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15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近几年来疟疾变异的进展主要在于变异抗原基因的转录和转换以及主要变异抗原区的功能性表达。而且,随着疟疾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已发现新的变异基因家族。  相似文献   
32.
伯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和抗氯喹株感染的RBC,与0.4mmol/L氯喹一起培养2小时后,敏感和抗氯喹株感染的RBC,对[~3H]次黄嘌呤、[~(14)C]精氨酸和[~3H]甲硫氨酸的摄入量分别被抑制67.3%、41.8%和35.7%以及65.4%、45.6和46.9%。 感染疟原虫的小鼠,经氯喹10mg/kg肌注20小时后,各氨基酸组成,在敏感株疟原虫中普遍的较不服药的对照组上升,而在抗氯喹疟原虫中,升高的氨基酸主要是与多胺、谷胱甘肽有关,如精氨酸、鸟氨酸、甲硫氨酸、脯鼠酸、甘氨酸和半胱氨酸。  相似文献   
33.
实验室常用鼠类对约氏疟原虫子孢子敏感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不同鼠种对约氏疟原虫红外期敏感性差异很大。本实验所试10种鼠类中,大鼠敏感性高于小鼠,大鼠中Wistar株高于S-D株;小鼠中以C_(37)BL/6J和BALB/c较敏感,而昆明株、DBA/2、津白Ⅱ号,615 C_(?)H和ICR的敏感性均较低。一般来说敏感性高的鼠株、子孢子发育率高,红外期原虫体积大。  相似文献   
34.
疟疾是全球危害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尤其是在非洲,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抗药性的出现和发展使大多数现有抗疟药在临床上失去了效用,研究和开发新型抗疟药已成为当前疟疾防治研究的迫切需求。随着恶性疟原虫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对疟原虫生物学认知的不断深入,寻找抗疟新靶点的研究得以快速发展。嘧啶生物合成途径是经临床确证有效的抗疟靶点的典范。我们简要综述了近年来以恶性疟原虫嘧啶从头合成途径第四步关键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为靶点的抗疟新药研究。高通量筛选、药物化学等研究已获得若干对恶性疟原虫DHODH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化合物结构,其中有些在恶性疟原虫体外培养试验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抗疟作用,且其酶抑制活性与抗疟活性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通过三唑并嘧啶类系列先导化合物的优化研究,已获得了具有良好代谢稳定性、对鼠疟模型有效的类似物。已有大量研究表明DHODH靶向抗疟药的研发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5.
36.
为了进一步对板凳果属植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现利用CNKI、PubMed等数据库,对近50年来关于板凳果属植物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了该属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发现了其孕甾烷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并提出其对于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缺乏及作用机制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37.
38.
陈晓红  张文军 《动物学报》1997,43(4):353-355
给感染约氏疟原虫的小鼠,灌服硝喹后,用细胞色素氧化酶组织化学方法处理红细胞,透射电交易观察疟原虫。结果发现,约氏疟原虫红内期线粒体内存在细胞色素氧化酸疼 ,硝喹不能抑制该酶的活性。说明约氏疟原虫内细胞色素氧化酶不是硝喹的起始作用点。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介绍了以噬菌体λEMBL3为载体的中国海南岛人恶性疟原虫FCC1/HN分离株基因文库的构建。所得重组体的数目为3.3×10~4pfu,其相当于构建完整基因库理论计算值的6倍。作者以人工合成的巴西株恶性疟环子孢子蛋白基因重复序列区的24-mer寡核苷酸(AATGCAAACCCAAATGCAAACCCA)作探针,进行噬斑原位杂交,筛得三株阳性克隆。对其一重组体进行酶谱分析和Southern印迹实验,环子孢子蛋白基因被定位于HindⅢ和BamHI联合降解后所得的的4kb大小的片段上。  相似文献   
40.
探讨不同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的免疫应答特点。BALB/c小鼠经腹腔注射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和夏氏疟原虫(P.cAS)感染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感染率;ELISA动态检测感染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中CD4+T细胞凋亡数量。约氏疟原虫(P.y17XL)感染早期,小鼠原虫血症持续上升;IFN-γ和IL-4分泌水平仅在感染后第3天出现一过性有意义的升高,而且峰值较低;脾中CD4+T细胞大量凋亡,小鼠全部死亡;而夏氏疟原虫(P.cAS)感染小鼠,原虫血症上升缓慢;IFN-γ分泌水平在感染后第5天达峰值;IL-4分泌水平在感染后第10天达峰值,且峰值较高维持时间较长;脾中CD4+T细胞凋亡细胞于感染后8 d出现有意义升高,小鼠全部存活。抗疟保护性免疫有赖于Th1和Th2型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和协调过渡,感染期间CD4+T细胞凋亡的时相和数量可能是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或引起宿主免疫抑制的原因,从而影响宿主疟原虫感染的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