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0篇
  免费   517篇
  国内免费   1528篇
  4705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新书介绍     
《生物多样性》2012,20(4):534
生物入侵: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图谱(编著者:万方浩,刘全儒,谢明等)内容提要:本书为"生物入侵: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系列图鉴之一。共收录了142种重要的入侵植物,介绍了入侵植物的学名、英文名、中文异名、形态特征、识别要点、生境及危害、控制措施、中国分  相似文献   
102.
外来生物入侵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而且,它们对地球的影响已经构成全球变化的重要成分,其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生物进化以及景观影响深远,给环境和人类经济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已成为世界性灾难。20世纪80年代以来,入侵植物对我国农林牧业等领域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多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3.
保护生物学上的回归(reintroduction)是指在一个物种即将消失或已经消失的历史分布区建立新种群的活动,作为濒危物种保护和种群恢复的重要策略之一,在苏铁类和其他濒危物种的保护实践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在我国广西开展的德保苏铁的回归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但这并不是我国最早的苏铁回归,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苏铁回归实验。  相似文献   
104.
乌冈栎(Quercus phillyraeoides )植物生长于广东仁化县丹霞山的峭壁上, 是一种适应于干旱、贫瘠环境的重要种群。针对乌冈栎+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枝穗山矾(Symplocos multipes )+狗骨柴(Diplospora dubia )群落, 开展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1)群落高6-7 m, 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乔木层以乌冈栎、乌饭树占优势, 灌木层高3-4 m,主要有枝穗山矾、狗骨柴等; 草本层稀疏。(2)群落中有种子植物27 科46 属53 种; 群落的种类组成以热带成分主为, 占热带性分布属总数的78.05%; (3)群落的主要优势科为壳斗科(31.28%)、杜鹃花科(17.10%)等, 建群种、优势种为乌冈栎、乌饭树, 重要值分别为87.913 和51.241; 而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84.00%)。(4)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 据DBH 起测阶径以上的物种其重要值计算Simpson 指数为0.855, Shannon-Winner 指数为2.354, 种间相遇机率(PIE)为0.85,Pielou 均匀度指数中的Jsw 为0.741, Jsi 为 0.892, Alatalo 均匀度指数为0.619。(5)频度分析显示A 级占优势且A(54.17%)>B(12.50%)>C(8.33%)>D(4.17%)相似文献   
105.
人为干扰对中亚热带森林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对中亚热带森林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机制,在湘中丘陵区4种处于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地域相邻的植物群落:檵木-南烛-满山红灌草丛(LVR)、檵木-杉木-白栎灌木林(LCQ)、马尾松-石栎-檵木针阔混交林(PLL)、石栎-红淡比-青冈常绿阔叶林(LAG)设置固定样地,结合植物群落调查,采用收获法和建立主要树种各器官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测定和估算群落生物量。结果表明:(1)随着人为干扰程度减弱,群落总生物量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增长(P0.05),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生物量表现为异速生长,LAG与PLL乔木层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4个群落灌木层生物量及其各器官、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特征,草本层生物量及其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生物量先下降再增高,凋落物层现存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2)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群落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LVR群落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相当,LCQ群落灌木层生物量占明显优势,草本层生物量下降,PLL和LAG群落乔木层生物量占绝对优势,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生物量占群落总生物量低于10%;(3)群落总生物量与树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土壤有机碳、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表明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造成群落树种多样性、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是导致群落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6.
神农架山地河岸带中珍稀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为优势种的珍稀植物群落是神农架山地中海拔地段河岸带中的典型群落类型.在神农架地区4大水系(沿渡河、香溪河、南河和堵河)的河岸带中共调查了48个样地,采用植物群落学方法,分析了该区山地河岸带中珍稀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群落中植物种类丰富,科属组成比较分散.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749种,隶属144科412属,其中每科仅记录到1个属的有72个科,每属仅记录到1个种的有256个属.(2)在科水平上,热带、亚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所占比例几乎相同,在属水平上温带成分占主导.东亚分布成分、中国特有成分所占比例较高,共记录了6个东亚特有科、50个东亚特有属,2个中国特有科、27个中国特有属.(3)中小型草质单叶的落叶阔叶高位芽和地面芽植物是决定该珍稀植物群落外貌的主要成分.(4)群落垂直结构复杂,成层现象明显.第一乔木亚层树冠层分布不连续,第一、第二乔木亚层和灌木层从高到低郁闭度逐渐增大,草本层盖度各样地差别较大,层间植物丰富.该山地河岸带中丰富的珍稀、特有和/或孑遗植物表现出该群落的古老、孑遗性.虽然该区多数珍稀植物为温带性质,但该珍稀植物群落整体上在种类组成、区系分布、生活型谱、叶片性质等方面表现出亚热带亚高山垂直带谱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过渡性特征.自上而下逐渐密集的群落垂直结构为幼苗稍耐荫、成年趋于喜光的珍稀植物的不同发育阶段提供了利于其生长的光环境.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地形地貌和良好的水热条件使亚热带山地河岸带成为珍稀植物(尤其是孑遗植物)就地保护中一个关键而特殊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7.
走近达尔文(1)--《物种起源》与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征 《化石》2004,(4):7-8
1859年达尔《物种起源》一书首版面世,首次系统全面地论述了达尔自己的进化论思想,书中引用了很多古生物学、地质学和生物学等方面的证据,详实可信,使科学的进化理论第一次在宗教神学所包围的大的社会环境下旗帜鲜明地被确立下来,不再是以前较软弱、不够完善的理论假说或思想萌芽了。此后,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接受了达尔的进化思想,并使之不断发展、完善,产生了系统的进化理论体系——达尔主义。  相似文献   
108.
在青藏高原进行了大范围的群落调查 ,研究高原的两种主要草地群落类型———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及其变化。结果表明 :(1)在 5 0个样地 2 5 0个 1m× 1m的样方中 ,共出现 2 6 7种植物 ,其中高寒草甸179种 ,高寒草原 135种。在高寒草甸 ,1m2 样方内物种数最多为 32种 ,最少的仅为 3种 ;在高寒草原 ,物种数最多为 18种 /m2 ,最少的仅为 2种 /m2 。 (2 )物种丰富度随经度和纬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 ;随海拔的上升呈减少趋势。对物种丰富度与环境因子之间进行逐步回归 ,发现物种丰富度与生长季降水和温暖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3)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9.
丁瑜欣  吴娟  成水平 《生物安全学报》2020,29(3):176-180,190
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难题之一,成为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共同挑战。水盾草作为一种流行的观赏水草,原分布于美洲中部,伴随人类商业、运输等活动迁移到世界各地,现已成功入侵了亚洲、欧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也在我国长三角地区广泛分布。本文介绍了水盾草的生态习性、危害、入侵成因、防治与管理等方面,从生物学特征和生境分析其入侵机制。由于很强的繁殖扩散能力和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特性,水盾草一旦定居,即迅速生长,争夺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对入侵区域的环境、生物、经济产生负面影响。适宜的气候条件、空生态位资源是水盾草入侵的外部环境因素。目前,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控制方法用于管理水盾草,但治理效果不一,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手段,重复干预以达到管控的目的。为防止水盾草在我国大面积泛滥,亟需开展基础研究,科学预测;针对可能入侵水域,研究提出早期发现和快速响应的综合管理措施,科学治理和管理水盾草。  相似文献   
110.
环渤海滨海湿地鸻鹬类水鸟多样性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渤海湿地是水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驿站,尤其对于该线路上的鸻鹬鸟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环渤海地区12处典型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于2016-2020年每年春季开展水鸟调查,明确了鸻鹬类水鸟群落组成及其时空变化,采用结构方程模型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分析了鸻鹬类水鸟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评估了各环境因子的影响强度。结果表明:(1)共记录到鸻鹬类水鸟7科51种,几乎全部为旅鸟。全球极危物种1种,濒危物种3种,近危物种9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8种。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黑尾塍鹬(Limosa limosa)、灰鸻(Pluvialis squatarola)、斑尾塍鹬(Limosa lapponica)个体数量最多。(2)山东黄河三角洲、辽宁辽河口、天津北大港等河口湿地,水鸟种类多,单位面积水鸟数量较少。(3)河北沧州沿海、山东滨州贝壳堤岛及其周边区域为环渤海地区湿地集中区,水鸟种类较多。(4)综合影响强度为保护强度>食物>气候,建立自然保护地是保护水鸟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5)建议将河北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提升至国家级,扩大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对山东黄河三角洲、辽宁辽河口覆盖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进行优化整合。研究结果能为环渤海地区鸻鹬类水鸟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