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2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135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4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于苜蓿中华根瘤菌转化方法的研究仅限于三亲杂交法和电激转化,本实验首次将冻融法用于转化苜蓿中华根瘤菌。将携带CUS片段并且含有壮观霉素抗性的质粒用冻融法转移至野生型苜蓿中华根瘤菌菌株,得到的抗性克隆用GUS引物进行PCR扩增鉴定。经过计算,冻融法的转化率为2.2×10^5/μg。与传统方法比较,冻融法操作简单,转化过程快速,转化率较高,所需时间较短,转化成本低,是适合用于苜蓿中华根瘤菌的转化方法。  相似文献   
992.
以前研究发现,辽宁地区大豆生长期间及收获期土壤中胞囊孵出的二龄幼虫量很少,推测线虫卵的休眠与大豆生长时期或季节相关。为明确该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的休眠特点,2002-2003年采用田间随机多点取样、室内分离及模拟自然条件孵化等方法对大豆胞囊线虫的休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感病品种辽豆10根围土壤中的白色雌虫、卵囊及褐色的胞囊均可孵出二龄幼虫,且孵化持续时间较长,第21d仍有幼虫孵出,白色雌虫及卵囊内的卵孵化率高于褐色胞囊;不同作物对其根围土壤中胞囊内卵的孵化影响不大,寄主作物大豆、非寄主作物玉米根围及休闲地土壤中的胞囊在条件适宜均可孵出二龄幼虫;季节对胞囊内卵的孵化有较大的影响,出苗期孵化率最高,收获期最低,2周时平均1个胞囊孵出幼虫分别为83.8和9.7条;胞囊皮对线虫卵的孵化有显著的影响。表明沈阳地区大豆胞囊线虫在正常和逆境条件下均有部分卵表现休眠。  相似文献   
993.
利用16SrRNAPCR-RFLP、16SrRNA序列分析以及16S-23SrRNAIGS(IntergeneticSpacer)PCR-RFLP技术对分离自中国主要生态区域的44株慢生型绿豆根瘤菌和5株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16SrRNAPCR-RFLP分析表明:在76%的相似水平上,所有供试菌株可分为三大类群:群I由LYG1等13株慢生根瘤菌组成,该群在系统发育上与B.japonicum和B.liaoningense的参比菌株存在一定的差异;群Ⅱ由XJ1等21株供试菌株、B.japonicum和B.liaoningense的代表菌株组成;群Ⅲ由10株来自广东和广西的菌株和B.elkanii的代表菌株组成。16S-23SrRNAIGSPCR-RFLP分析将供试菌株分为A、B两大群。群A由34株供试菌株、B.japonicum和B.liaoningense的代表菌株组成。在85%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再分为AⅠ、AⅡ和AⅢ3个亚群。群B由10株分离自广西和广东的菌株和B.elkanii的代表菌株组成。在85%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再分为BI和BⅡ两亚群,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与16SrRNAPCR-RFLP相比,16S-23SrRNAIGSPCR-RFLP具有更高的解析度,供试菌株表现出更加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分离自中国新疆、广东和广西等地的菌株在分群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994.
大豆和苜蓿种子中葫芦巴碱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和苜蓿种子内葫芦巴碱的含量的结果表明:以氨基键合柱为固定相,乙腈和水为流动相,可快速而比较准确的测定种子中葫芦巴碱含量。大豆和苜蓿种子中葫芦巴碱的含量高于葫芦巴植物的,可作为提取葫芦巴碱的原料。  相似文献   
995.
山桐子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植物名称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 2材料类别当年生枝条的腋芽或茎尖新萌顶芽。 3培养条件芽萌动启动培养基:(1)改良的MS(除钙盐外,其余大量元素用MS的2/3量,以下同此)+TDZ0.02mg.L^-1(单位下同)+6.BA1.0+NAA0.05;(2)改良的MS+TDZ0.02+6.BA1.5+NAA0.05。  相似文献   
996.
沙生植物梭梭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植物名称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 2 材料类别从种子萌发无菌苗上切取的无菌芽。  相似文献   
997.
为深入研究CXCR4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体内迁移中的作用, 构建CXCR4基因RNA干扰(RNAi)慢病毒载体并实现其在大鼠MSCs (rMSCs)中表达。根据大鼠CXCR4 mRNA序列, 设计并合成包含各靶序列的互补DNA链,插入pSUPER载体的H1 RNA启动子后面, 产生pRiCXCR4, 将其中的CXCR4 shRNA表达结构酶切插入慢病毒载体质粒pNL-EGFP, 产生pNL-RiCXCR4-EGFP。在脂质体介导下与包装质粒pHELPER和包膜质粒pVSVG共转染293T细胞, 包装生产慢病毒,测定慢病毒功能滴度。慢病毒转导rMSCs后, 用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ting和流式细胞术检测RNAi组(CXCR4a、CXCR4b和CXCR4c)、空载体组(Mock)和对照组(Control)中CXCR4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酶切和测序证实pRiCXCR4质粒构建正确, 产生能同时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CXCR4 shRNA的慢病毒载体质粒pNL-RiCXCR4-EGFP, 未浓缩和浓缩慢病毒悬液的功能滴度分别为6.4×104TU/mL和6.9×106TU/mL。慢病毒转导rMSCs 48 h后, 与空载体组和空白组相比, 3个RNAi组均不同程度抑制CXCR4表达, CXCR4b-MSC组在mRNA水平抑制了95.6%, 抑制作用最明显。大鼠CXCR4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 为深入研究CXCR4在rMSCs向损伤组织定向迁移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NaCl胁迫对菜用大豆种子游离态多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蛭石栽培,在100 mmol·L-1 NaCl胁迫下,对耐盐性不同的2个菜用大豆[Glycine max (L.) Merr.]栽培品种的种子膨大及其游离态多胺(PAs)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耐盐品种'绿领特早'的荚重、种子大小及重量的增加在NaCl胁迫15 d时未受显著影响,而盐敏感品种'理想高产95-1'种子的膨大却受到了显著抑制.(2)'绿领特早'种子的腐胺(Put)含量在盐胁迫6~15 d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理想高产95-1'在胁迫后期(12 d、15 d)才显著低于对照,且降幅低于同期的'绿领特早';'绿领特早'种子的亚精胺(Spd)含量在胁迫中、后期(9~15 d)显著高于对照,'理想高产95-1'在胁迫12 d时无显著变化,其余时期均显著低于对照;NaCl胁迫期间,'绿领特早'种子精胺(Spm)含量的增幅高于同期的'理想高产95-1'.(3)与'理想高产95-1'相比,'绿领特早'在胁迫期间能维持较低的Put/PAs值和较高的(Spd+Spm)/Put值.研究结果表明,耐盐菜用大豆'绿领特早'种子在NaCl胁迫期间能保持较高的Spm含量,并在胁迫中、后期保持较高的Spd含量,同时具有较强的Put向Spd和Spm的转化能力,这可能是其耐盐性较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9.
黄迪  李颉  何立群 《遗传》2009,31(9):941-946
文章从影响生精功能相关基因的角度探讨雷公藤多甙抑制小鼠生殖功能的机理,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雷公藤多甙组,应用雷公藤多甙灌胃造成雄性小鼠生殖功能障碍,通过与雌鼠(1:2)合笼观察怀孕率和睾丸组织变化,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小鼠睾丸组织的基因表达.结果发现雷公藤多甙组小鼠较对照组怀孕率明显下降,尤其是在8周后怀孕率为0.睾丸曲细精管管壁上生精细胞数量减少,曲细精管内生精细胞部分或全部脱落,阻塞于管腔内,并发现有1932条基因表达出现异常,与生殖相关基因354条,上调112条,下调242条.其中有已经公认的与生殖密切相关的基因Herc4、Ipoll和Mrto4等的表达异常.提示雷公藤多甙引起的小鼠生殖功能障碍与其致生精相关基因的表达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棕色田鼠睾丸和附睾雄激素受体表达的增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1、10、25、45及60日龄(成体)5个发育阶段的棕色田鼠(Lasiopodomys mandarinus)睾丸和附睾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结果发现:①睾丸间质细胞中:1日龄有AR表达,至10日龄和25日龄AR表达减弱,45日龄AR表达最强,至成体AR表达又减弱(P<0.05);②肌样细胞中:从1日龄至成体均有AR表达,25日龄AR表达最弱,45日龄AR表达最强,至成体AR表达又减弱(P<0.05)。③1日龄前精原细胞偶有AR表达,10日龄精原细胞没有AR表达;25日龄精子细胞有AR表达,45日龄精子细胞和部分精母细胞有AR表达,成体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及精子中有AR表达。④支持细胞中:性成熟前AR表达不明显,成体有AR表达。⑤从1日龄到成体,附睾中均有AR表达。这些结果表明,雄激素在棕色田鼠睾丸间质细胞、肌样细胞和生精细胞的表达随个体的发育阶段而变化;雄激素可促进青春期棕色田鼠间质细胞的功能与分化,肌样细胞在精子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同时,雄激素对附睾功能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