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9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31.
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现状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4  
自1998年2月-1999年11月对胶州湾的10个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状况调查,目的在于为进一步的胶州湾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其保护研究,为胶州湾底栖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积累资料。初步分析结果显示,两年内各站春季和秋季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冬季和夏季的指数较高,物种均匀度指数夏季最高,春季最低,物种丰富度指数以夏季最高,春季和冬季略同,秋季最低。1999年各站出现的底栖动物种数明显高于1998年,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平均指数较1998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32.
扁担塘底栖动物群落的能量流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闫云君  梁彦龄 《生态学报》2003,23(3):527-528
1996年4月至1997年3月对典型草型湖泊--扁担塘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能量流动及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扁担塘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总摄食能为2119.5kJ.m^-2.a^-1,代谢能为389.7kJ.m^-2.a^-1,排粪能为1642.1kJ.m^-2.a^-2,排泄能为34.6kJ.m^-2.a^-1,生长能(生产量)为53.1kJ.m^-2.a^-1;群落的平均同化效率为22.5%,表明77.5%的摄食能被排泄掉;净生长效率为11.8%,明在中营养水平的水环境中该群落对食物的利用效率极低。  相似文献   
833.
于2004年8月-2005年3月间研究了Alatish国家公园在雨季和旱季期间大型哺乳动物的多样性和分布.基于地形图、卫片和预调查结果,在4种生境类型中识别出37个100 km2或者更小的斑块.在4个植被类型中随机选择了11个斑块,沿随机选择的样线进行了调查,样线10 km 长,0.2 km宽,覆盖了该区域面积的20%.使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DISTANCE 5.0 软件以及 Simpson相似性指数分析了大型哺乳动物的多样性以及分布的相似性.记录了20种体型较大的哺乳动物;河边林地在雨季和旱季都有最高的多样性,林地的多样性最低;旱季中4种类型的栖息地具有相似的分布型;由于栖息地退化不能确定物种的分布格局.联合距离取样分析揭示出,旱季和雨季大型哺乳动物的密度较低,分别为4.067只/km2和6.263只/km2.所观察的哺乳动物可分为草食动物(15%)、游牧动物(30%)、杂食动物(25%)与食肉动物(30%).  相似文献   
834.
2006年2月至2006年11月在浙江的灵昆岛东滩湿地选择1997年围垦区以及围垦区外的自然滩涂作为样地,开展围垦区内、外大型底栖动物季节变化和功能群组成的研究,并探讨造成差异的原因.本次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6种,隶属7门8纲22科,在围垦区外的中潮带发现的物种数最多,为26种.在这些物种中,绝大多数属于软体动物(12种)、节肢动物甲壳类(13种)以及环节动物门的沙蚕类(5种),分别为总物种数的33.3%、36.1%、13 .9%.定量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24种,根据其食性类型划分为5个功能群.同时利用取样得到的数据,分别对围垦区内、外的密度、物种数以及各站点不同季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 Margalef S、Shannon-Weiner H′、Pielou J、Simpson D进行站点-季节间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并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功能群划分及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围垦区内、外滩涂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别;生境与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的组成结构有一定的关系;围垦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组成的季节变化大于围垦区外的自然滩涂[动物学报 54(3):416-427,2008].  相似文献   
835.
《生物学通报》2008,43(2):31-31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如果东非热带大草原上的大象、长颈鹿及其他食草动物消失,其生态效应可能会一直延伸到该草原上的蚂蚁与金合欢树。“互利共生”指的是2个物种存在相互依赖、双方获利的关系,这种现象在生态系统中是常见的。但是,研究人员现在才开始了解到,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组成成分是如何影响这种相互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836.
在人工饲喂系统上研究了猫蚤的交配习性及雄蚤对雌蚤化学提取物的反应,结果表明,当5雌1雄在饲养盒内时,该雄虫可与其他雌虫进行多次交配,连续8小时内交配达48次,交配时间平均持续6.6分钟,两次交配的间隔时间平均为2.5分钟,当1雌5雄时,交配时间平均持续11.1分钟,交配间隔时间为12.1分钟,连续7小时内,该雌虫与雄虫交配27次,新羽化的雌雄虫吸血前不能交配,当把用雌虫提取物处理过的黑色滤纸片放进只有雄虫的饲养盒时,雄虫接触纸片的次数及雄-雄交配企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37.
大型除菌过滤器在重组干扰素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用Millipore293型滤器取代常用的赛氏滤器对重组干扰素α1b及γ进行除菌过滤,此种大型滤器不仅滤膜面积大,而且单位面积过滤量也有明显增加,因此,过滤速度显著加快,可适应大规模生产的应用,用此二种滤器作除菌过滤对干扰素活性无影响,过滤制品前用2%白蛋白预滤可减少滤膜吸附干扰素作用,Millipore和赛氏滤器除菌过滤后热原质均能达到肌肉注射标准,且大部分能达到静脉注射标准,有个别制品用赛氏滤器过滤后热原质达至不到静脉注射标准者,用Millipore滤器复滤后,可以合格,上述结果表明用Milli-pore293型滤器制备重组干扰素α1b及γ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38.
大庆油田油藏采出水的细菌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RDRA (扩增性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分析)技术对大庆油田聚驱、水驱和过渡带3种油藏采出水中的细菌群落的基因组总DNA的16S rDNA克隆文库进行分析,研究了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随机挑取的596个阳性克隆可分为85个操作分类单元 (OTUs),其中聚驱、水驱和过渡带文库分别含有28、41和33个.通过对优势OTUs测序,并与GenBank进行序列比对,发现油藏采出水中的优势菌群为不动杆菌属、弓形杆菌属、厚壁菌门、假单胞菌属和硫磺单胞菌属.聚驱样品中细菌群落组成最简单,优势菌群为不动杆菌属,占库容的85%,假单胞菌属占7%;水驱样品中的优势菌群也是不动杆菌属,占库容的62%,假单胞菌属和硫磺单胞菌属各占20%和6%;过渡带文库的细菌群落的优势菌群为弓形杆菌属,占库容的50%,不动杆菌属和厚壁菌门各占19%和18%.  相似文献   
839.
大型双瓣壳节肢动物吐卓虫Tuzoia是一个形态丰富的属,广泛分布在北美、中国、澳大利亚和捷克的寒武系第二、三统中。文中报道了采自贵州剑河八郎"清虚洞组"的吐卓虫的2种:即Tuzoia jianheensis sp.nov.与T.bispinosa Yuan and Zhao,1999。新种的主要特征为中后刺、后腹刺细长,腹部边缘发育有锯齿状边缘刺,壳面网纹细密,不同于Tuzoia的其他种,有较强地域性。新种化石数量占优,占总数三分之二。T.bispinisa背缘发育有三角形或近三角形背刺,前后铰突发育,壳面的网纹以不规则六边形为主,网眼大。T.jianheensis sp.nov.与上覆凯里组的T.bispinosa对比研究,得出Tuzoia的壳长有变短的趋势。  相似文献   
840.
2013年1月和2014年1月对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5个大鲵栖息地河段进行了大型无脊椎动物采样调查.结果表明: 2次采样分别鉴定出大型无脊椎动物73和78个分类单元,隶属5门8纲16目,均以水生昆虫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总分类单元总数的90.4%和89.7%;2次采样大型无脊椎动物平均密度分别为1610.4和1671.4 ind·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1.22和12.34 g·m-2. 2次调查各采样点大型无脊椎动物Shannon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45和2.33,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4.01和3.76,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72和0.69,表明大鲵栖息地河段生境质量有所下降.张家界大鲵栖息地河段大型无脊椎动物丰度-生物量曲线分析表明,骡子塔和芭茅溪采样点河段生境受到中等扰动,七眼泉为受干扰最轻微的河段.基于大型无脊椎动物密度的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的NMDS分析结果显示,在40%的相似度下,2013年各样点都可以较好地聚在一起,2014年各样点较为离散. 对各采样点在NMDS第一轴和第二轴上的得分与环境因子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河宽、铵态氮、海拔、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要量与大型无脊椎动物显著相关.保护区内大鲵栖息地生境整体上仍相对良好,可以满足大鲵的生态需求,但保护区的某些区域人为破坏较重.建议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保护措施来遏制人为破坏,并逐步恢复大鲵栖息生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