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2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构建高寒区大豆低温冷害指标对系统分析高寒区大豆适应气候变化对策、防灾减灾及其他胁迫的协同适应技术具有参考意义。本研究利用1980—2020年黑龙江省大豆低温冷害灾情史料、生育期资料及研究区78个气象站逐日气温资料,采用GIS技术匹配生育期与气象数据,考虑不同生育阶段积温距平、日平均气温低于生育下限温度的持续日数,构建高寒区大豆综合性冷害指数。利用K-S分布拟合检验及置信区间下限值确定阈值方法,构建高寒区大豆关键生育阶段低温冷害等级指标。结果表明: 大豆播种-出苗期,研究区大豆轻度、中度、重度冷害低温指数下限值分别为0.061、0.115、0.237;出苗-开花期分别为0.072、0.152、0.312;开花-成熟期分别为0.133、0.245、0.412。由低温指数反演的黑龙江省大豆低温冷害时间分布与历史灾情记载吻合度很高;空间上表现出较明显的纬度特征,冷害发生频率呈自南向北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2.
大豆食品中通常富含染料木素和大豆苷元等异黄酮素,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某些细菌具有将异黄酮素代谢转化为S-雌马酚的能力。到目前为止,S-雌马酚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在健康调节作用的化合物。啮齿类动物均具备产雌马酚的能力,但不同人群之间存在差异,产雌马酚细菌是否存在可能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不同产雌马酚细菌的代谢机制可能不同,并影响机体最终产雌马酚的能力。本文对已知的各种产雌马酚细菌及其细菌的雌马酚合成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了解雌马酚产生个体差异、雌马酚代谢转化效率、体外雌马酚的发酵生产,以及临床产雌马酚细菌的应用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3.
低能离子注入对大豆种子吸胀冷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别从浸种液中无机离子的浓度、可溶性糖的浓度以及溶液的pH值,研究了低能离子注入对大豆种子吸胀冷害的影响。结果发现一定剂量的氮离子注入大豆种子后,其无机离子、可溶性糖、酸性物质的泄漏量均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而且其长势好于对照组,说明离子注入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豆遭受的吸胀冷害。  相似文献   
104.
大豆转化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近年来在大豆转基因研究中再生受体系统和转化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5.
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异黄酮的积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3个大豆品种种子中的异黄酮含量随着种子的发育进程而逐渐提高,尤其在种子成熟的最后1周内,异黄酮含量迅速增加,且与发育天数是显著正相关,与水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在种子积累的不同异黄酮组分中,以雨二酰基结合体的含量最多,达总量的65%左右,而游离态积累的较少。  相似文献   
106.
复方新诺明(SMZ-TMP)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方新诺明(SMZ-TMP)溶液浸种后,大豆幼苗生长和根系活力均明显受到促进。SMZ-TMP的适宜浓度为0.5~1.0mg·L-1。  相似文献   
107.
大豆Kuni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具有抗虫特性。从未成熟的大豆子叶中提取总RNA,然后转录成单链cDNA,以此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出大豆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并克隆到pBluescript KS的SmaⅠ位点上。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片段大小为663bp,包含了基因完整的编码序列。  相似文献   
108.
潜在性缺铁条件下大豆根系质外体铁库的积累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在不同供铁条件下,大豆根系质外体铁库的积累与活化利用。结果表明:1、供应难溶性Fe(OH)3,大豆根系质外体铁库呈现出积累与亏缺的节律性变化。与之相应出现根系还原力的降低与升高的节律性变化,但地上部总铁含量和新叶叶绿素含量均无变化。说明了根系质外体铁库的利用,维持了大豆正常生长需铁。2、对缺铁植株脉冲供铁后,大豆根系质外体铁库首先出现明显积累,随后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与此同时根系还原力表现出相应的变化,前期下降,后期有波动。地上部总铁含量与新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前两者密切联系,出现升高、降低不同趋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9.
以萌发初期大豆弯曲的子叶节为靶点,利用草甘膦(Roundup)点施鉴定法,分析了221份大豆微核心种质的草甘膦耐受性及其与抗草甘膦转CP4-EPSPS基因大豆AG5601的差异,结果表明,草甘膦对不同大豆种质的抑制程度与点施的草甘膦浓度呈正相关,Roundup稀释浓度为1/1000、1/10000时,草甘膦对大豆生长几乎无影响;Roundup稀释浓度为1/10时,草甘膦显著抑制大豆生长,导致植株死亡;Roundup稀释浓度为1/100时,不同大豆种质对草甘膦耐受性差异显著,并鉴定出对草甘膦具有较好耐受性的种质10份。虽然大豆微核心种质对草甘膦的耐受程度远远低于AG5601,但不同大豆种质对草甘膦耐受性存在显著差异,这为利用转基因和杂交转育技术培育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受体或轮回亲本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分离自川中丘陵地区大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方法】采用16S rDNA PCR-RFLP和16S rRNA基因、glnII、共生基因(nodC)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供试未知菌的16S rDNA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HaeⅢ、HinfⅠ、MspⅠ及TaqⅠ)酶切后获得5种16S遗传图谱类型。16S rDNA PCR-RFLP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在83%水平分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和中华根瘤菌属(Sinonrhizobium)两大类群,而75%的菌株为中华根瘤菌。6个代表菌株的16S rDNA、glnII和nodC三个位点基因的系统发育结果基本一致,4株与S.fredii USDA205T相似度最高;有2株分别与B.yuanmingense CCBAU10071T、B.diazoefficiens USDA110T相似度最高。4个Sinonrhizobium代表菌株16S rDNA、glnII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8.3%-99.9%、98.2%-100%,但它们的nodC基因序列完全相同。【结论】川中丘陵地区大豆根瘤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fredii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