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5篇
  免费   1275篇
  国内免费   3718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339篇
  2022年   413篇
  2021年   423篇
  2020年   463篇
  2019年   375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349篇
  2016年   401篇
  2015年   429篇
  2014年   489篇
  2013年   531篇
  2012年   597篇
  2011年   697篇
  2010年   597篇
  2009年   597篇
  2008年   813篇
  2007年   492篇
  2006年   467篇
  2005年   480篇
  2004年   441篇
  2003年   401篇
  2002年   411篇
  2001年   427篇
  2000年   326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51.
Ncol2是新发现的参与免疫调节的重要因子,Ncol2基因骨髓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的建立,能够有针对性的研究Ncol2基因缺失后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根据条件性基因敲除的原理,本文利用loxp转基因小鼠和在骨髓细胞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的LysMcre小鼠,繁殖建立了骨髓细胞特异性敲除Ncol2基因的小鼠,并提供了用鼠尾做基因型鉴定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952.
小鼠beta-防御素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小鼠heta-防御素2(murie beta-defensin 2,mBD2)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mBD2,并观察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从小鼠肝组织中提取m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得到mBD2基因,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栽体pcDNA3.1(+)获得pcDNA-mBD2;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正确,应用脂质体法转染siha细胞,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mBD2的表达.结果显示,构建了小鼠mBD2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siha细胞培养并采用G418稳定筛选后,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收集并裂解转染细胞,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到转染细胞内mBD2的表达.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裁体pcDNA-mBD2,为研究mBD2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53.
不同海水浓度和培养时间对海洋真菌抗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研究不同海水浓度和培养时间对海洋真菌抗菌活性的影响,旨在为大规模培养海洋真菌和提高获得抗菌物质的几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用不同海水浓度培养基发酵海洋真菌,在供试的10株海洋真菌中,5株海洋真菌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有明显差异;培养时间不同,6株海洋真菌的抗菌活性差别较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海水浓度和培养时间对海洋真菌抗菌活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54.
选择NK92-MI细胞为研究体系,研究SP对NK细胞的杀伤活性及功能性受体NKG2D/NKG2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SP对NK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测定NK92-MI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采用Real-Time 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NK92-MI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和抑制性受体NKG2A的基因表达和膜表达。10-14~10-8 mol/L的SP在体外可明显增强NK92-MI细胞的杀伤活性。该浓度范围的SP均可上调NKG2D/NKG2A的mRNA水平;10-14~10-8 mol/L的SP均上调NKG2D/NKG2A的膜表达,较低浓度(10-14 mol/L)的SP仅使NKG2D表达上调,而NKG2A表达无明显变化;SP刺激NKG2D膜表达增加的程度高于NKG2A。生物肽SP调节NK细胞功能性受体NKG2D/NKG2A的表达,可能是SP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的一种原因。  相似文献   
955.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重要的革兰阳性食源性致病菌。近年来的报道显示出该菌耐受抗生素的能力有不断增强的趋势,为了探讨其耐药机制,对Sigma B(σB,李斯特菌中应对环境胁迫的主要调控因子)在抗生素耐受性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检测和比较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标准菌株EGDe和其σB缺失突变菌株EGDeΔsigB对盘尼西林青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利福平、硫酸庆大霉素、四环素盐酸和红霉素6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测定的MIC的基础上,利用MTT(噻唑蓝活体染色法)法比较EGDe和EGDeΔsigB在1×MIC、2×MIC和8×MIC的氨苄西林青霉素、红霉素和利福平3种抗生素中的生长活性。EGDe对盘尼西林青霉素(0.16μg/mL)、四环素盐酸(0.25μg/mL)和硫酸庆大霉素(0.5μg/mL)的MIC高于EGDeΔsigB(分别为0.08、0.125和0.125μg/mL);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红霉素和利福平的MIC 2种菌株没有差别,分别为0.19、0.125和0.032μg/mL;与EGDe相比,EGDeΔsigB在氨苄西林青霉素、红霉素和利福平培养基中的生长活性较差,对抗生素的抑制更为敏感,而且随着这3种抗生素浓度的增加,其抑制程度也随之增强。Sigma B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抗生素的耐受中起到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5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参皂苷Rb1、Rc、Rd、Rg3、CK和Rh2的方法.方法:采用ODSC18(4.6 mm×150 m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5 ℃.结果:人参皂苷Rb1、Rc、Rd、Rg3、CK和Rh2分离效果良好,线性关...  相似文献   
957.
以吡咯烷酮为唯一碳源,从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得到具有4-丁内酰胺水解酶活性的菌株.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该菌株的产酶培养基组分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酶促转化反应条件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编号为HHSW-16的菌株水解活性最高.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1.50 g·L-1,牛肉膏6.35 g·L-1,酵母粉5.58 g...  相似文献   
958.
为探讨过表达外源α2,3-唾液酸转移酶(ST3Gal Ⅰ)对乳腺癌MCF-7细胞粘 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构建pEGFP-N1-ST3Gal I真核表达载体.采用GenEscortTM Ⅱ包裹后转染MCF-7细胞. MCF-7细胞为3组:未转染组 (M)、转染空质粒组 (P) 和转染ST3Gal I组 (ST3); 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EGFP ST3Gal I的表达.采用 半定量RT-PCR、Western印迹法分析转染后MCF-7细胞ST3Gal Ⅰ基因mRNA水平和 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ST3Gal Ⅰ下游产物细胞表面α2,3-唾液酸含量;采用细胞粘附实验及transwell小室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与基质胶Matrigel粘附、迁移和侵袭运动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 荧光显微镜下P组细胞内绿色荧光呈弥散分 布,而ST3组绿色荧光主要集中在细胞质中,RT-PCR与Western印迹也证实了外源 ST3Gal Ⅰ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其下游产物细胞表面 α2,3-唾液酸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M、P组相比,ST3组表现为粘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0.05).利用转染技术可明显提高外源ST3Gal Ⅰ在MCF -7细胞表达,明显增加MCF-7细胞与胞外基质(ECM)粘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可形成肿瘤入侵表型,将有望成为治疗乳腺癌转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59.
自2006年诱导多能干细胞(iPS)技术诞生以来,采用病毒等载体进行的诱导方法已取得了成功,但是其致瘤性的影响限制了病毒载体的推广与应用,而采用非病毒载体诱导iPS细胞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通过两个启动子的独立启动,构建了带有绿色荧光标记的OCT4/SOX2共表达诱导载体(pOct4/Sox2-EGFP). 将该载体转染HEK 293FT 细胞后,阳性克隆明显表达绿色荧光,并通过RT-PCR,免疫荧光等方法证明其中的转录因子OCT4和SOX2能在转染细胞中高效表达,同时诱导受体细胞中内源NANOG的转录表达. 本研究说明OCT4/SOX2共表达载体能激活NANOG基因的内源表达,暗示着非病毒不整合载体pOct4/Sox2-EGFP本身或与其它转录因子和小分子结合可用于诱导成体细胞的重编程. 因此,本研究为下一步应用质粒载体诱导体细胞重编程为iPS细胞的研究奠定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960.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幼苗叶片为材料,利用提取原生质体方法在小麦幼苗叶肉细胞中成功地装载了钙离子荧光指示剂fluo-3/AM,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检测了增强UV-B辐射后小麦幼苗叶肉细胞内游离钙离子荧光强度的分布,并对[Ca2+];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分布较均匀,主要分布于紧贴质膜处和核周围,UV-B辐射组钙离子荧光与对照组分布相似,但其原生质体表面不如对照组平滑;同时发现增强UV-B辐射组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值较对照组高,说明增强UV-B辐射组小麦幼苗叶肉细胞维持较高浓度的钙离子水平.这些变化表明Ca2+信号有可能以一定的方式参与了小麦响应UV-B辐射胁迫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