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4篇
  免费   813篇
  国内免费   1955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308篇
  2021年   342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452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吉林省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剖析,并对如何应对当前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措施,同进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2.
多粘类芽胞杆菌KM2501-1杀南方根结线虫活性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万里  陈珍  杨雪  黄典  张吉斌 《微生物学报》2020,60(8):1629-1637
【目的】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土传性植物病原线虫,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前期研究发现多粘类芽胞杆菌(Panebacillus polymyxa) KM2501-1具有很好的温室防治南方根结线虫效果,且可产生多种挥发性杀线虫活性物质,但对其非挥发性产物是否有杀线虫活性没有研究。本研究拟进一步分离鉴定其产生的杀线虫活性代谢产物,发掘新的杀线虫药物。【方法】对菌株KM2501-1进行液体发酵并离心收集发酵上清液,通过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等方法得到高纯度的杀线虫活性物质,并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核磁共振等技术鉴定杀线虫活性物质的结构。【结果】生物活性检测显示,多粘类芽胞杆菌KM2501-1发酵上清液具有较强的南方根结线虫触杀活性,并能有效抑制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体外杀线虫效率高达87.66%,抑制卵孵化效率达92.26%。结构鉴定结果显示多粘类芽胞杆菌产生的杀线虫活性物质为环二肽类物质cyclo (Pro-Phe),800 mg/L的cyclo(Pro-Phe)杀线虫效率达84.75%。进一步的显微观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活性物质cyclo(Pro-Phe)处理后的根结线虫肠道组织紊乱、结构发生破坏。【结论】多粘类芽胞杆菌KM2501-1产生的cyclo (Pro-Phe)是一个具有杀线虫新功能的活性物质,其可能通过破坏线虫肠道杀死线虫。  相似文献   
163.
【目的】通过基因组挖掘的方法,研究红树林来源白骨壤链霉菌Streptomyces avicenniae 9-9中多环稠合大环内酰胺(PTMs)类化合物的结构多样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白骨壤链霉菌基因组序列,寻找PTMs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利用UPLC-MS/MS技术对该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在白骨壤链霉菌基因组中发现PTMs生物合成基因簇(aviA-D);从菌液提取物中鉴定出5个PTMs类化合物,其中包括ikarugamycin(化合物1)和capsimycin B(化合物2);基于PTMs类化合物5-6-5环类型的MS/MS碎裂规律,对化合物3–5的结构进行了推测。【结论】红树林来源白骨壤链霉菌S.avicenniae 9-9具有产生5-6-5环类型的PTMs类化合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4.
目的:对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予以探讨并分析。方法:此次研究中,随机选取94例体检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体检科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所接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将其按照体检结果,随机均分成两组,就高尿酸血症组(n=47)与非高尿酸血症组(n=47)的具体情况展开探讨。结果: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男性的占有率要高于女性.此外从高血压、脂肪肝、高血糖及高胆固醇的发生率方面分析(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组较非高尿酸血症组患者要高,(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以及高血糖等都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提醒广大患者要重视这些相关因素,必要时采取药物治疗或者是其他干预等,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5.
目的:研究探讨盐酸多柔星脂质体注射液与葡萄糖和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盐酸多柔星脂质体注射液分别和5%的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配伍。观察缓和溶液外观、PH值以及脂质体粒径、包封率等相关情况。结果:观察发现,在盐酸多柔星脂质体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一定时间内混合溶液的外观、PH值脂质粒径并无明显的变化,但是包封率会下降5%;而盐酸多柔星脂质体注射液与5%葡萄糖住着也配伍后,一定时间内混合溶液的外观、PH值、脂质粒径以及包封率等并无明显的变化。结论:在临床用药中,盐酸多柔星脂质体注射液不应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会对药效的发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6.
目的:研究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降低院内感染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院内收治的186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对存在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类型、病原菌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研究。结果:1860例患者中共计65例出现医院感染情况,发生率为3.49%,感染类型主要为骨髓炎占35.38%,肺部感染伴血气胸占23.08%,颌面部创伤后发生颅内感染占18.46%;65株病原菌中包括38株革兰氏阴性菌,占58.46%,23株革兰氏阳性菌,占35.38%,4株真菌,占6.15%;病程、骨折部位、损伤程度及住院时间为开放性骨折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有利于医院防治工作的开展,为医院感染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7.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脑卒中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母婴结局、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的妊娠相关脑卒中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患者中,发生在妊娠期21例,产褥期18例。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动脉血管造影(MRA)、磁共振脑静脉血管成像(MR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腰椎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诊断出血性脑卒中7例,脑梗死3例,脑静脉窦血栓(CVST)29例,均给予相应的抢救及治疗。16例早期、中期妊娠患者行人工流产术或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穿刺引产终止妊娠,5例患者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患者治愈出院15例,6例死亡,14例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或语言障碍,家属放弃治疗出院4例。结论:妊娠相关脑卒中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子痫前期、心源性栓塞、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水电解质紊乱等代谢障碍性疾病及产褥感染等。其发病急、病死率高,故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定期产前检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早诊断及时治疗,选择适当的时机及方式终止妊娠是改善妊娠相关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8.
目的:探讨初治、年轻、中高/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特征、治疗措施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5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淋巴瘤科收治的年龄≤60岁、年龄调整的国际预后指数(aa IPI)评分≥2分的初治DLBCL病例,进行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共收集到资料完整的DLBCL病例120例,中位随访28(4-106)个月,3年PFS率53.25%,OS率61.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症状、治疗方案及近期疗效、自体移植对无进展生存(PFS)及总体生存(OS)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影响PFS、OS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轻、中高/高危DLBCL具有高度异质性,病理细胞来源、Ki-67等在本组病例中未见显著预后意义,有待临床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9.
目的:探讨放疗对鼻咽癌(NPC)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及影响NPC患者生命质量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0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或调强放疗(IMRT)的160例首次治疗NPC患者,随机分为3DCRT组和IMRT组,各80例。3DCRT组采用3DCRT治疗,IMRT组采用IMRT治疗。采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分别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结束后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NPC患者总体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结果:在不同时间点,IMRT组患者的总体生命质量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家庭经济评分均明显低于3DCRT组(P0.05)。经过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NPC患者总体生命质量的因素有放疗方式、年龄、是否同期化疗及经济状况。结论:与3DCRT组相比,IMRT能改善患者总体生命质量、社会功能等,放疗方式、年龄、是否同期化疗及经济状况是NPC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0.
目的:评价多奈哌齐治疗阿尔兹海默症(AD)的疗效及疗效与用药剂量的关系,探讨检测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来指导治疗剂量的可行性。方法:87例轻中度的AD患者,患者使用5 mg/d多奈哌齐疗效不佳。在增加剂量之前,根据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水平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得分之间的一致性,将患者分为3组。A组:n=27,IGF-I≤99ng/m L,MMSE≤37;B组:n=33,IGF-I≤99 ng/m L,MMSE18;C组:n=27,IGF-I99 ng/m L,MMSE18。A、B组中,血清IGF-I水平显著低于C组。试验开始后将多奈哌齐的剂量从5 mg/d增加到10 mg/d,服用12周后,观察血清IGF-I水平同MMSE和阿尔兹海默症评定量表(ADAS)得分的相关性及三组患者的临床改善情况。结果:血清IGF-I水平同认知功能有明显相关性。IGF-I同MMSE正相关(r=0.478,P=0.036),IGF-I同ADAS得分负相关(r=-0.464,P=0.029)。增加多奈哌齐(10 mg/d)剂量治疗后,只有A组患者MMSE得到显著改善。A组患者对治疗的敏感性显著高于B、C组患者。结论:血清中IGF-I水平和MMSE分值可以做为一种标志物,判断对低剂量多奈哌齐(5 mg/d)无效的轻中度AD患者,能否采用高剂量多奈哌齐(10 mg/d)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