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21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3953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595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419篇
  2009年   496篇
  2008年   658篇
  2007年   594篇
  2006年   551篇
  2005年   558篇
  2004年   538篇
  2003年   600篇
  2002年   695篇
  2001年   552篇
  2000年   572篇
  1999年   490篇
  1998年   451篇
  1997年   551篇
  1996年   481篇
  1995年   573篇
  1994年   537篇
  1993年   499篇
  1992年   536篇
  1991年   498篇
  1990年   454篇
  1989年   453篇
  1988年   149篇
  1987年   126篇
  1986年   106篇
  1985年   148篇
  1984年   115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7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本研究在Pape(1996)提出的麻蝇属(双翅目:麻蝇科)分类系统基础上,选取麻蝇属54个物种(分属于30个亚属),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结合雄性成蝇尾器形态特征,对所选取的30个亚属进行了DNA分类研究,初步探明了各亚属的分类地位与系统发育关系。麻蝇属30个亚属内的平均遗传距离为6.0%(1.8%11.0%),各亚属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0.1%(5.2%11.0%),各亚属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0.1%(5.2%16.1%),亚属内与亚属间遗传距离差异较为明显,说明COⅠ基因片段对麻蝇属各亚属级阶元能进行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952.
叶螨属的叶螨具有个体微小、可用于鉴定的形态特征少、表型可塑性强及存在生物型分化现象的特点,给传统的形态学鉴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过去的十几年,叶螨科内个别种的鉴定和描述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鉴定手段,依据雄性叶螨阳具的形态特征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RFLP),对不同寄主、地理区域的叶螨种类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两项技术的结合能够准确鉴定出卢氏叶螨Tetranychus ludeni,豆叶螨Tetranychus phaselus,神泽氏叶螨Tetranychus kanzawai,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皮氏叶螨Tetranychus piercei,为叶螨属的分类提供快速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953.
分析了12种风毛菊属植物瘦果形态、果皮微形态和发芽特征,并探讨了瘦果形态和发芽特征与植物地理分布范围之间的关系.瘦果形状包括倒披针形、圆柱形和圆柱状倒三角形3种类型.瘦果长度、宽度和厚度变幅较大,平均变幅达10%.瘦果果皮微形态可区分为条纹型、网纹型和孔纹型,以条纹型最为普遍.种内瘦果微形态特征十分稳定,是很好的分类学依据.种子(瘦果)发芽率差异较大,最高达98%,而最低仅为40%.风毛菊属植物地理分布范围与瘦果冠毛长度和百粒瘦果重量显著相关,与瘦果饱满率、冠毛比重、发芽率之间均为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本文涉及的风毛菊属植物瘦果冠毛比重较高,有利于远距离传播,且高发芽率和百粒瘦果重量为幼苗的成功定居提供了保障,在青藏高原有更广的潜在分布区.  相似文献   
954.
携带blaNDM-1的质粒pNDM-BJ01在鲁氏不动杆菌中的适应度代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编码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blaNDM-1)的质粒pNDM-BJ01在鲁氏不动杆菌10621菌株中的适应度代价,进而评估该质粒在鲁氏不动杆菌群体中存续和扩散的潜能.[方法]通过不含亚胺培南的液体培养基连续传代培养,获得抗性质粒丢失的10621衍生菌株,利用生长曲线、生物被膜、无营养生存时间等体外适应度测量实验,分析10621NDM-1(+)及质粒缺失的10621NDM-1(-)之间的适应度差异.[结果]pNDM-BJ01在10621菌株中不稳定,连续传代11次即在群体中完全丢失.在26℃和37℃下,10621NDM-1( -)与10621NDM-1(+)菌株的生长曲线无显著性差异.在26℃条件下,10621NDM-1( -)菌株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明显强于10621NDM-1(+),而在37℃条件下,10621 NDM-1(+)强于10621NDM-1(-).在无营养的PBS缓冲液中,10621NDM-1(-)菌株生存能力明显高于10621NDM-1(+).[结论]编码blaNDM-1的质粒pNDM-BJ01在鲁氏不动杆菌中具有较大的适应度代价,缺失这一质粒的菌株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强于抗性菌株,pNDM-BJ01在鲁氏不动杆菌存续与扩散的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955.
首次记录四点白钩蛾属Dipriodonta Warren,1897在中国大陆分布,并记述中国1新纪录种,四点白钩蛾Dipriodonta sericea Warren,1897.提供了属种描述和鉴别特征,给出了种检索表及成虫和外生殖器图.  相似文献   
956.
首次记述采自中国云南省藤Calamus platyacanthoides上的尼泊尔扁片蜡蚧Platylecanium nepalense Takagi,1975.主要鉴别特征为:体缘光滑,气门刺4或5根,肛板合成菱形和无足.文中对雌成虫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及绘图.  相似文献   
957.
记述了采自贵州洞穴和云南西双版纳雨林的愈螯蛛科安拉蛛属2新种,盘县安拉蛛Anapistula panensis sp.nov.和郑氏安拉蛛Anapistula zhengi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IZCAS).盘县安拉蛛,新种Anapistula panensis sp.nov.(图1~5)新种与A.bifurcate Harvey,1998相似.它们的区别为:前者触肢引导器呈不对称分叉,后者为对称分叉;前者跗舟具2根长背刺,后者缺失;前者生殖板中管成“Y”形,后者为“T”形;前者生殖板后缘直,后者呈弧形.正模♂,产自中国贵州省盘县珠东乡十里坪村神仙洞(25°37′N,104°45′E;海拔1 687 m),2007年3月15日.副模:1 ♂,50♀♀,采集信息同正模,刘杰、林玉成采.词源:新种种名源自模式产地地名;形容词.郑氏安拉蛛,新种Anapistula zhengi sp.nov.(图6~ 10)新种与A.secreta Gertsch,1941相似.它们区别为:前者跗舟具2根明显的长背刺,后者仅1根;前者触肢引导器呈三分叉,后者为二分叉;前者生殖板中管宽且短,后者窄且长;前者纳精囊较小,后者稍大.正模♂,产自中国云南省勐腊县勐仑镇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雨林冠层(21°56′N,101°17′E;海拔876m),2006-09-19~ 2007-03-15.副模:48♂♂,156♀♀,采集信息同正模,郑国采.词源:新种种名源自采集人沈阳师范大学郑国博士的名字;词性为名词性同位语.  相似文献   
958.
记述中国海南(蟾)目(蟾)科长肛(蟾)属1新种,尖角长肛(蟾)Entoria cornuta sp.nov.;对五指山短肛(蟾)Baculum wuzhishanense Chen et Li,2002进行了修订,建立新组合五指山长肛(蟾)Entoria wuzhishanense(Chen et Li,2002)comb.nov.,并对雌虫进行首次描述.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中国广州),作者个人收藏观察标本(中国香港).  相似文献   
959.
记述了采自中国山东泰山癩蝗科癩蝗亚科1新属驼笨蝗属Humphaplotropis gen.nov.,1新种,泰山驼笨蝗Humphaplotropis taishanensis sp.nov.,新属近似笨蝗属Haplotropis Saussure,1888,区别特征为雄性前胸背板沿中隆线呈驼背隆起;前缘中央呈尖角形突出,其顶端几乎到达两复眼之间的中部;后缘中央呈尖角形突出,其顶端到达第1腹节的中部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东泰安.驼笨蝗属,新属Humphaplotropis gen.nov.(图1~4)词源:新属属名源自Hump-驼状隆起,-haplotropis为近似属笨蝗属Haplotropis Saussure,1888.意为前胸背板呈强烈驼背隆起的驼笨蝗属.泰山驼笨蝗,新种Humphaplotropis taishanensis sp.nov.(图1 ~4)正模♂,山东泰山(36°15′N,117°07′E),1981-06-23,采集者不明.词源:新种种名源自模式标本产地地名.  相似文献   
960.
记述了采自中国腺水螨科1新纪录亚属,拟腺水螨亚属Pseudolebertia Thor,1897及1新纪录种,光足腺水螨Lebertia(Pseudolebertia)abseta Guo,Jin et Asadi,2006.检视标本存放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