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S100A11在结肠癌和正常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S100A11在24例结肠癌及正常肠粘膜中的表达,并分析S100A11与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S100A11mRNA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量(0.944+0.032)高于正常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量(0.828+0.0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A11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量(0.951+0.02)高于在正常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量(0.860+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00A11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量高于正常肠粘膜组织,提示其与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是判断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微小RNA-141(miR-141)在卵巢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其作为肿瘤标记物早期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16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和4例正常人卵巢组织及血清标本中miR-141的表达;检测4例良性卵巢肿瘤血清中miR-141的表达。结果:miR-141在卵巢癌患者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2.846±76.671)显著高于正常人(2.869±3.201)(P<0.05);miR-141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相对表达量(31.581±52.885)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患者(0.668±1.196)和正常人(1.690±1.697)(P<0.05),后两组间表达无差异(P>0.05);miR-141表达随卵巢癌临床分期的进展呈上升趋势(P<0.0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5),与组织分级和CA125的升高无关(P>0.05)。在组织中miR-141表达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miR-141可能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癌基因的作用;miR-141用于检测上皮性卵巢癌敏感性和特异度较高,有望成为上皮性卵巢癌早期诊断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63.
根据已克隆的刺五加鲨烯合酶(squalene synthase,SS)、鲨烯环氧酶(squalene epoxidase,SE)和β-香树酯醇合成酶(β-amyrin synthase,bAS)基因序列信息设计引物,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了SS、SE和bAS基因在刺五加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和不同器官中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SS、SE和bAS基因在各生长发育时期和各器官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三者均在盛花期表达量最高,之后降低,进入果实成熟期后SS和bAS的表达量迅速回升,SE无显著变化.SS和bAS在叶片和根中的表达量较高,SE表达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叶片和幼茎中.刺五加SS、SE和bAS基因的表达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关键酶基因对刺五加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DMD/BMD缺失基因的检测及其表达产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基因缺失及其表达产物--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在肌细胞中的变化,探讨其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9对引物多重PCR技术对42例DMD/BMD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并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技术对5例DMD,2例BMD肌细胞膜上抗肌营养不良蛋白的表达观察分析,以2例正常人的肌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共发现21例外显子缺失,缺失片段长度各异,其中16例(76.2%)累及中央缺失热区,5例(23.8%)位于5'端缺失热区,尤以48号外显子缺失频率最高.5例DMD患者胞膜抗肌营养不良蛋白染色阴性,其中1例未检出基因缺失,但抗肌营养不良蛋白无表达.2例BMD患者染色弱阳性,可见间断斑片状荧光带.结论:DMD/BMD病情轻重可能与基因缺失的数量和片段大小不呈平行关系,而是与外显子的缺失类型有密切关系;基因的表达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呈高度的遗传异质性.抗肌营养不良蛋白缺乏或表达异常是造成DMD/BMD表型的病理基础,其临床后果不仅取决于缺失程度,还取决于缺失区域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65.
对感染植物根部的丛枝菌根真菌进行准确鉴定是菌根研究的基础, 而仅仅通过形态学特征不可能将根内菌根真菌鉴定到种. 为了快速、准确而又经济地鉴定植物根内与根际的菌根真菌区系, 本研究设计和应用了嵌套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本研究中, 首先对所用PCR引物进行了种特异性验证和相容性分析. 对4种孢子HAUO3, Glomus intraradices, Scutellospora castaneaeGlomus sp. HAUO4的研究结果表明, 嵌套PCR具高度敏感性. 在嵌套多重PCR的可行性研究中, 应用混合孢子样品, 于温室条件下培养得到的4种菌根真菌共感染的紫云英根段, 以及于田间采集得到的15种植物的根段. 结果证明, 嵌套多重PCR反应同样具有高度敏感性, 准确率达到95%. 同时检测到4种菌根真菌对植物的感染, 证明了此实验技术具高度敏感性、高效性, 是菌根研究的一种新的简易、经济而又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6.
谭远德  颜亨梅 《遗传学报》2006,33(12):1132-1140
鉴于基因芯片实验的造价,在基因芯片实验设计中,首要考虑的因素是需要多少重复才能检测出一个具有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计算多重检验法要求的重复数(样本大小)或功效可为基因芯片实验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为此,本文基于置换重抽样法构建了一种基因表达噪声混合分布模型。该方法适用各类基因表达数据,即无论是基因表达单噪声源或是多噪声源都可行。应用混合模型和多重检验法并给定统计功效。研究者能在基因芯片实验中获得所需要的最少生物学重复数:或者根据样本大小来确定测定一个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所具有的检验功效;或者根据样本大小和统计检验功效,选择最好的统计测验方法。本文以一组在老鼠中与中风有关的3000个基因的基因芯片实验所获得的数据为例,应用该方法拟和后组建了一个单分布模型(即表达单噪声源的分布模型)。根据该模型,我们计算了4种多重检验法在鉴定一个具有表达差异(D)值的基因中所需要的统计功效。结果表明。检测一个小的差异D值,4种多重检验法中B方法的统计功效最低,而BH方法最高。但是,对于鉴定一个具有最大表达差异的基因时,4种方法有相同的鉴定功效。与传统的单个检验法一样,BH方法检测一个小的变化所需要的效率不会随基因数目增加而改变,其他3种多重检验法的检测功效则随基因数目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7.
猪L-FABP基因的克隆、表达特征及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FABPs属于脂结合蛋白超家族成员,是一类分子量较小而对脂肪酸有高亲和力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的细胞质中.FABPs担当细胞内脂肪酸的运输任务,它们与脂肪酸结合将其运输到脂肪酸氧化的位置、脂肪酸脂化成甘油三醋或磷脂的位置,或者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其可能的调控功能.因此FABPs对脂类代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把L-FABP基因作为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为此,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和PCR技术,克隆到猪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L-FABP)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AY960623)和部分基因组序列(GenBank登录号DQ182323).猪L-FABP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518 bp,该序列包括起始密码子TGA和38 bp的5'末端非编码区(5'URT),终止密码子TAG和99 bp的3'末端非编码区(3'URT),在3'URT结构区域中包含polyA加尾信号序列AATAAA.猪L-FABP基因与其他FABPs基因一样,也由4个外显子(67 bp、173 bp、93 bp和51 bp)和3个内含子组成,内含子1和3的大小是1 679bp和565 bp,没有获得内含子2的序列,外显子和内含子剪接处符合GT/AG规律.应用Clustal W/X程序对猪L-FABP与其他物种的L-FABP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发现猪L-FABP与人、大鼠、鸡的L-FABP的相似性分别为89.8%、81.9%和72.4%.亲水性分析表明,猪L-FABP也是一个潜在的跨膜蛋白,在氨基酸残基57-65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跨膜α螺旋.应用半定量RT-PCR分析发现,猪L-FABP在猪体组织中广泛存在,但在肝脏和小肠组织中表达量最为丰富.分析还发现,所克隆得到的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已知猪L-FABP基因的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存在一定的变异,分别是外显子2中T→C(116位)、C→T(231位)、C→A(236位)和A→C(258位),演绎成氨基酸在Leu74Met存在差异.为进一步证实这些突变位点在猪群中真实存在,利用PCR-SSCP检测方法对4个猪种(藏猪、大河猪、雅南猪和约克夏)的157头个体的外显子2全序列进行SNP位点多态性片段的基因型分型,结果发现一个C→T的单核苷酸多态,等位基因频率在中国地方猪种(藏猪、大河猪、雅南猪)与国外约克夏猪种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连锁分析发现,基因型CC的肌内脂肪含量(4.86±0.22%)显著的高于基因型CT(4.16±0.23%)和TT(4.05±0.27%)的肌内脂肪含量(P<0.05).因此,推测L-FABP基因可能是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基因,并且能够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用于对猪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68.
玉米FAD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植物中的A12脂肪酸脱饱和酶是将油酸转化为亚油酸的酶。根据已发表的其他高等植物的FAD2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同源引物,通过RT—PCR从玉米幼胚中扩增得到一个特异的cDNA基因片段。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从玉米幼胚cDNA和基因组中均扩增得到1164 bp FAD2基因(GenBank登陆号:DQ496227),它编码387个氨基酸,含有完整的ORF框,在ORF框内无内含子。序列联配与树状分析结果表明,FAD2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A12脱饱和酶基因具有同源性。它含有3个组氨酸保守域和2段很长的疏水区,是一个跨膜4次的膜结合蛋白。半定量RT—PCR分析显示FAD2基因在玉米幼胚中表达量最高,在叶、茎、根中亦有低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69.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存在状况和遗传学背景。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RCR)法对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质粒AmpC酶基因、qacEΔ1-sull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整合子遗传标记(整合酶基因)、Tn21/Tn501转座子遗传标记(汞离子还原酶基因)检测。结果 TEM、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 DHA型质粒AmpC酶基因,aac(6′)-1型氮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qacEΔ1-sul1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整合子遗传标记(intI1整合酶基因),Tn21/Tn501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汞离子还原酶基因)检测阳性。结论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和Ⅰ类整合子、Tn21/Tn501转座子。  相似文献   
70.
从水稻(Oryza sativa L.)叶片中克隆到与高粱(Sorghum bicolor) SbMATE最相似的同源基因OsMATE,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了OsMATE在水稻不同组织、不同非生物胁迫以及抗铝和铝敏感水稻品种中的表达。结果表明,OsMATE在水稻根和叶中表达非常低,叶鞘中几乎没有表达;铝、镉、砷、盐、铁、PEG6000、百草枯和ABA等非生物胁迫都可以诱导水稻根OsMATE的大量表达,而在水稻叶中,只有砷、盐和PEG6000可以少量诱导OsMATE的表达;并且铝毒胁迫下抗铝品种根中OsMATE的表达明显高于铝敏感品种。这说明非生物胁迫下OsMATE在水稻抗逆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