丰八号'中克隆到1个新的NAC转录因子基因GmNAC2a,该基因DNA片段长度为900 bp,编码299个氨基酸,N端包含1个NAM保守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GmNAC2a属于ATAF亚族,GmNAC2a与花生AhNAC1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到76.47%.GmNAC2...  相似文献   
76.
大豆根部主要病虫害生态控制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 ,研究了不同生态控制处理对大豆根部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原理。试验表明 ,适当晚播、生物多样性、加入秸秆、增加有机肥对于防治大豆根潜蝇和大豆根腐病都有很好的生态防治效果 ,而对于大豆孢囊线虫病的生态防治只有适当晚播和使用抗线品种效果较好。各项生态控制处理均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77.
缺铁敏感度不同的大豆品种对缺铁的适应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供铁处理相比,对缺铁敏感的大豆品种“哈83”幼苗在缺铁胁迫和上根际没有酸化现象,根系对Fe(Ⅲ)的还原能力也没有明显增强。但抗缺铁的大豆品种“8701”幼苗根际则严重酸化,根系对Fe(Ⅲ)的还原能力显著增强;加入能抑制根系H^+-ATP酶活性、减弱根际酸化作用的H^+-ATP酶抑制剂正钒酸钠会降低根系对Fe(Ⅲ)的还原能力;说明根际酸化与根系还原Fe(Ⅲ)能力相互联系,初步证实根细胞原生质膜H^  相似文献   
78.
植酸及其盐类占土壤非有效态磷30%~40%,利用转基因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手段培育能够分解利用植酸磷的作物新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新途径。本研究以农杆菌转化子叶节所获得的JL35-phyA为试材,采用PCR与RT-PCR进行目的基因检测,获得转基因阳性材料;随后将这些阳性材料与38个常规大豆杂交,实现phyA向不同大豆品种的转育。结果表明,利用农杆菌转化技术已将phyA转入吉林35,且基因在大豆根系能够正常转录表达,转基因株系的单株荚数、粒数、粒重及百粒重显著高于野生型,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野生型差异不显著;利用这些转基因株系,通过杂交转育获得F1阳性单株427个,涉及上述38个不同组合,说明目标基因phyA已转移到杂交后代;将F1阳性单株自交后筛选得到部分组合的阳性F2植株及F3子粒,经农艺性状考察,这些后代材料中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并在杂交后代中选育出一些转有目标基因的优良株系,为今后培育转phyA大豆新品种(系)提供了一批重要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79.
80.
自1996年引入第一例抗除草剂大豆以后,阿根廷成为全球率先采用转基因作物的几个主要国家之一。2010年,全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290万公顷。新技术的采用过程稳定、迅速且品种多样化。目前,阿根廷所有的大豆、86%的玉米和99%的棉花都采用了转基因品种。本研究发现,1996~2010年间,农业生物技术使阿根廷获得的总收益达到726.45亿美元,创造了182万个工作机会。优先采用新技术为阿根廷带来的优势效益非常显著。收益是通过SIGMA数学模型进行评估的,该评估工具由阿根廷国家农业技术机构和全球乡村发展捐赠平台的支持。"此报告呼吁立即行动。"该委员会委员、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学院教授Molly, Jahn说,"全世界都要求增加粮食、饲料和生物能源作物。食品价格已涨至历史高位,极端天气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频发,将导致粮食安全状况恶化。庆幸我们正在采取具体而明确的、科学的措施应对这一切。"委员会向政策制定者提出几点意见:一、将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纳入全球和国家政策;二、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其他对农业的负面环境影响的同时,持续性地增加农业产出;三、锁定最易受气候变化和粮食危机影响的人群和部门;四、重新建立更适宜的食品获取和消费模式,确保满足人们的最基本营养需求,培养健康而可持续的进食习惯;五、减少粮食体系内的损失和浪费,尤其是基础设施、耕种技术、加工过程、运输以及贮藏习惯等;六、建立广泛、共享、综合的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