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2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56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66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林兴华  陈勇 《遗传学报》1992,19(5):459-466
  相似文献   
992.
稻胚凝集素(RGL)在开花后7—13天之间合成活性很强,15天以后明显下降。7—13天之间RGL合成相当旺盛是由于这一时期编码RGL的mRNA得到迅速转录,而在开花后15—30天之间以及萌发4小时内RGL的合成主要是由胚分化发育期间(7—13天)所形成的mRNA所指导的。RGL主要在水稻胚胎发育过程中合成、积累,在萌发过程中几乎不表达,所以RGL是胚胎特异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993.
黄瓜四个品种的核型分析及其倍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黄瓜的四个不同品种(“津一号”、“津二号”、“津四号”和“一串连”)进行了核型及倍性变化的研究,染色体数目为2n=14,其染色体组成为2n=2x=14=14m(2SAT)均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每一品种只有一对随体染色体,“津一号”和“津二号”还具有一个次级缢痕。黄瓜体细胞倍性的变化有3n、4n和6n,随着细胞倍性增高,其多倍性细胞频率依次下降,不同品种倍性的变化以“津四号”为最高,“一串连”品种为最低。  相似文献   
994.
利用以栽培稻9311为受体、普通野生稻为供体的染色体单片段置换系CSSL182,检测到一个与粒宽相关的QTL。CSSL182与受体亲本9311粒型性状差异显著,且只在8号染色体有一个野生稻导入片段。构建CSSL182/9311的F2次级分离群体,将粒宽QTL初定位在8号染色体的标记RM447和RM264之间,贡献率达22.49,将该QTL命名为qGW8。随后进一步设计区间内多态性分子标记引物,检测F2群体的2000株分离个体以及F2:3群体交换单株,结合后代表型验证,最终将qGW8精细定位到8号染色体10kb区间内。该区间内含有3个候选基因,基因测序发现这3个基因在双亲之间均含有丰富的变异。对双亲籽粒颖壳细胞电镜扫描观察发现,CSSL182的颖壳细胞宽度比9311减少16.7%。这一结果表明qGW8中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通过改变颖壳细胞形状影响粒型。  相似文献   
995.
为明确机插水稻的物质生产与养分积累特性,该研究以早季和晚季水稻常规品种(珍桂矮和新香粘)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机插秧(行距30 cm×株距12 cm)、手插秧(行距30 cm×株距12 cm)、手抛秧(27.75万蔸·hm~(-2))三种栽培方式。在水稻抽穗期测定各处理叶面积指数,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分别测定各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及成熟期稻谷产量。结果表明:在同一单位面积栽植密度条件下,早晚两季、机插秧水稻在抽穗期的叶面积指数与手插秧水稻、手抛秧水稻间并无显著差异,机插秧水稻成熟期干物质,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等方面与手插秧、手抛秧水稻无显著差异,但其前期积累的干物质及养分积累量较少,后期积累量较大。早晚两季机插秧水稻、手插秧水稻和手抛秧水稻的产量分别是7.73、7.62、6.70 t·hm~(-2)和5.91、5.97、5.90 t·hm~(-2),都未表现出显著差异。这表明机插秧水稻的产量潜力、干物质和养分积累潜力与手插秧、手抛秧水稻的差异较小,但其物质积累过程与手插秧、手抛秧水稻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6.
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PcLIPH8),构建植物双元表达载体35S∷PcLIPH8,并遗传转化水稻野生型品种Kitaake,对转基因水稻进行分子鉴定、酶活及木质素含量测定、表型观察等分析。结果表明:(1) 成功构建了植物双元表达载体35S∷PcLIPH8,获得3个独立的转PcLIPH8水稻株系,但在苗期转基因水稻与野生型对照无明显表型差异。(2) 酶活及木质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3.06%~5.07%,而木质素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对照,苗期降低11.44%~14.97%,成熟期降低13.83%~20.05%。(3) 成熟期表型分析表明,转基因水稻较野生型对照的株高增加了28.37%~39.78%,穗谷粒数增多110%~120%,生物量增大18.61%~22.97%,而千粒重减小12.86%~13.34%,谷粒长度变短6.67%~7.15%。该研究结果为利用PcLIPH8基因降低木质素含量,提高生物产量,从而改善植物品质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明确外源激素诱导水稻抗旱性的效果及其生理机制。以中嘉早17为材料,分析外源激素在淹水灌溉、干湿交替灌溉和干旱灌溉方式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及其对产量与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灌溉显著降低了叶片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实际光量子效率、非光化学猝灭值、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孕穗期比分蘖期更为敏感,表现为相同胁迫时间下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每穗粒数、单株穗数等下降更显著。赤霉素(gibberellin,GA3)处理后降低了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非光化学猝灭和光化学猝灭系数,导致有效穗数减少、千粒重和结实率降低。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能缓解孕穗期干旱胁迫,减轻水稻叶片的光抑制程度,提高叶绿素荧光参数,增强抗旱能力。综合来看,以分蘖期淹水条件下结合IBA处理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7.4%,这可能与淹水条件下吲哚丁酸(indolebutyric acid,IBA)处理能提高光合效率有关。  相似文献   
998.
植酸在水稻(Oryza sativaL.)细胞培养中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植酸(C6H18O24P6)添加到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能显著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稳定培养基中PH值和mV值,并能促进水稻细胞生长,增强细胞抗褐化和水渍化能力,从而改善细胞状态。在培养基中植酸的最佳添加量为0.1%,配合使用MES可以增强其稳定PH值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9.
原生质体电融合构建酵母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考察将STA基因导入酿酒酵母的可能性和研究糖化酵母在不同核倍性下STA基因的表达效应,从酿酒酵母HU-TY-1A及糖化酵母5101-7C、5206-1B、5301-14D出发,通过原生质体电融合技术,构建了11株核倍性分别为2n、4n、5n及8n的酵母多倍体.所用电融合参数为:交变电场强度200v/cm,频率1MHz;电脉冲强度9kv/cm,宽度40μsec,脉冲数2个,间隔10sec,波形为方波.在糖化酵母单一亲株融合组合中,融合株检出采用菌落形态作为初检指标取得一定效果.其它融合组合则采用遗传标记检出更为可靠.所得融合率约为5×10~(-5)—1×10~(-3).所有融合株经15代以上传代培养,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1000.
品种区域试验中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品种×地点交互作用存在,各品种在不同地区表现不一致,有其特定的适宜区域.品种区域性试验旨在研究交互作用.本文用浙江省1993年晚稻区域试验数据为材料,由Finlay和Wilkson回归模型和AMMI模型分析基因型×地点交互作用,并用二维平面图图示AMMI模型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