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6篇
  19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51.
单细胞数学模型的进展王渭池,欧阳藩(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单细胞模型(SCM)提出已近三十年了,首先提出这一概念的是VonBertalanffy“’,在他的“SCM”中,细胞的生长是营养物的消化、吸收和外源性代谢相互竞争的结果。随后,又有人建立了...  相似文献   
52.
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细胞分裂及染色体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继代年4年的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细胞分裂过程,并对其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及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取转换3-4d的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细胞、制作 染色体压片,可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前、中、后末期的染色体形态;未观察到无丝分裂过程。继代4年的愈伤组织细胞的染色体培十分稳定,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及核型2n=24,这一结果与实生根压片所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3.
研究了继代 4年的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细胞分裂过程 ,并对其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及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取转接 3~ 4d的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细胞 ,制作染色体压片 ,可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前、中、后、末期的染色体形态 ;未观察到无丝分裂过程。继代 4年的愈伤组织细胞的染色体倍性十分稳定 ,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及核型 2n =2 4,这一结果与实生根压片所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4.
《生物磁学》2014,(2):I0004-I0004
德国弗赖堡大学日前发表研究公报,称发现了一种新的活性物质,可以抑制白血病细胞分裂,而且有望在抗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5.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10,(22):4282-4282
图案说明: 2009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解决了DNA末端复制这一基础生物学的问题,这一问题从端粒的角度揭示细胞分裂潜能控制,细胞衰老和癌变的分子基础,与疾病有密切关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6.
为了研究PKA激活剂dbcAMP通过调控小鼠Cdc25B蛋白S149和S321位点磷酸化状态影响 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的发育,将质粒pBSK-Cdc25B-WT、pBSK-Cdc25B-S149A、pBSK- Cdc25B-S321A和pBSK-Cdc25B-S149A/S321A体外转录成mRNA;显微注射入S期受精卵中 ,在2 mmol/L dbcAMP的M16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其对受精卵发育、MPF活性及CDC2- pTyr15磷酸化状态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有dbcAMP存在时,各组受精卵卵裂时间延迟 ,但Cdc25B-S/A mRNAs注射组受精卵卵裂率明显高于Cdc25B-WT mRNA注射组,MPF 活性提前达到高峰;CDC2-pTyr15磷酸化状态和MPF活性变化相一致. 因此,在小鼠1- 细胞期受精卵有丝分裂过程中,PKA对小鼠Cdc25B蛋白S149位点与S321位点的磷酸化 修饰是控制受精卵G2/M转换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57.
微管蛋白     
50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对动物细胞的一个现象感到不解---它们是怎样把微管蛋白组织成横截面为9辐的空心圆柱体的?现在,瑞士联邦理工的Pierre Gonczy和同事们发现了一种关键的蛋白组分,其三维构象直接导致了这种不同寻常的现象。中心体是一个筒型的细胞器,它把微管组织成束,让后者在细胞分裂时把成对的染色体拖开。  相似文献   
58.
为探讨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D-精氨酸(D-arginine,D-Arg)对拟南芥根系生长的影响,首先用腐胺(0.1mmol‘L-1)和D—Arg(1.0mmol·L-1)处理种子萌发后生长2d的拟南芥幼苗。腐胺(0.1mmol·L-1)显著促进主根伸长,D-Arg(1.0mmol-L-1)显著抑制主根伸长,并对主根根尖的细胞形态有明显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D—Arg影响拟南芥主根生长的机理,采用浓度梯度D.Arg处理幼苗根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D-Arg浓度增加(0.2~1.0mmol·L-1),拟南芥幼苗主根生长受抑制的程度越严重。微分干涉观察主根根尖发现,外源施加D—Arg,引起拟南芥主根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数目减少,使拟南芥幼苗表现出主根的伸长生长变缓。当分生区数目较少时,出现主根几乎不再仲长的现象。由此推测,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D-Arg对拟南芥幼苗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机制,是D-Arg影响了其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分裂活动,使分生区细胞数目减少,从而引起分生区长度减小,最终导致拟南芥主根仲长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59.
细胞分裂,特别是减数分裂,过程非常抽象,而且整个过程涉及的问题也很多,如染色体的行为和数量、DNA的数量、细胞形态与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涉及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出错率很高。为此,笔者对该部分内容常见考查方向、方式及解答策略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遗传》2011,(5):430
与有丝分裂不同,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这种质的差异与染色体臂上及着丝粒处黏着蛋白的分步消失有关。染色体臂上黏着蛋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消失是保证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前提;而着丝粒处黏着蛋白的维持是保证姊妹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才相互分开。shugoshin是一个着丝粒定位的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保护姊妹染色单体着丝粒区域黏着蛋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被降解。shugoshin蛋白在真核生物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上世纪90年代在果蝇中首先发现了shugoshin蛋白(Mei-S332),然而其功能在不同物种中有了进一步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