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为探讨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果实中藏花素的合成机理,克隆了栀子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GjPSY)基因的全长cDNA。结果表明,推导的GjPSY氨基酸序列与双子叶植物来源的GjPSY亲缘关系较近。采用HPLC检测栀子果实中的藏花素-1含量为(3.96±1.48) mg g-1,在叶片中未检出。通过RT-PCR分析表明,GjPSY在栀子叶片和果实中均有表达,且表达水平一致。因此推测,GjPSY的转录水平与果实中藏花素-1的合成无关。  相似文献   
152.
孙国峰  陈封政  田冲  成英  李书华 《广西植物》2023,43(11):2106-2112
为研究大花地不容块根的生物碱成分,该研究采用酸提碱沉法从大花地不容块根中提取出总生物碱,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和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对大花地不容块根的总生物碱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波谱学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1)从总生物碱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青藤碱(1)、青风藤碱(2)、斯帝酚灵碱(3)、瑞枯灵(4)、异紫堇定(5)、紫堇单酚碱(6)、巴婆碱(7)、sukhodianine(8)、荷包牡丹碱(9)、7-氧代克班宁(10)和巴马汀(11)。(2)体外细胞毒性测试显示,大花地不容总生物碱和其主成分青藤碱对人类肺癌细胞A549的IC50值分别为7.5×10-4 g·mL-1和6.59×10-9 g·mL-1。化合物2、3、4、7、8、9和10系首次从大花地不容中分离得到。大花地不容块根中含有吗啡烷、原阿朴啡、阿朴啡、苄基四氢异喹啉和原小檗碱5种类型的生物碱。  相似文献   
153.
大花金挖耳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大花金挖耳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和根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研究。结果表明:大花金挖耳无菌苗的根是诱导愈伤组织的理想外植体;其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B5 3.0mg/L NAA 0.2mg/L6-BA,诱导率可达100%;愈伤组织的增殖在45g/L的蔗糖、pH5.7、光照12h/d培养条件下可延迟愈伤组织褐化出现的时间,并维持其良好的组织结构,愈伤组织的最适继代周期为30~40d。  相似文献   
154.
罗强  刘建林  袁颖 《植物研究》2006,26(1):10-11
发表了白珠树属米易白珠一新变种,即大花白珠(Gaultheria miyienensis T. Z. Tsu var. macrantha J. L. Liu et Q. Luo)  相似文献   
155.
采用GC-MS技术,对利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大花金挖耳根、茎、叶、花及花托等5个部位获得的挥发油组分进行了分析.从大花金挖耳5种挥发油中共鉴定出99种成分,从根、茎、叶、花及花托分别鉴定出了37、34、47、29和40种化合物,已鉴定的组分分别占相应挥发油的85.86%、84.98%、83.06%、84.58%和89.06%.5个部位挥发油化学组成差异较大,根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和酯类;茎挥发油主要为倍半萜和烯类(包括烯醇、烯酸、烯酮);叶和花挥发油主要为烯类(包括烯醇、烯酸、烯酮)和酯类;花托挥发油主要为倍半萜类和二萜类.  相似文献   
156.
在自然条件下,测定了中华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黄花七叶树(A. octandra)和大花七叶树(A. hybrida)植物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差异较大,其中中华七叶树最低,为12.53 μmol·m-2·s-1、明显低于其它2个种(分别为36.11和46.41 μmol·m-2·s-1);3种植物的光饱和点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中华七叶树为1 475 μmol·m-2·s-1;明显高于其它2个种(分别为1 366.67和1 025 μmol·m-2·s-1);3种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中华七叶树为9.47 μmol CO2·m-2·s-1,显著高于其它2个种(分别为5.91和2.30 μmol CO2·m-2·s-1),说明了中华七叶树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中华七叶树的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为55.800,分别是黄花七叶树和大花七叶树的1.33、1.44倍;中华七叶树的PSⅡ总的光化学量子产额(Yield)为0.470,分别是黄花七叶树和大花七叶树的1.21、1.15倍;中华七叶树的光化学淬灭(qP)为0.975,分别是黄花七叶树和大花七叶树的1.10、1.10倍。3项荧光指标在不同树种之间差异性达显著水平,说明中华七叶树具有较高的电子传递活性和光能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57.
栀子成分的开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本文概述栀子的有效成分及栀子色素的研究进展 ,并对国内栀子利用的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8.
大花蕙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1 植物名称 大花蕙兰 (Cymbidium grandiflo rum)。2 材料类别 茎段。3 培养条件  (1 )原球茎诱导增殖培养基 :MS +6 BA 0 .5mg·L- 1 (单位下同 ) +NAA 1 .0。 (2 )原球茎分化培养基 :MS +6 BA 2 .0 +NAA 1 .0 +香蕉泥 1 5 0 g·L- 1 。 (3 )生根培养基 ,1 /2MS +NAA1 .0。pH 5 .6~ 5 .8,蔗糖 3 0 g·L- 1 、琼脂 5 g·L- 1固化培养 ,培养温度 (2 5± 2 )℃ ,环境湿度 6 0 %~80 % ,光照度 2 5 0 0lx ,每天光照 1 2h。4 生长与分化情况4.1 启动培养 取大花蕙兰茎段 ,流…  相似文献   
159.
中药栀子类药材资源调查和商品药材鉴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对中药栀子类药材进行品种整理。方法 :到产地进行原植物调查并对收集到的国内 30余件商品药材进行了性状鉴定。结果 :列出了栀子原植物分类检索表、产地分布表和商品药材鉴定表。结论 :我国栀子属植物约有 10个品种 ,商品药材的来源以栀子为主 ,其次为水栀子、大红栀子 ,其它仅为地方用药  相似文献   
160.
云南野生红景天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植物名称云南红景天(Rhodiola yunnanensis)、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粗糙红景天(Rhodiola scabrida)、长鞭红景天(Rhodiolafastigiata). 2材料类别野外采集4个种,取其叶片、幼茎、茎尖与花芽等. 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蔗糖浓度为3%,pH 5.8.分化丛生芽培养基的附加成分为:(1)6-BA 2 mg·L-1(单位下同) IAA 0.2,(2)KT 2,(3)6-BA 2 IAA 1,(4)KT 2 IAA 2;生根培养基为:(5)IAA 0.5,(6)NAA 0.2.变温(11~22℃)培养,光照时间12 h·d-1,培养期间光照度1 500lx.炼苗光照度为4000 l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