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2篇
  免费   655篇
  国内免费   4596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72篇
  2022年   339篇
  2021年   388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361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332篇
  2015年   382篇
  2014年   557篇
  2013年   442篇
  2012年   524篇
  2011年   564篇
  2010年   497篇
  2009年   529篇
  2008年   626篇
  2007年   485篇
  2006年   504篇
  2005年   458篇
  2004年   411篇
  2003年   494篇
  2002年   528篇
  2001年   490篇
  2000年   361篇
  1999年   342篇
  1998年   290篇
  1997年   299篇
  1996年   262篇
  1995年   252篇
  1994年   231篇
  1993年   238篇
  1992年   262篇
  1991年   185篇
  1990年   197篇
  1989年   228篇
  1988年   94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3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文章建立了检测耐盐植物功能基因抗体制备和蛋白表达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2.
低温锻炼(10℃)期间翠南报春叶肉细胞线粒体增加并出现质膜内陷现象,低温胁迫(0℃)过程中,低温锻炼植株的细胞超微结构表现相对稳定,叶绿体片层结构和线粒体数目都未发生明显变化。未受低温锻炼植株线粒体数目在低温胁迫第2天增多,第3、4天逐渐减少,并在第3天出现质膜内陷现象。多泡体和囊泡结构有时伴随着质膜内陷出现。这种变化可能是经低温锻炼的翠南报春抗寒性提高的细胞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983.
蝉拟青霉孢子粉对小菜蛾的致病性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试验采用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孢子粉处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结果表明,蝉拟青霉可以在小菜蛾幼虫和蛹上寄生,并导致小菜蛾死亡。室内试验,蝉拟青霉对小菜蛾的致死率高达96.55%;田间试验,1.6×107个/mL浓度的022017#蝉拟青霉防治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可达75.86%。该结果可用于蝉拟青霉新型真菌杀虫剂的研制。  相似文献   
984.
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的5、6月份,在Kamalpur和Hunterpara茶园、孟加拉西部以及印度地区对一种昆虫致病真菌球孢白僵菌对油桐尺蛾Buzura (=Biston) suppressaria Guen.的生物效力进行了评估。以农场主常用的化学杀虫剂40% SP灭多虫和25% EC氯氰菊酯作为标准检测物。试验中球孢白僵菌浓度为1.50 g,2.00 g和2.5 g/lit. of water;灭多虫和氯氰菊酯浓度分别为0.75 mL,1.00 mL和1.50 mL,和0.50 mL,1.00 mL和1.50 mL/lit. of water。在喷洒2.5 g/lit. of water 球孢白僵菌3天后,Kamalpur和Hunterpara茶园中油桐尺蛾种群个体数分别降低了88.00%和84.00%。死的毛虫变成黑色,垂悬在叶片上。并且发现球孢白僵菌的杀虫活性与高剂量的灭多虫和氯氰菊酯的相当。  相似文献   
985.
Ma JM  He JT  Ning QJ 《生理科学进展》2007,38(2):106-110
抗酶(antizyme)是当细胞内多胺水平升高时刺激机体合成的一种小分子量调节蛋白,能特异性地与鸟氨酸脱羧酶(omithine decarboxylase,ODC)结合,经泛素非依赖途径被26S蛋白酶体降解,从而使多胺合成减少;抗酶还可以调节多胺转运,以稳定细胞内多胺水平。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抗酶的认识也逐步深入,本文综述了抗酶家族、合成、作用及定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86.
1植物名称尖尾芋[Alocasia cucullata(Lour.)Schott],又名佛手芋、滴水观音。2材料类别根茎。3培养条件诱导培养基:(1)MS 6-BA2mg·L-1(单位下同) NAA0.01;(2)MS 6-BA4 NAA0.01。增殖培养基:(3)MS 6-BA1.0 NAA0.2;(4)MS 6-BA0.1 NAA0.1。  相似文献   
987.
中国云南塔城滇金丝猴的社会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泽华  丁伟 《兽类学报》2007,27(2):120-122
在云南塔城附近的山地森林中,我们利用摄象机记录了一群滇金丝猴通过山谷和在水源地饮水的过程。我们利用这些记录分析这群滇金丝猴的种群大小、组成成员以及个体的空间分布,并利用连续通过个体之间的时间间隔来揭示社会结构。塔城滇金丝猴群由366个个体组成,是目前所知最大的滇金丝猴群体。猴群内雌性个体较多。猴群可以分为26个单位,其中有19个单雄多雌单位、5个多雄多雌单位和2个全雄单位。统计结果表明单位内个体间的时间间隔显著比单位间的短。2/3以上的亚成年雄性个体和全雄单位一起活动。猴群在地面活动时全雄单位位于猴群的外围,充当前卫和后卫。塔城猴群的生命表组成结构与吾牙普亚猴群的大致一样,同样是多层社会结构,单雄多雌和全雄单位构成猴群的主体。亚成年雄性多数与全雄单位一起活动,表明雄性可能会从其出生的单雄多雌单位中迁移出来。  相似文献   
988.
【目的】构建用于比较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A. flavus)菌株之间致病力差异的小鼠感染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评价真菌病毒AfPV1对宿主A. flavus致病力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环磷酰胺腹腔注射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 (ICR)小鼠,根据白细胞的数量判断小鼠免疫抑制程度;通过滴鼻和尾静脉两种感染方法接种不同浓度的A. flavus孢子量,统计14 d以内小鼠的死亡率,确定A. flavus最佳的孢子接种量;通过小鼠组织的菌落负荷量以及肺部组织的病理观察,确定A. flavus感染是否成功;最后利用该小鼠模型评价真菌病毒AfPV1对寄主A. flavus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的浓度为250 mg/kg时,能够达到免疫抑制水平;小鼠组织真菌负荷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显示A. flavus成功感染接种的ICR小鼠组织;在滴鼻接种模型中,A. flavus的孢子接种量为40μL(1×106CFU/mL)时比较合适评价A. flavus菌株之间的差异;在尾静脉接种的模型中,A. flavus的孢子...  相似文献   
989.
【目的】筛选辣椒(Capsicum annuum L.)根腐病防病促生细菌并明确其防病促生效应。【方法】采集健康辣椒根围土壤样品,以辣椒根腐病病原真菌茄镰孢(Fusarium solani)和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生防细菌,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溶无机磷、溶有机磷、固氮菌和解钾菌等促生菌,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溶磷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固氮量,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解钾量。对特性良好组合的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并制作菌剂,最后采用盆栽法测定菌剂防病促生效果。【结果】共筛选得到323株特性良好的功能菌株,拮抗菌78株,溶有机磷菌87株,溶无机磷菌107株,固氮菌128株,解钾菌123株,部分菌株同时具有多个功能特性。互作组合得到6个特性良好的菌株组合,包括8株功能菌株,鉴定发现XP271和XP181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XP125为特基拉芽胞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XP236为耐盐芽胞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XP79为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  相似文献   
990.
内壳可完整记录头足类的生活信息,是研究头足类年龄与生长的良好载体。根据2018年12月中国鱿钓船在日本海采集的261尾舍氏贝乌贼(Berryteuthis magter shevtsovi)样本,研究了其内壳长、叶轴长与个体生长的关系,尾锥宽、翼部最大宽度与性腺成熟度的关系以及叶轴、翼部和尾锥的生长特性。结果显示,舍氏贝乌贼内壳长和叶轴长均与胴长具有线性关系(R^(2)>0.76),与体重具有幂函数关系(R^(2)>0.77);尾锥宽和翼部最大宽度均在性腺成熟度达到Ⅲ期后增长明显。舍氏贝乌贼内壳叶轴和翼部生长速率基本相同,且远大于尾锥的生长速率。研究表明,舍氏贝乌贼内壳可用于分析个体生长,尤其在其胴体遭到损伤时更为重要,内壳宽度生长主要在个体性成熟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