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2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209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314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523篇
  2007年   333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357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294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210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乳酸菌与纤维素降解菌因其可防止微贮饲料酸败、增加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等优点,在秸秆微贮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由于乳酸菌的繁殖会抑制纤维素降解菌的活性,如何实现微贮过程中两种微生物分时发挥功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文中利用固定化技术将乳酸菌制备成含有玉米秸秆粉的固定化菌剂以达到缓释的目的。首先制作固定化空白小球得出复合固定化载体成球的最佳浓度,利用玉米芯吸附植物乳杆菌S1得到复合固定化载体,以对S1的包埋率、成球效果等为指标,通过对比两种固定化方法 (包埋法与包埋-交联法),得到固定化植物乳杆菌S1的最佳条件。研究表明,使用6%PVA+0.4%SA+0.3%CMC-Na进行包埋-交联时成球效果最好,使用1.2%SA+0.5%CMC-Na进行直接包埋时成球效果最好。通过对比5种固定化工艺,将1.2%SA+0.5%CMC-Na和吸附玉米粉组成的固定化载体混合物逐滴滴入4%氯化钙中直接包埋24 h得到的固定化小球其机械强度以及包埋率均优于其他工艺。因此,利用玉米芯吸附-海藻酸钠包埋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植物乳杆菌包埋效率,为使用固定化技术制备微贮饲料菌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2.
对患病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 从患病中华鳖皮肤、肝肾脾重要器官分离纯化病原菌, 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及人工感染试验, 并利用K-B及二倍稀释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J22是为中华鳖腐皮病病原, 其对中华鳖的LD50为3.30×104 CFU/g。J22株理化特性与产吲哚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indologenes)一致, 16S rRNA序列与产吲哚金黄杆菌同源性为99%, 综合判定J22株是产吲哚金黄杆菌。分离株对新霉素、庆大霉素及阿莫西林等12种抗生素高度敏感, 对氟苯尼考及多西环素等抗生素耐药; 二氧化氯、漂白粉及高铁酸钾对分离株消毒效果较好。分离菌株J22是中华鳖病原菌, 养殖时可选用庆大霉素、新霉素或者阿莫西林内服, 配合使用二氧化氯、漂白粉及高铁酸钾等外用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深入分析限制医院大数据应用普及的影响因素,研究促进医院大数据应用的对策与方法。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自制医院大数据应用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随机抽取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分会64家会员单位会员代表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04份,有效回收率为94.55%。结果 应用推广(4.14±0.65)分,管理方式(4.07±0.60)分,数据基础(3.88±0.82)分。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岗位组间对于影响因素的态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管理方式(b= -0.381, P=0.019)和“缺乏大数据专业化人才”(b=-0.268, P=0.011)会对医院大数据应用普及程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结论 医院大数据应用水平未能有效满足医务人员需求,应从管理顶层设计入手,重点加强大数据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同时注重提升数据基础质量和应用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994.
以蚕丝被废弃物为原料,在300、500和700 ℃高温缺氧条件下热解炭化制备成3种生物炭(BC300、BC500和BC700).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分析仪等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制备的生物炭对溶液中Cd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 随着炭化温度上升,BET比表面积、pH、灰分均增大,生物炭表面形态结构越来越不规则.XRD结果显示:不同温度下获得的生物炭中均含有一定量的方解石,FT-IR光谱图上的峰主要为-OH和方解石典型的吸收峰;pH对生物炭吸附Cd2+的影响不大;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拟合3种生物炭对Cd2+的吸附等温过程,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5.61、52.41和91.07 mg·g-1.3种生物炭对Cd2+吸附过程均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且BC700对Cd2+的吸附效果最佳.进一步研究离子浓度及阳离子共存对BC700吸附Cd2+的影响,结果显示: NaCl浓度越高,对Cd2+的吸附抑制越明显;共存阳离子中,Ca2+和Mg2+对Cd2+的吸附抑制更明显,而K+几乎无影响.因此,以蚕丝被废弃物制备的生物炭作为去除水体中Cd2+的吸附剂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5.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是重要的药用昆虫,具有抗菌消炎、活血化瘀等多种药用价值。本实验通过外标法鉴定了美洲大蠊乙醇提取物中的原儿茶酸,并建立原儿茶酸定量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色谱柱选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柱(2.1 mm×100 mm,1.8μm),缓冲盐溶液(含0.1%甲酸,25 mmol甲酸铵)为流动相A,100%乙腈为流动相B,流速0.5 m L·min~(-1),样品温度25℃,柱温40℃。结果显示,美洲大蠊乙醇提取物中原儿茶酸可达到基线分离,峰型良好;原儿茶酸在10~160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30%~99.57%,相对标准偏差1%;定量测定美洲大蠊乙醇提取物中原儿茶酸的含量为51.38μg·m L~(-1)。结果显示,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重复性好、稳定性高、分析快速,可以用于美洲大蠊乙醇提取物中原儿茶酸含量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996.
采用色谱分离手段从美洲大蠊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利用波谱解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命名为环(酪氨酸-酪氨酸)(1)、环(酪氨酸-脯氨酸)(2)、环(缬氨酸-酪氨酸)(3)、环(甘氨酸-苯丙氨酸)(4)、环(甘氨酸-色氨酸)(5)、环(色氨酸-丝氨酸)(6)、环(色氨酸-天冬酰胺)(7)、ginsenine(8)、6-羟基香豆素(9)、6-羟基色满-2-酮(10)、1-(3-乙基苯基)-1,2-乙二醇(11)、1-(4-乙基苯基)-1,2-乙二醇(12)、(E)-3,4-二羟基苯亚甲基丙酮(13)、2-羟基-3',4'-二羟基苯乙酮(14)、原儿茶酸(15)、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6)和丁香酸(17)。其中,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美洲大蠊中分离得到。此外,对化合物促进创面愈合作用进行了观察,化合物13显示较强的抑制NO生成活性。  相似文献   
997.
分离鸡白痢沙门氏菌及其噬菌体,对分离到的噬菌体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采用沙门氏菌选择性培养基进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并进行特异性PCR鉴定。以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株为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进行噬菌体的分离,通过负染法电镜观察噬菌体的形态和大小,并对噬菌体进行裂解谱、最佳MOI、一步生长曲线、对温度、pH、紫外线以及氯仿的稳定性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分离到噬菌体vB-SpuS-Spp4为长尾噬菌体,对29株鸡白痢沙门氏菌的裂解率为100%;最佳感染复数为0.001时噬菌体的效价可达1.47×10~9 PFU/mL。该噬菌体潜伏期为15min,暴发期为45min,暴发量为127;vB-SpuS-Spp4温度耐受性较强,在pH2~13环境中仍有活性。噬菌体vB-SpuS-Spp4对紫外照射不敏感,对氯仿不敏感。噬菌体vB-SpuS-Spp4作为一株烈性噬菌体,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具有广泛的裂解作用,为临床鸡白痢的噬菌体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盖他病毒(Getah virus,GETV)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及澳大利亚北部太平洋沿岸的人兽共患虫媒病毒,我国目前各地仅从蚊子中分离到该病毒。本研究在对一猪场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流产胎儿进行多重RT-PCR检测时,由检测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的一对引物扩增出一非特异性条带,测序及在NCBI数据库中BLAST结果显示,该序列与GETV序列高度相似。经病毒分离、传代、蚀斑纯化,获得一株能够在Marc-145细胞上稳定生长的分离物。电镜观察显示,该病毒有囊膜及纤突,直径约70 nm,接近于球形,具有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成员的典型形态特征,将该分离物命名为HNJZ-S1株盖塔病毒(Getahvirus)。全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物HNJZ-S1基因组全长11 689 bp,与GenBank中现有14株GETV序列相似性为97.4%~99.3%,其与韩国猪源毒株AY702913(登录号AY702913)序列相似性最高(99.3%)。遗传进化分析显示,HNJZ-S1与日本蚊源毒株12IH26、马源毒株14-I-605-C1、14-I-605-C2及中国蚊源毒株HB0234亲缘关系最近,处于同一进化分支。其E2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HNJZ-S1与韩国猪源毒株AY702913和QIAG9302以及日本马源毒株14-I-605-C1、14-I-605-C2和中国蚊源毒株HB0234等处于同一进化分支。本研究首次从我国发病猪群中检测并分离到GETV,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一株来自脊椎动物的盖他病毒,对猪源GETV的感染谱和致病性、感染和传播机制、环境微生物学及公共卫生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之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  相似文献   
999.
为使本科学生更好地掌握微生物工程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前沿研究技术,探索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构建了以达托霉素产生菌菌株改造为主线的微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在教学模式、实验内容设计、教学安排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本科学生的科研技能、科研思维和研究素质。  相似文献   
1000.
薇甘菊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的重要恶性入侵杂草,其种群跨境入侵扩张备受区域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2011年以来在我国相关农业科研机构、团队和专家的科技支撑下,中国云南与周边五国科研机构成立“大湄公河次区域植物保护工作组”。本文简要介绍工作组围绕该入侵杂草在生态异质性条件下种群扩展与灾变过程的预警监测、阻截防控带建设、替代控制与选择性除草剂协同应用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为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服务于中国云南的经济国境线、绿色国境线和生态国境线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