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9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1582篇
  7692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412篇
  2003年   353篇
  2002年   350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

为解决山东金乡大蒜种植区连年重茬种植导致根腐病和产质量下降等问题, 使用中农绿康(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植物微生态制剂进行试验示范。

方法

试验共设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两种模式, 小区试验共设4个处理: 处理1抗重茬微生态制剂+生物冲施肥, 处理2抗重茬微生态制剂+绿康威, 处理3抗重茬微生态制剂+生物冲施肥+绿康威, 处理4常规技术管理; 大田示范共设2处理, 处理1常规技术管理, 处理2抗重茬微生态制剂+生物冲施肥+绿康威。

结果

小区试验处理3施用抗重茬微生态制剂4 kg/亩拌种、生物冲施肥5 kg/亩冲施、绿康威稀释500倍液叶面喷施, 3种混合施用效果最好, 株高增长7.3%、叶绿素含量增加17%, 大蒜根腐病发病率降低46.9%, 商品率提高37.7%, 每亩产量增加17.52%, 投入产出比为1∶9.8;大田示范施用植物微生态制剂, 大蒜叶绿素含量增加6.3%, 大蒜根腐病发病率降低73.1%, 商品率提高13.5%, 每亩产量增加15.02%, 投入产出比为1∶8.2。

结论

施用植物微生态制剂能显著降低大蒜根腐病发病率, 并且提高大蒜商品率和产量, 增加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2.
微塑料因在土壤环境中广泛存在及其潜在的生态风险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微塑料的赋存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驱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产生影响,而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可生物降解塑料作为传统塑料的替代品,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业活动,并释放到土壤中。然而,可生物降解微塑料对土壤微生物特性产生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本试验以我国三江平原水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种常见的微塑料为试验材料,分别为传统型微塑料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和可降解微塑料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进行了为期41d的微宇宙培养实验,旨在分析不同浓度与类型的微塑料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含量及官能团特征、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传统型微塑料PP与可降解微塑料PLA添加均对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微塑料添加大体上增加了土壤DOC含量,PLA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且增加含量与微塑料添加量呈正相关;PP和PLA均影响土壤DOC分子结构,削弱了土壤团聚化程度并促进了大分子量DOC化合物的生成;微塑料的添加促进土壤CH4排放,而有效抑制了土壤CO2排放;微塑料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丰富度与多样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CO2累计排放量与芳香族化合物结构及疏水性等官能团特征、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微塑料添加改变了土壤DOC含量及官能团特征与微生物环境,进而影响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本研究为今后微塑料对土壤地球化学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同时也有助于评估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03.
树木视觉形态性状是城市绿地微景观美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树木视觉形态性状的变化与其周围邻体木的竞争作用息息相关,但邻体竞争对树木视觉性状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研究于2022年8-10月对北京市城市公园中常见的针叶树种白皮松、侧柏、油松、圆柏展开调查,从树冠形态、干冠协调、树干形态3个方面构建了9个树木视觉形态性状指标,采用3个不同的竞争指标分析邻体竞争对针叶树种视觉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叶树的树冠形态对邻体竞争的响应比较敏感,竞争中的白皮松、侧柏、油松、圆柏偏冠指数与孤立木相比分别提高了16.95%、28.95%、22.76%、17.67%;树冠缺失率分别提高了3.92%、6.09%、4.87%、4.95%。与孤立木相比,部分针叶树种高径比、分枝角变异度在多侧竞争环境中显著提高,而树冠舒展度则显著降低。邻体竞争强度越大,针叶树树冠的偏移与缺失程度越大。当针叶树受到强烈的侧方竞争时,对象木树冠和树干的径向生长显著受阻,表现为树冠舒展度大幅度下降、高径比显著提高,使树冠向细高方向发展。当针叶树上方的生长空间被占据时,其轴向生长同样受到严重阻碍,树木的冠径比和高径比维持较稳定状态。总体而言,四种针叶树种在视觉形态上对竞争胁迫的响应具有一定差异性,其中油松最为敏感,圆柏次之。综上,在城市森林微景观中,邻体竞争会导致针叶树种的树冠及树形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综合资源竞争的影响,与其周围潜在生长空间的大小及对称性有关。在城市森林景观营建时,建议将针叶树栽植在对称的竞争环境中,但是其邻体木不宜过高,通过四周邻体木的适度竞争,能够促进针叶树的轴向生长,同时降低树冠偏移或变形的风险,提高其视觉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4.
105.
白菜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引起的一种常见土传病害,主要危害白菜的根部。根际是土壤-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关键微域,根际微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失衡是导致土传病害的重要因素,深入探究根际微生态与土传病害互作机制,有利于从根际微生物、抑病物质和功能代谢等方面挖掘防控土传病害安全高效的方法。本文综述了根际微生态与白菜根肿病的发生机制关系,从该病害的危害、发生的根际微生态机制及生防菌防治研究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根际微生物调控白菜根肿病发生的机制,以期为白菜根肿病防控、促进土壤健康和维持根际微生态系统稳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AV)的微生态特征和围产结局。方法 选取AV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并与同期正常孕妇100例作对照,取阴道分泌物行湿片、涂片染色、细菌培养及检测IL-6、IL-8,回顾性分析其病原菌菌群的分布,局部IL-6、IL-8水平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120例妊娠合并AV主要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45例(37.50%)、B族链球菌34例(28.33%)、粪肠球菌20例(16.67%)、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10.00%),这四种细菌占致病菌总数的84.17%;与正常孕妇相比,AV组孕妇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分别是25.00% vs 11.00%(P0.05)、10.83% vs 9.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V孕妇阴道分泌物中IL-6、IL-8表达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17.64±4.53)ng/L vs(13.54±4.39)ng/L,P<0.001;(38.08±6.29)ng/L vs(27.34±5.10)ng/L,P<0.001]。结论 孕期AV由肠源性细菌引起,可导致不良的围产结局,需要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肠道免疫功能及微生态改变状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初发恶性血液病并需要化疗的患者,留取化疗前后粪便标本。根据患者化疗后是否出现发热,分为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组及粒细胞减少不伴发热组。采用光冈法对粪便需氧菌及厌氧菌进行定量培养,分析肠道菌群变化。同时检测患者化疗前后粪便IgA值变化。结果 共纳入24例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的患者10例,占41.7%;未发热患者14例,占58.3%。24例患者化疗后粪便IgA水平及B/E值显著性下降,肠道微生态发生改变,具体表现为肠杆菌、假单胞菌及真菌显著增多。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组与未发热组相比肠杆菌及真菌显著增多,两组患者粪便IgA水平、B/E值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肠道免疫功能、微生物定植抗力下降,侵袭性细菌增多。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患者肠杆菌显著增多,可能成为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患者的潜在致病菌。  相似文献   
108.
恶性疟原虫引起的恶性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采用疫苗防治该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PfMSP-1抗原是一种有效的疫苗候选分子,鼠伤寒沙门菌、卡介苗、酵母菌、根癌农杆菌、嗜热四膜菌、腺病毒、牛痘病毒和杆状病毒等微生物经过改造后均可成为有希望的疫苗载体。本文综述了重组鼠伤寒沙门菌(rSt-PfMSP-1和rSt-PfMSP-119)、重组BCG疫苗(rBCG-PfMSP-1c和rBCG-PfMSP-119)、重组酵母菌(rPp-PfMSP-1)、重组根癌农杆菌(rAt-PfMSP-142、rAt-PfMSP4/5和rAt-Pf38)、重组嗜热四膜菌(rTt-PfMSP-119)、重组腺病毒(rAd5-PfMSP-142和rChAd63-PfMSP-1)、重组牛痘病毒(rVV-PfMSP-1和rVV-PfHGFSP)以及重组杆状病毒(rBDES-PfMSP-119)的构建及其免疫机制的研制现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妊娠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和B族链球菌(GBS)感染与妊娠晚期胎膜早破及母婴结局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114例临床确诊足月胎膜早破妊娠妇女为研究对象(胎膜早破组),随机选取同期分娩的129例健康妊娠妇女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对象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对象阴道微生态变化、GBS感染及不良母婴结局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妊娠妇女阴道假丝酵母菌菌体及孢子检出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胎膜早破组患者阴道pH≥4.5、细菌性阴道病、需氧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及微生态失衡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胎膜早破组妊娠妇女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胎儿窘迫及新生儿肺炎等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阴道pH≥4.5、有GBS感染、阴道微生态失调与不良母婴结局有关(均P<0.05)。

结论

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失衡、GBS感染与妊娠晚期胎膜早破的发生相关,同时会增加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率。加强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可降低妊娠晚期女性胎膜早破发生率,改善不良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分析阴道菌群研究动态与热点,为其相关研究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方法

以Web of Science为来源数据库,运用CiteSpace.6.1.R2软件绘制文献的作者、机构、国家合作网络图谱以及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图谱并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4 624篇;美国和华盛顿大学分别是最高产的国家和机构。关键词聚类形成10大板块;获得20个引用爆发的关键词。

结论

阴道菌群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微生物特征和研究、对疾病的影响及菌群失调的诊治三大方面;阴道菌群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及肠道菌群的相互关系在一定时期内为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