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9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31.
两种温度条件下苯酚对铜绿微囊藻大型变种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拟春秋季水温 (2 2℃ )和夏季水温 (3 0℃ )环境 ,用不同浓度的苯酚处理铜绿微囊藻大型变种。结果显示 :正常水体中该藻在 3 0℃比 2 2℃生长快。浓度C≤ 2 0 0 μg/mL的苯酚对它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而浓度C≥ 40 0 μg/mL的苯酚则抑制其生长 ,高浓度苯酚胁迫下的藻细胞光合速率 ,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 ;细胞膜透性增大 ;超氧阴离子 (O 2 )和丙二醛 (MDA)相对含量升高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降低 ,藻体自发荧光较对照减弱。表明该藻的生长更适合于夏季高温条件 ,且较高浓度苯酚对其有较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32.
1998年6月,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姜驿乡化站的余良忠将半箐村发现的一些大型动物化石交到元谋人陈列馆,经鉴定为恐龙化石。至今年6月,共进行了两次抢救性发掘,出土巨型恐龙不全个体9具,其中一个(野外编号YJ2001)是典型的蜥脚类恐龙。1999~2004年,云南省考古所、楚雄州管所和州博物馆、元谋县体局和元谋人陈列馆共同  相似文献   
833.
2006年2月至2006年11月在浙江的灵昆岛东滩湿地选择1997年围垦区以及围垦区外的自然滩涂作为样地,开展围垦区内、外大型底栖动物季节变化和功能群组成的研究,并探讨造成差异的原因.本次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6种,隶属7门8纲22科,在围垦区外的中潮带发现的物种数最多,为26种.在这些物种中,绝大多数属于软体动物(12种)、节肢动物甲壳类(13种)以及环节动物门的沙蚕类(5种),分别为总物种数的33.3%、36.1%、13 .9%.定量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24种,根据其食性类型划分为5个功能群.同时利用取样得到的数据,分别对围垦区内、外的密度、物种数以及各站点不同季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 Margalef S、Shannon-Weiner H′、Pielou J、Simpson D进行站点-季节间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并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功能群划分及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围垦区内、外滩涂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别;生境与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的组成结构有一定的关系;围垦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组成的季节变化大于围垦区外的自然滩涂[动物学报 54(3):416-427,2008].  相似文献   
834.
于2004年8月-2005年3月间研究了Alatish国家公园在雨季和旱季期间大型哺乳动物的多样性和分布.基于地形图、卫片和预调查结果,在4种生境类型中识别出37个100 km2或者更小的斑块.在4个植被类型中随机选择了11个斑块,沿随机选择的样线进行了调查,样线10 km 长,0.2 km宽,覆盖了该区域面积的20%.使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DISTANCE 5.0 软件以及 Simpson相似性指数分析了大型哺乳动物的多样性以及分布的相似性.记录了20种体型较大的哺乳动物;河边林地在雨季和旱季都有最高的多样性,林地的多样性最低;旱季中4种类型的栖息地具有相似的分布型;由于栖息地退化不能确定物种的分布格局.联合距离取样分析揭示出,旱季和雨季大型哺乳动物的密度较低,分别为4.067只/km2和6.263只/km2.所观察的哺乳动物可分为草食动物(15%)、游牧动物(30%)、杂食动物(25%)与食肉动物(30%).  相似文献   
835.
&#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5):1046-1053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836.
2012 年4 月-2013 年1 月, 对南田岛周围海域(121°49′14″-121°56′49″°E, 28°58′44″-29°3′02″°N)的6 个采样站位进行了4 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结果表明: (1)在该海域共采集鉴定大型底栖动物46 种, 甲壳类、鱼类和腔肠动物是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贡献类群(占总种数69.57%); (2)物种平均更替率为61.88%, 表明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季节更替显著; (3)年平均生物量为48.80 g·网–1, 最高生物量出现在10 月, 最低生物量出现在4 月, 年平均丰度为7.62 ind·网–1, 最高丰度出现在7月, 最低丰度出现在1 月, 甲壳类的平均生物量及丰度居首位; (4) 4 航次共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14 种, 优势种随季节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837.
在标准化的大型溞繁殖试验中探讨食物浓度的合适表征指标和研究不同食物浓度对大型溞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分别采用细胞计数法、光密度法和总有机碳分析法测定的斜生栅藻液细胞数量、吸光度和总有机碳浓度三者两两之间的线性方程相关系数r 均大于0.917(P<0.01), 线性相关性显著, 三个指标有明显的可比性。从操作的角度考虑,光密度法最为简便, 然而为体现不同种类食物提供的能量水平差异, 以总有机碳浓度表征食物的浓度最为合适。幼溞的数量是反映亲溞繁殖能力的主要指标, 设置的0.01、0.05、0.10、0.15、0.20 和0.30 mg C·(溞·d)–1 食物浓度组所产幼溞数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33、6810、11816、16415、20522 和23120, 表明随着食物浓度的增加, 亲溞繁殖幼溞的数量也相应增加, 且在不同食物浓度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当喂食浓度达到0.05 mg C·(溞·d)–1 时, 亲溞繁殖幼溞数量的平均值即能达到60 只(大型溞繁殖试验的质量控制要求之一), 因此, 对于易吸附于藻细胞或被藻细胞降解的化学物质, 大型溞繁殖试验中可调整食物浓度为0.05-0.1 mg C·(溞·d)–1, 有利于受试物暴露浓度的维持。  相似文献   
838.
大庆油田油藏采出水的细菌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RDRA (扩增性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分析)技术对大庆油田聚驱、水驱和过渡带3种油藏采出水中的细菌群落的基因组总DNA的16S rDNA克隆文库进行分析,研究了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随机挑取的596个阳性克隆可分为85个操作分类单元 (OTUs),其中聚驱、水驱和过渡带文库分别含有28、41和33个.通过对优势OTUs测序,并与GenBank进行序列比对,发现油藏采出水中的优势菌群为不动杆菌属、弓形杆菌属、厚壁菌门、假单胞菌属和硫磺单胞菌属.聚驱样品中细菌群落组成最简单,优势菌群为不动杆菌属,占库容的85%,假单胞菌属占7%;水驱样品中的优势菌群也是不动杆菌属,占库容的62%,假单胞菌属和硫磺单胞菌属各占20%和6%;过渡带文库的细菌群落的优势菌群为弓形杆菌属,占库容的50%,不动杆菌属和厚壁菌门各占19%和18%.  相似文献   
839.
微型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正磷酸盐排泄率的估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考查罗非鱼或鲢、鳙下行影响的微型生态系统实验后期,对其唯一的浮游动物──大型的特定正磷酸盐(PO4-P)排泄率按不同大小级别和培育时间进行了测定,同时估算了该浮游动物种群的PO4-P排泄率。结果表明,大型的特定PO4-P排泄率依其体重的增长呈指数式下降,并且随着培育时间的增加而大大降低。有鱼系统中大型种群的PO4-P排泄率及其与浮游植物PO4-P摄取率的比值都显著地小于无鱼系统,而放养罗非鱼或鳙的系统之二项估算值又明显地比鲢单养系统低。看来,大型种群的磷排泄在鲢单养系统的PO4-P再生中起有一定的作用,而在放养罗非鱼或鳙的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840.
在8种温度下,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和二齿新蚤在鼠体上呈聚集分布,且聚集度呈两端高,中间低。当温度在17~20℃时,聚集度发生改变。蚤数量在约100只时,两种蚤的聚集度的相关极为显著(r=0.9885,P=0.0001)。对4种聚集度指数,建议只需考虑某一种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