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84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根据2019年6—12月我国鱿钓生产船在东太平洋公海采集的62尾茎柔鱼样本,对其胃含物残留的4131个耳石和75个角质颚样本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 茎柔鱼主要摄食鱼类10种、头足类4种。从摄食饵料的出现频率和数量百分比来看,主要摄食的鱼类饵料为荧串光鱼、朗明灯鱼和墨西哥尾灯鱼,荧串光鱼在不同胴长组的茎柔鱼胃内均有出现,是茎柔鱼最重要的饵料;摄食的头足类主要有茎柔鱼、鸢乌贼和爪乌贼。随着胴长的增大,茎柔鱼摄食的饵料种类不断增加,头足类和灯笼鱼饵料比例增加,且摄食的饵料尺寸增大,摄食营养结构发生改变,摄食营养水平随之提高。研究结果可为评估不同饵料生物在茎柔鱼食性转变过程中的食物贡献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残疾基因同源物2(DAB2)、核连蛋白-2(nucleobindin-2)、黏蛋白4(MUC4)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我院从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2例纳入研究。分别采集所有患者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以及癌旁正常组织,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DAB2、nucleobindin-2、MUC4表达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DAB2、nucleobindin-2、MUC4阳性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此外,通过Kaplan-Merier生存曲线分析上述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并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DAB2阳性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而nucleobindin-2、MUC4阳性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均P<0.05)。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癌患者的DAB2阳性率低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而nucleobindin-2、MUC4阳性率均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均P<0.05)。所有患者均进行时长360个月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至随访结束,DAB2蛋白阳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6.67%(20/30),明显高于DAB2蛋白阴性患者的19.23%(10/52);而nucleobindin-2、MUC4蛋白阳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2.95%(14/61)、24.56%(14/57),明显低于nucleobindin-2、MUC4蛋白阴性患者的76.19%(16/21)、64.00%(1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可得: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DAB2蛋白阴性、nucleobindin-2蛋白阳性、MUC4蛋白阳性均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DAB2存在异常低表达,而nucleobindin-2、MUC4均存在异常高表达,联合检测上述三项蛋白表达情况可能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53.
对侧盘菌属在英国的研究概况进行了评述,研究侧重于Otidea apophysata和O.platyspora两个具有大型子囊孢子的种。同时,对4个错误地用于大型孢子种的名称进行了订正:O. abietina(Pseudotis属的模式种)是含糊名称(nomen ambiguum);O.cochleata也为含糊名称;O. felina是O.alutacea的同物异名,并为后者指定了选模式;将O.umbrina处理为O.bufonia的同物异名。此外,确定了Otidea violacea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54.
食品级惰性粉对三种储藏物害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粉剂药膜法,一种食品级惰性粉——4号粉相应剂量处理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Fabricius)、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Linnaeus)的卵和1龄幼虫,赤拟谷盗、锯谷盗、烟草甲的卵平均孵化率均在97%以上,处理后卵孵化的1龄幼虫平均死亡率均在96%以上;处理3种害虫的1龄幼虫其平均死亡率均在99%以上。结果表明食品级惰性粉对3种试虫卵的孵化率几乎没有影响,但对其1龄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通过混粮法应用正交试验研究发现,惰性粉剂量和小麦含水量对赤拟谷盗F1代防治效果均有显著影响。当小麦处于安全水分时(含水量12%14%),10014%),100150 mg/kg 4号粉能有效防治赤拟谷盗F1代。  相似文献   
55.
选取缙云山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作为研究对象,对4种林分的凋落物储量和营养元素释放量等进行观测,并应用室内模拟酸雨实验对4种林分凋落物进行淋溶模拟。结果表明:缙云山各林分现存凋落物厚度为1.4~4.5 cm,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林分未分解U层、半分解S层和分解D层现存凋落物量分别为1.97~8.59、2.84~10.18和3.58~17.43 t·hm-2,林分年凋落物量为2.17~9.86 t·hm-2·a-1,凋落物总储量为14.21~32.42 t·hm-2,凋落物分解常数为0.15~0.31,林下凋落物分解95%时所需时间针阔混交林和楠竹林均在10年以上,凋落物分解速率比较缓慢;林下凋落物层营养元素含量以Ca、N为主,Fe、K、Mg次之;凋落物总的营养元素释放率表现为常绿阔叶林(0.80)>灌木林(0.72)>针阔混交林(0.50)>楠竹林(-0.17);与叶片相比,凋落物中N、K、Mn 3种营养元素含量明显降低;为探明酸雨影响营养元素循环的作用机理,对模拟酸雨的离子含量与凋落物淋滤液盐基离子含量进行了分析,其相关性大小表现为楠竹林(相关系数0.895)>针阔混交林(0.826)>灌木(0.700)>常绿阔叶林(0.699),楠竹林凋落物营养元素的淋滤受酸雨影响最大,常绿阔叶林受其影响最弱;推测在这一过程中以凋落物的吸附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56.
反义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与其它转录物序列互补的内源性lncRNA。它们通过转录抑制、染色质重塑、核内RNA-RNA相互作用和胞浆RNA-RNA相互作用等机制,在转录及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反义lncRNA参与了X染色体失活、基因组印记及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希望成为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7.
王桔红  陈文  马瑞君 《生态学杂志》2013,32(7):1807-1812
种子扩散后的贮藏条件对其萌发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探讨了4种贮藏条件(室温、冬季枯落物表层、枯落物覆盖、冬季浅层覆土)对河西走廊4种茄科植物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r)、黄果枸杞(L.barbarum var.auranticarpum)、红果龙葵(Solanum alatum)和曼陀罗(Darura stramonium)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冬季浅层覆土(1 cm)和枯落物覆盖的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率(96.5%和75.5%)和黄果枸杞种子萌发率(65.3%、53.6%)显著提高,萌发速率加快;未萌发的黑果枸杞和黄果枸杞种子保持较高活性;黑果枸杞种子经冬季枯落物表层和室温存放后萌发率为57.5%,未萌发种子活性丢失率较高(47.5%和31%);黄果枸杞种子经枯落物表层存放后,萌发率为39.3%,未萌发种子部分活性丢失(38%);经各种贮藏后的红果龙葵种子萌发率均较高(>90%),曼陀罗种子萌发率极低(<10%),种子保持较高活性(50.5% ~81.5%).黑果枸杞和黄果枸杞种子萌发对贮藏条件具有一致性的响应,即经过冬季浅层覆土和枯落物覆盖后萌发率均显著提高、萌发速率加快、萌发历程缩短,说明冬季的湿冷环境能够打破黑果枸杞和黄果构杞种子休眠,并保持种子活性;而冬季干燥寒冷环境可使部分种子失活,不利于种群的建植和自然更新.种子萌发对湿冷的需求反映了温带植物繁衍种族的自然机制,保证了幼苗存活和建植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8.
本实验通过观察马尾松花粉醇提物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来探讨其抑制肥胖的初步机制.实验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对不同组的小鼠进行不同的干预处理.实验结果显示与高脂组(FC)组相比3个醇提物组在终体重、体重净增加和体重增加率方面都有明显降低(P<0.01);体脂含量也有不同程度降低但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血脂中总胆固醇(TC)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甘油三酯(TG)都有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都有显著性升高(P<0.01);瘦素(LEP)和脂联素(ADP)水平都有不同程度升高;肝脏和脂肪组织中的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I)酶含量水平都得到显著升高(P<0.01).上述结果证明马尾松花粉醇提物可以明显控制小鼠的体重增长以及改善体内脂质代谢水平,证明松花粉醇提物在抑制肥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建立一个稳定可靠分离度好的方法测定黄芪桂枝五物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YMC-Pack ODS-A(250×4.6mm,5μ);流动相:以乙腈—0.1%磷酸溶液(14:8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结果:芍药苷的进样量在0.120μg~1.200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22%,RSD为0.89%。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桂枝五物颗粒的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准确、可靠、分离度好。  相似文献   
60.
《植物生态学报》2016,40(9):883
AimsLitter decomposition i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process in nutrient cycling and productivity of ecosystems. Our objective is to quantify the differences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release (N and P) under the forest and in an alpine lake among the dominant tree species in the Jiuzhaigou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Methods Fresh leaf litters of Abies ernestii, Pinus tabulaeformis, Betula albo-sinensis, and Salix cupularis were collected and placed in bags under the forest and in an alpine lake for a year.
Important findings The mass remaining ratio (MR) of the leaf litters was well predicted with Olson’s decay model (r > 0.93, p < 0.01). The time for 99% decomposition was the shortest for S. cupularis (6.80 a), followed by B. albo-sinensis (10.34 a), A. ernestii (18.88 a), and P. tabulaeformis (27.21 a). These values were 1.48-, 1.55-, 1.80-, and 1.65-folds of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in the lake, respectively. Both MR and nitrogen remaining ratio (NR) ha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the leaf initial N concentration, but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the initial C:N. The nutrient releas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four species and between the two sites (i.e., forest and alpine lake). The N release of S. cupularis was consistent between forest and the lake (i.e. directly released in the beginning of decomposition), while other species had an obvious N enrichment process before it released. The release of P among was similar among the four species and between the two sites, with a release—enrichment—release pattern. Overall, the leaf litter decomposition appeared as an intricate process that was affected by the litter chemistry and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fast litter decomposition in the lake may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water quanlity in the Jiuzhaigou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