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外源H2O2胁迫对大蒜试管苗玻璃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蒜品种‘二水早’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外源H2O2胁迫对大蒜试管苗的玻璃化发生及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外源H2O2处理下,大蒜玻璃化试管苗百分率、组织含水量、MDA含量、电解质渗透率、SOD和POD活性均高于对照,且随H2O2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叶绿素含量则表现相反的趋势;在同一H2O2浓度下,大蒜玻璃化试管苗的组织含水量、MDA含量、电解质渗透率、SOD、P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大蒜正常试管苗,叶绿素含量低于正常试管苗.研究发现,外源H2O2胁迫对大蒜试管苗玻璃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2.
黄花补血草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黄花补血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本文采用了水蒸气蒸馏法从黄花补血草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法采用最佳分析条件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通过研究,鉴定出70种化合物,其峰面积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量82.12%。黄花补血草挥发油的主要组分为2-硝基乙醇(59.63%)、正二十四烷(3.71%)、二苯胺(2.31%)、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1.79%)、正二十一烷(1.57%)、丙二醇(1.40%)等。  相似文献   
43.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椒中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连用仪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百分含量,通过测定,从挥发油中分离出了100余种化合物,共鉴定出52种,占挥发油总量的61.47%,其中绝大多数为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萜烯醇含量高达20.03%,桉油精为5.57%,胡椒酮为4.6%。  相似文献   
44.
喜光花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喜光花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分得1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35%。含量最高的是n-棕榈酸(37.61%),其次为3,8-二甲基-十二烷(7.28%)、四十四烷(5.07%)、溴二十二烷(4.55%)和1,54-二溴五十四烷(4.30%)。  相似文献   
45.
芙蓉菊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芙蓉菊全草中的挥发油,GC-MS分析其化学组成。共检测出232个成分,归一化法分析各成分的相对含量。联机检索鉴定了5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2.59%,主要成分异石竹烯(Isocaryophyllene)的含量高达14.94%。  相似文献   
46.
深山含笑叶片的挥发油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及GC-MS联用技术提取并分析了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 Dunn)叶片的挥发油成分,并用杯碟法和Alamar blue法检测了其抑菌和抗肿瘤生物活性。从深山含笑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5种化合物,并鉴定出其中37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相对含量的97.8%;挥发油主要成分有莰烯(16.575%)、β-蒎烯(15.857%)、D-柠檬烯(12.653%)、丁香烯(11.923%)、1R-α-蒎烯(6.855%)及橙花叔醇(5.199%)等。该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alococus aureus Rosenbach)和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Trans.)有一定的抑制能力;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460)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浓度为100 mg.L-1,抑制率可达98.89%以上。  相似文献   
47.
用甲基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分析光暗条件下生长的大蒜DNA甲基化水平差异。结果表明,用8对引物组合扩增出343条带,完全一致的带型240条,不一致的103条。在不一致的条带中,光照条件下相同的47条带与黑暗条件下相同的带型有差异,与黑暗相比光照下出现的去甲基化带28条,有56条差异带在2个处理内个体间也有差异。总的趋势是光照引起大蒜DNA去甲基化。  相似文献   
48.
利用光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杭白芷根中分泌道结构及其挥发油的分泌,并重点探讨分泌道中挥发油的分泌过程。结果显示:(1)杭白芷的分泌道是由上皮细胞围绕着的伸长的胞间隙,腔道内贮存着挥发油。(2)分泌道细胞的质体、细胞基质以及线粒体参与挥发油或其前体物质的合成。(3)在分泌道发育的后期,大量小泡与分泌细胞的液泡膜和细胞质膜融合,将其内的物质释放进入空腔。研究认为,杭白芷分泌道中挥发油主要合成部位为质体及细胞基质,之后以扩散渗透或通过膜质小泡与液泡及质膜融合这两种方式分泌到空腔内,丰富的线粒体可能为这一系列过程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4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首次对扁桃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鉴定出其中的3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52%,其主要成分为:大根香叶烯(18.33%),喇叭醇(9.46%),石竹烯(9.04%),δ-杜松烯(5.73%),...  相似文献   
50.
不同地区野生薄荷挥发油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广西、云南、河北、江苏四个地区的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精油的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共检测了84种化学成分,多以烯、醇及酮类物质组成。江苏样品主要由蒎稀(11.10%)、d-柠檬稀(42.30%)和胡薄荷酮(25.50%)组成;广西样品主要有香芹酮(25.46%)、d-柠檬稀(28.75%)和桉油素(14.91%)组成;云南和河北在主要成分上相似,云南样品主要有蒎稀(22%)、d-柠檬稀(18.45%)和桉油素(16.96%)组成;河北样品主要由蒎稀(23%)和d-柠檬稀(33.33%)和桉油素(12.45%)组成。研究发现不同地区薄荷精油的组成受环境影响较大,江苏薄荷胡薄荷酮含量较高,广西薄荷含香芹酮较高,云南和河北主要成分相似,组成比例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