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9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61.
杨薇  李晓晓  李铭  孙涛 《生态学报》2017,37(22):7750-7759
掌握大型底栖生物种群分布的时空变化对正确把握湿地生态修复效率、揭示湿地生态演替过程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选择黄河三角洲地区一千二自然保护区的淡水恢复湿地为研究区,在2014—2015年大型底栖生物野外采样和优势物种的基础上,选择了琥珀刺沙蚕、中华蜾蠃蜚、摇蚊幼虫作为典型优势物种,构建了基于Logistic回归的淡水恢复湿地大型底栖生物种群分布模拟模型。其中,琥珀刺沙蚕和摇蚊幼虫的模拟结果较好,模拟准确率分别为84.9%和77.9%,而中华蜾蠃蜚的模拟结果不甚理想。对比生态补水前后大型底栖生物的模拟分布结果发现,琥珀刺沙蚕主要集中在潮间带区域,且在春、秋两季的生存概率分布差异不显著;而淡水恢复湿地中摇蚊幼虫的分布概率显著提高,其中高于分割值0.5的栖息面积增长了9.9—10.8倍,表明退化湿地生境正处于向淡水湿地演替进程中。  相似文献   
862.
为更好了解和估算河口及岛屿生态系统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情况,以近岸两个典型生态系统河口-瓯江口、岛屿-洞头列岛为例,于2015年4月和10月在该海域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采用3种Brey经验模型对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进行估算,并分析次级生产力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以去灰干重(ash-free dry weight,AFDW)计,Brey经验公式估算瓯江口和洞头列岛海域年均次级生产力分别为0.48 g(AFDW)m~(-2)a~(-1)和0.70 g(AFDW)m~(-2)a~(-1),Brey模型估算瓯江口和洞头列岛海域年均次级生产力分别为0.51 g(AFDW)m~(-2)a~(-1)和1.55 g(AFDW)m~(-2)a~(-1),Brey模型估算瓯江口和洞头列岛海域年均次级生产力分别为0.25 g(AFDW)m~(-2)a~(-1)和0.99 g(AFDW)m~(-2)a~(-1)。(2)3种经验模型反映大型底栖动物年均次级生产力空间分布趋势一致:瓯江口海域有1高值区,位于瓯江口南部;洞头列岛海域有2高值区,分别位于洞头本岛东北部的三盘岛与花岗岛之间和东黄岛东南部的岛屿之间。(3)瓯江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均次级生产力主要贡献种为双鳃内卷齿蚕Aglaophamus dibranchis、长吻沙蚕Glycera chirori、异蚓虫Heteromastus filiforms、焦河篮蛤Potamocorbula ustulata、薄云母蛤Yoldia similis、圆筒原盒螺Eocylichna braunsi,它们对次级生产力的贡献率超54.2%;洞头列岛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均次级生产力主要贡献种为双鳃内卷齿蚕、异蚓虫、薄云母蛤、绒毛细足蟹Raphidopus ciliatus、隆线强蟹Eucrate crenata、脑纽虫Cerebratulina sp.、红狼牙鰕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它们对次级生产力的贡献率超57.1%。(4)次级生产力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化学需氧量、悬浮物和表层沉积物中值粒径是影响瓯江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均次级生产力的重要环境因子,而环境因子与洞头列岛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均次级生产力相关关系不显著。(5)瓯江口海域Brey经验公式与Brey模型估算结果基本一致,洞头列岛海域Brey经验公式与Brey模型估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63.
龚堃  鲍毅新  任鹏  方平福  李海宏  王华 《生态学报》2016,36(24):8214-8223
为研究围垦后滩涂湿地不同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的功能群及其变化,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在漩门湾围垦区外滩涂湿地3种生境进行了8个季度的大型底栖动物采样调查。3种生境各选2条与海岸线垂直的带状断面,各断面布设5个样点,每个样点均选取4个样方,用定量采样器采集泥样。两周年定量采集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49种,隶属5门5纲29科。依据食性类型将底栖动物划分为浮游生物食者(Planktophagous group,Pl)、植食者(Phytophagous group,Ph)、肉食者(Carnivorous group,C)、杂食者(Omnivorous group,O)和碎屑食者(Detritivorous group,D)5个功能群。结果表明,互花米草草滩(HH)各功能群的物种数分别为6、10、13、6、5种,共计40种;自然光滩(GT)分别为4、8、12、11、6种,共计41种;红树林泥滩(HS)分别为5、8、12、7、4种,共计36种。两周年3种生境内Pl和Ph始终为主导功能群,其密度和生物量均较高,且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均是PlPh。对两周年各生境功能群的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进行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两周年中3种多样性指数在生境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两周年中S在功能群间均有极显著差异,第1周年H'、J在功能群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第2周年H'有极显著差异,J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64.
灵昆岛围垦滩涂潮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葛宝明  鲍毅新  郑祥 《生态学报》2005,25(3):446-453
于2003年秋季在浙江温州灵昆岛进行了不同围垦年份的潮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通过以空间替换代替时间替换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围垦年份滩涂潮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差异,并探讨了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3种,隶属于6门8纲20科.主要是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多毛类.在潮沟的不同位置即草滩(GF)、边滩(BaC)和潮沟底(BoC),物种的组成和数量有所不同,草滩发现的大型底栖动物为18种,边滩23种,潮沟底13种.草滩上的种类主要是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多毛类种类较少,软体动物的种数多于节肢动物的种数,以底上运动迟缓型的面上生活类群(GS)为主.边滩底栖动物群落主要是由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多毛类组成,底内型和穴居型的面下生活类群(GSB)为主.潮沟底发现种类大多为甲壳动物,以底内型和游泳型种类为主.草滩、边滩和潮沟底的种类GS/GSB分别为1.43、0.44和0.44.(2)3条潮沟草滩、边滩和潮沟底的密度GS/GSB平均值分别为3.86、1.14和0.21.(3)3条潮沟同一站位生物量的平均值分别为草滩58.81g/m2,边滩67.07 g/m2,潮沟底14.38 g/m2,按照大小排序为边滩>草滩>潮沟底.潮沟3个站位的生物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987年潮沟30.15g/m2,1992年潮沟47.65g/m2,1997年潮沟57.56g/m2,按照大小排序为1997年潮沟>1992年潮沟>1987年潮沟.(4)不同围垦年份潮沟不同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Margalef种类丰度,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的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各有不同的表现.不考虑围垦年份因素,潮沟的3个站位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为边滩>潮沟底>草滩;Pielou均匀度指数潮沟底>边滩>草滩;Simpson优势度指数草滩>边滩>潮沟底.(5)以不同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物种密度的4次方根为基础所进行的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条潮沟共9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可以分为3组,即潮沟底、边滩、草滩,以聚类时得到的距离矩阵为基础的2维的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结果更为直观的显示了潮沟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距离和相似情况,并支持聚类所得结果.讨论了围垦后潮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点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65.
莱州湾小清河口近岸海域底栖生境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9年7月、8月和9月对莱州湾小清河口近岸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对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等进行研究,利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法、AMBI指数法和M-AMBI指数法对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健康和底栖生境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7月、8月和9月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4种,其中多毛类24种,甲壳类19种,软体动物17种,其他类群4种。该海域的优势种为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半褶织纹螺(Nassarius semiplicatus)、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寡鳃齿吻沙蚕(Nephthys oligobranchia)、中蚓虫(Mediomastus californiensis)、东方长眼虾(Ogyrides orientalis)、尖齿拳蟹(Philyra acutidens)和短角双眼钩虾(Ampelisca brevicornis),其中彩虹明樱蛤和寡鳃齿吻沙蚕在三次调查中均为优势物种,优势度明显。群落结构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表明,7月研究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以10%的相似性可以分为3组,8月以18%相似性可以分为4组,9月以19%的相似性可以分为3组,三次调查的群落结构相似度均较低。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法研究结果显示,底栖动物群落生物量优势显著,群落处于未干扰状态。AMBI指数及M-AMBI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小清河口近岸海域底栖生境处于未干扰或者轻度干扰的状态,健康状况处于高等或者优良的状态。  相似文献   
866.
陈国贵  王文卿  谷宣  洪伟  林宇枫  王瑁 《生态学报》2021,41(11):4310-4317
在城市化的背景下,探明不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对植物群落变化的响应,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和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漳江口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揭示红树植物群落周转对不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蟹类和软体动物)的影响,并分析其与环境参数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1.6 km的地理尺度上,漳江口红树林湿地的环境变化较大,表现出7.19个环境梯度。在此地理尺度的环境梯度上,红树植物群落由5种红树植物组成,其平均周转率为76%;软体动物群落由12种软体动物以模块化和非随机的方式聚集,其平均周转率为83%,并随红树植物群落周转出现显著非线性增加,盐度和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周转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蟹类群落则由20种蟹类以更高的模块化和非随机的方式分散,平均周转率为89%,并随红树植物群落周转而呈线性增加,主要受pH和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周转的影响。研究揭示了大型底栖动物与植物群落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城市化背景下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67.
饶固  李丹  邱成  张波  李玉 《微生物学通报》2022,49(9):3849-3859
【背景】在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寒葱岭红叶谷进行大型真菌资源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2个物种。【目的】确定这2个物种的分类地位。【方法】采集大型真菌标本,对其形态进行详细观察和描述,并提取DNA、测定rDNA ITS序列,基于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鉴定结果表明,这2个蘑菇目物种分别是径边刺毛鬼伞(Tulosesus callinus)和拉氏红菇(Russula lakhanpalii),在形态上与原始描述高度吻合,系统发育分析也验证了形态学的鉴定结果。【结论】拉氏红菇(R. lakhanpalii)系中国首次报道,径边刺毛鬼伞(T. callinus)为吉林省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868.
陆晓晗  曹宸  李叙勇 《生态学报》2021,41(8):3201-3214
2018年12月-2019年10月对山东省日照市付疃河流域中下游大型底栖动物及相应水环境因子进行分季节的监测,并对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特征及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底栖动物42种(环节动物14种、节肢动物20种、软体动物8种),广泛分布物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水丝蚓属(Limnodrilus sp.)及摇蚊属(Chironomus sp.);底栖动物总密度呈春季 > 冬季 > 秋季 > 夏季;CCA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分析表明环节动物与COD、TP有显著正相关性,各门类与NH3-N相关性差异较大;底栖动物多样性分布特征与河流水源结构有关。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标、指示物种水质生物学指标进行水质评价,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评级偏差,Pielou指数评级偏优,而指示物种水质生物学评价(Goodnight-Whitley指数、相对重要性指数及Wright指数)基本一致,整体平均处于中污染,评价过程仍须考虑河流及物种客观属性特征,得到更具适用性的评价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69.
孙艺  李宏俊  顾炎斌  樊景凤  郭皓 《生态学报》2021,41(4):1645-1655
为探寻分类充分性在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环境指示研究中的可靠性,在辽河口设置25个采样站位,于2013年8月、10月、2014年5月共3个航次(夏、秋、春)开展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定量与定性数据不同分类阶元间群落组成相似性以及群落组成对环境因子响应情况,以探讨大型底栖动物不同分类阶元对辽河口生态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定量数据Bray-Curtis距离和定性数据Sørensen距离相似矩阵,3个季节不同分类阶元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NMDS排序图表明,属级、科级与种级群落β多样性存在极显著相关性(Rho>0.88,P<0.001)。Cluster聚类图显示,定性与定量种级间丢失信息约2%,定量属级较种级丢失的信息少于3%、科级少于6%。在群落组成和环境因子相关分析中,3个季节定量属级、科级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均与种级相似。因此在资源条件有限情况下开展辽河口大型底栖动物监测评价,鉴定群落组成可放宽至属级或科级,环境质量评价可放宽至科级。  相似文献   
870.
2017年以来,广东省惠州市在考洲洋潮间带开展了大规模人工种植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但考洲洋人工种植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环境响应未见报道。根据2018-2019年四个季节在考洲洋盐洲大桥附近红树种植1-2年(X断面)和5-6年(Y断面)的两处湿地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取样数据,分析了人工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时空格局及其环境响应。方差分析表明,Y断面冬季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数、栖息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d),以及夏季的栖息密度均随潮高(海平面高程)降低而增加;而Y断面冬季的均匀度指数(J)、夏季的H''J则是随潮高降低而减少。聚类(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表明冬季和夏季X断面和Y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相似性较低,而春季和秋季X断面和Y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相似性较高。冬季和夏季最大潮高、潮差、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栖息密度、H''d较春季和秋季的高。红树种植1-2年的X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H''J低于种植5-6年的Y断面。上述结果证实潮汐和红树种植年限影响考洲洋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研究结果可为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