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李瑾  王瑜欣  王许航  李静  付开来  戴建君  汤芳  席静 《微生物学报》1963,(收录汇总):3203-3218
【目的】提高噬菌体在常温环境下的保存稳定性,解决噬菌体鸡尾酒在体内失活的问题,为噬菌体对肠道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噬菌体鸡尾酒微球粉末,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比较其与游离噬菌体在常温环境和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差异,并通过口服给药的方式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O157:H7导致的肠道疾病进行治疗。【结果】本研究以海藻糖和亮氨酸组合为保护剂制备了一种具有热稳定性的噬菌体鸡尾酒微球粉末,试验结果显示,海藻糖和亮氨酸质量比为9:1时,设置进料速度为7.5 mL/min、海藻糖浓度为2%、入口温度为130℃、噬菌体鸡尾酒悬液与保护剂溶液体积比为1:50,噬菌体滴度损失最小,仅下降(0.623±0.235)log10 PFU/g。其在常温条件下保存6个月,噬菌体鸡尾酒滴度损失(0.862±0.082)log10 PFU/g,较游离噬菌体具有更长的保存稳定性,且其于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和治疗效果均优于游离噬菌体鸡尾酒。【结论】采用喷雾干燥法配合合适的保护剂配方可制得具有生物活性和热稳定性的噬菌体鸡尾酒微球粉末,延长其保质期,便于常温条件下的保存运输,使噬菌体制剂从实验室方向转化为工业方向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且噬菌体微球粉末清除肠道内大肠杆菌的能力更强、速度更快,是一种具有体内治疗发展潜力的口服给药剂型。  相似文献   
52.
利用大肠杆菌mRNA中存在的一定程度的poly (A)现象 ,利用oligo (dT)与poly(A)特异结合的特性 ,纯化并逆转录mRNA ,并应用RD PCR方法获得了 1 70多条大肠杆菌poly (A)化mRNA的基因片段 ,利用这些片段打印成基因芯片 ,以供后续大肠杆菌的基因表达研究。  相似文献   
53.
本文用PCR方法获得大肠杆菌热休克蛋白转录因子σ32的编码基因rpoH,并克隆在含有tac启动子的表达载体pUHE中,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C端融合有6个寡聚组氨酸的σ32。表达产物经金属螯合层析一步纯化,达到SDS-PAGE银染一条带纯度,氨基酸组成分析及N端序列分析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35S细胞内参入实验表明:即使在较低的温度下,表达产物σ32(His)6也能导致热休克蛋白如GroEl、DnaK、Htp的大量合成.  相似文献   
54.
大肠杆菌的细胞致死肿胀毒素(CLDT)是近几年被证实为不同大肠杆菌ST、LT、Vero毒素等的一种细胞毒素,虽然在临床上的意义还不清楚,但近年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人们对其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就CLDT的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基因调控、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5.
枯草杆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质粒Puc18为载体,从枯草杆菌(Bacilussubtilis)DB104基因组中克隆到一个内切葡聚糖酶基因。限制酶切分析表明重组质粒中的插入片段为3.5kb,其中各含有一个EcoRI,HindⅢ和PvuⅡ位点。该插入片段含有一完整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其自身启动子能被大肠杆菌转录系统所识别。当加入lacZα基因启动子的诱导物IPTG后,内切葡聚糖酶表达量提高2.8倍。加入0.5%葡萄糖能抑制该基因的表达。该基因在大肠杆菌DH5αF′中表达的内切葡聚糖酶分布为:胞外67.3%,胞间周质3.9%,胞内28.8%。Southern杂交证实了该插入片段来自供体菌B.SubtilisDB104。  相似文献   
56.
57.
本文采用改良的Fishman法对胆石症、胆系感染者的胆汁标本中分离出的20株大肠杆菌及其L型进行β-葡萄糖酸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20株大肠杆菌及其L型均可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但大肠杆菌L型产此酶的能力仅为其细菌型的58.69%。胆汁中的细菌主要以L型的形式存在,所以,大肠杆菌L型与胆红素钙结石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8.
大肠杆菌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宿主菌,许多有价值的多肽和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已成功地进行了表达,表达水平有些高达细胞总蛋白的30%以上,为了提高单位体积设备产物的产量,除了提高表达水平外,还需提高重组大肠杆菌的培养密度。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的早期工作主要是以宿主菌为模型进行研究的,而近年来,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高表达的研究已经有了较大进展。本文着重综述了培养基成分、溶氧、比生长速率和代谢副产物乙酸等因素对工程菌生长和表达的影响,及提高菌密度和表达水平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59.
用σ ̄(70)或σ ̄(38)和核心酶(E)组成的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Eσ)对四种启动子进行了体外转录。结果表明:lacUV5,rplJ主要被Eσ ̄(70)识别,katE主要被Eσ ̄(38)识别,fic在低盐浓度时被Eσ ̄(70)识别,在高浓度盐时被Eσ ̄(38)识别;Eσ ̄(38)转录特异性启动子所需酶量大于Eσ ̄(70)转录特异性启动子的酶量;在含有分别对σ ̄(70)或σ ̄(38)亲和性大的混和启动子的体外转录中,启动子之间不存在干扰和竞争,转录水平与启动子浓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