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7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609篇 |
专业分类
16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71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59篇 |
2006年 | 63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79篇 |
2003年 | 85篇 |
2002年 | 94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40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应用方差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合成分析,研究了天目山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树轮中δ^13C随方位的分布特征。应用相关分析探讨了这种分布特征的年际差异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树轮δ^13C值有显著方位差异和年际变化,不同方位的差异可以用4个基本角分布型表示,其中一型表示各方位δ^13C比多年平均值偏大,其中北(N)、西(W)、西南(SW)、南(S)较平均值偏大约0.5,而其余4个方位偏大不到0.2;二型各方位也较多年平均值偏大,但各方位差异不大,除N方位较小外,其余均在0.2-0.4之间。三型为各方位δ^13C较平均状况偏小,其中西北(NW)、东北(NE)方位约偏小0.4,其余方位偏小0.2-0.3。四型表现为NE、东(E)、东南(SE)与平均状况一致,西北(NW)方位较平均状况偏大约0.1,N方位偏小0.2,其余3个方位则偏小约0.3。而其年际变化既可用这4个角分布型的更替表示,也可以用第一、二主成分表示。δ^13C的第一主成分与前一年8-12月降水量负相关,与当年1-3月降水正相关。第二主成分与前一年8月至当年1月的6个月平均气温正相关。不同的角分布型与不同的气候状态相联系。一型出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R8-12少、R1-3多、T3-7低并且T8-1高;二型出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R8-12少、R1-3多、T3-7低并且T8-1低;三型出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R8-12多、R1-3少、T3-7高并且T8-1高;四型出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R8-12多、R1-3少、T3-7高并且T8-1低。可见角分布型的差异可能包含着环境变化的信息,因此同时利用树轮整体平均δ^13C值的序列和角分布型序列来重建历史气候,可以得到更多的历史气候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62.
应用微量分析方法检测了山黧豆胚胎发育过程中ODAP毒素含量和核酸、蛋白质、糖类等大分子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每粒种子的ODAP含量随着胚的发育而增加。每粒种子DNA量随着细胞的迅速分裂而增加,R、蛋白质、淀粉含量随着胚的发育而成倍地增加,当进入心形胚时这些物质的增加更为迅速。如以每克干重中的含量来表示,那么ODAP,DNA及可溶性糖含量则随胚的发育而下降,其它大分子物质含量在胚发育前期升高;进入心形胚时,这些物质达到最高峰;到鱼雷胚时,这些物质含量开始下降;直到胚基本分化完全时,降到最低点;只有酸性蛋白质含量一直保持增长。 相似文献
163.
芦芽山生态旅游植被景观特征与地理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植被景观不仅仅是其重要的风景,而且更是协调其生态平衡的杠杆所在。通过取样调查,采用一系列植被景观特征指标,分析了芦山旅游植被景观特征与地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芦牙山旅游植被景观特征的评价几乎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相对于自然地理因子而言,人文地理因子(即旅游活动)对植被景观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此外,阴生种比值作为植被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在本研究区域具有一定的非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4.
以丹江口库区胡家山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05、2010和2015年3个时期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结合长期野外观测资料,应用输出系数模型,在GIS技术支持下,研究了以坡改梯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前后,流域非点源污染总氮(TN)负荷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由于坡改梯工程的实施,流域内坡度15°以上区域的耕地面积明显增加,林地和荒地面积有所减少.流域非点源污染TN负荷由工程实施前的63028 kg增加到2010年的72778 kg ,实施后则降低到46876 kg.其中,农村生活的贡献率较高,3期平均贡献率为53.5%,但呈逐年减少趋势;土地利用的贡献率平均为45%,呈逐年增加趋势;畜禽养殖贡献率始终较低.流域非点源氮素负荷强度的空间分布在工程实施前后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实施前,高负荷强度区主要集中在5°~15°坡度区间,实施后高负荷强度区集中在15°~35°区间,5°~8°区间成为低负荷强度区;在时间变化上,0°~8°坡度区间的TN负荷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较小,8°以上坡度区间,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随着村落污水、垃圾和畜禽粪便得到治理,居民生活、畜禽养殖非点源氮素输出明显减少;由于坡改梯工程的实施,耕地面积增加了31%. 相似文献
165.
植被光合呼吸模型(VPRM)关键参数的确定和优化是准确计算生态系统净CO_2交换(NEE)的基础。利用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 FLUX)长白山站温带阔叶红松林2005年的通量观测资料,对VPRM的4个参数(最大光能利用率ε_0、光照为半饱和条件下光合有效辐射值PAR0和呼吸参数(α、β))进行优化,并使用2006年的观测资料对参数优化前后的模拟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参数优化后,VPRM能够较好地模拟长白山地区2006年植物生长季NEE的变化。对30min NEE模拟的平均误差为-1.81μmol m~(-2)s~(-1),相关系数为0.72,模拟NEE平均日变化的峰值约为观测值的91%,相关系数为0.97。但在植物非生长季模型对森林NEE的模拟效果较差。模型模拟30min NEE的平均误差为0.39μmol m~(-2)s~(-1),相关系数仅为0.10,并且模拟低估NEE平均日变化白天吸收峰值约82%,日变化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50。通过分析不同天气个例,发现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晴天条件下NEE的变化,而对阴雨天NEE的模拟误差较大。该研究有利于提高VPRM模型对温带落叶阔叶林NEE的模拟能力,对进一步改进区域陆地NEE的模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6.
山茶科许多种类既是重要的食用油脂原料,也是重要的工业用油脂以及化妆品或医药原料。通过野外考察、文献查阅以及山茶科种子含油量的实际测定,结果表明:江西省山茶科植物有10属75种;其中含油率在50%以上的有9种,如油茶、浙江红山茶、短柱茶、细叶短柱茶、钝叶短柱茶、糙果茶、全缘红山茶、粗毛石笔木和石笔木;含油率为30%~50%的有13种,含油率为10%~30%的约16种。本文对江西省山茶科含油植物及其生态习性、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进行了研究,并对富油种进行了重点评价,认为油茶、浙江红山茶、粗毛石笔木、全缘红山茶、短柱茶可作为重点开发对象。 相似文献
167.
山东山旺首次发现祖熊牙齿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记述了山东山旺东方祖熊 (Ursavus orientalis sp. n.) 骨架的牙齿部分.它是 Ursavrs 属目前已知个体最小的一个种,它的 M~2 的跟座还没有明显地扩大.这表明该种还处在相当低的进化水平上.另一方面它的下裂齿的跟座极宽,M_2 跟座长而向舌侧歪曲,前臼齿也相对更小.这些特征又表明这个种已有若干特化.与欧洲已知种相比,它大约与 U. elmensis 在进化水平上最接近或稍进步些.它和在 Steinheim 发现的 U. cf. intermedius 在某些特化特征上有些相似,这可能表明它们之间有较近的系统关系.根据东方祖熊的进化水平,我们推断山旺组的地质时代,大体应相当于欧洲的 MN4. 相似文献
168.
【目的】为明确诱导管侧沟茧蜂Microplitis tuberculifer 滞育的主要因子,在田间和室内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光周期下管侧沟茧蜂的滞育率和滞育茧的最佳冷藏温度。【方法】田间实验分别从8月31日到9月25日每隔5 d在室外罩笼内释放管侧沟茧蜂寄生的粘虫幼虫,待寄生蜂结茧后统计子代蜂的滞育率。室内实验共设5个不同温度(16℃, 18℃, 20℃, 22℃和24℃)和7个不同光周期(6L:18D, 8L:16D, 10L:14D, 12L:12D, 14L:10D, 16L:8D和18L:6D),分别统计寄生蜂在各个处理条件下的滞育率。【结果】在河北中部地区秋季自然条件下,8月底当日平均气温为24.4℃,日平均光照时间为12 h 51 min 时,少数蛹(5.08%)开始进入滞育;9月25日,当日平均气温为17.2℃,日平均光照时间为11 h 36 min以下时,几乎所有蛹个体进入滞育,滞育率达到99.70%。在室内人工控制条件下,当温度为22℃以上,无论光周期如何变化,管侧沟茧蜂不能进入滞育,所结茧全部为非滞育茧。温度为22℃以下存在光周期反应,在温度16℃, 18℃和20℃,光周期10L:14D时形成滞育茧数量最多,滞育率分别为100%, 89.75% 和 29.58%。可见温度和光周期二者共同影响管侧沟茧蜂的滞育。滞育茧在0℃左右条件下冷藏 240 d 和5℃左右环境条件下冷藏180 d, 成虫的羽化率和寄生能力与发育茧差异不显著(P>0.05);0℃条件下冷藏300 d,滞育茧仍有79%可以正常羽化。【结论】该寄生蜂在秋季进入滞育主要是低温条件和短光照反应相互作用的结果,滞育茧在0℃和5℃温度下至少可以保存240 d。这些结果对管侧沟茧蜂的大规模繁殖和滞育茧的保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9.
170.
非洲山毛豆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非洲山毛豆(Tephrosia vogelii)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用快速柱层析、薄层层析和液相色谱等对氯仿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通过红外光谱法、质谱及气-质联用系统分析、核磁共振波谱等分析手段进行分子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其主要杀虫活性成分为鱼藤酮、鱼藤醇酮、鱼藤酚酮等鱼藤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