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42kD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质 1C末端片段 (MSP1 42 )是当今重要的疟疾疫苗候选抗原。为获得大量构象正确的MSP1 42重组蛋白进行疫苗有效性试验 ,在毕氏酵母系统中分泌表达了MSP1 42重组蛋白。通过与一组特异性识别构象表位的单抗反应 ,该重组蛋白在重要构象表位上与天然蛋白质一致。由该蛋白质诱生的抗体能有效地抑制恶性疟原虫的体外生长 ,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开展MSP1 42重组蛋白疫苗有效性试验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2.
恶性疟原虫顶端膜抗原(AMA1)是恶性疟原虫无性繁殖血液期表达的蛋白,是恶性疟疾疫苗的候选抗原。AMA1蛋白是疟原虫FVO和3D7等位基因表达产物,恶性疟疾候选疫苗AMA1-C1/ISA720是AMA1抗原与佐剂MontanideISA720按照1:1(质量比)配伍混合合成的。为了将来在大规模人群中接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3.
本文报告建立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CLSM)观察约氏疟原虫卵囊、子孢子胞内游离Ca2 的分布和实验检测方法。以荧光染料Fluo 3作胞内Ca2 指示剂 ,结果显示 3μ、 4μmol/LFluo 3/Am同时加入 1μl/ml 2 5 %PluronicF 12 7在 37℃恒温下 ,分别孵育分离的约氏疟原虫子孢子、卵囊 6 0min即可达到最佳的负载效果。Fluo 3/Am浓度的提高和孵育时间延长只能增加背景染色 ,若降低孵育浓度和缩短孵育时间则难于达到最佳的负载效果。子孢子胞内游离Ca2 分布均匀 ;而卵囊内游离Ca2 分布不均匀 ,成块状分布 ,囊壁无荧光。研究表明应用Fluo 3/AM和PluronicF 12 7结合CLSM技术是研究疟原虫卵囊、子孢子胞浆内游离Ca2 的准确、灵敏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4.
本文对恒河猴肝内食蟹猴疟原虫红外期裂殖体的组织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表明,其体内含有糖原、DNA、RNA、蛋白质结合的α-氨基、酪氨酸、色氨酸及组氨酸、碱性蛋白质、网状纤维及胶原纤维、AKP、ACP及ATP酶等生化物质。对各自的定位、含量或活性作了详细描述,并对其生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5.
探讨大蒜素对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17XL,P.y 17XL)感染BALB/c小鼠T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P.y 17XL感染后第0~2天每日口服给予不同浓度大蒜素(3 mg/kg或9 mg/kg)处理;动态监测各组小鼠原虫血症水平和生存期;感染后第0天、第3天和第5天无菌提取小鼠脾细胞,FACS检测小鼠活化T细胞(CD4~+CD69~+)、凋亡CD4~+T细胞(7AAD~-Annexin V~+)数量变化;ELISA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TNF-α的水平。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大蒜素处理组能降低感染小鼠的原虫血症水平,延长生存期。大蒜素处理能提高感染小鼠活化T细胞的数量,降低凋亡T细胞数量,并能提高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TNF-α的水平。大蒜素能在感染早期促使宿主建立有效的Th1免疫应答,从而抑制红内期P.y 17XL疟原虫感染进程。  相似文献   
126.
构建了含有恶性疟原虫抗原基因 ( AWTE)及白介素 2基因的重组质粒 p CMV- AWTE以及p CMV- IL2、p CMV- IL2 - AWTE、p RSV- AWTE。将纯化的质粒混合后免疫小鼠 ,3次免疫后比较其诱导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的水平 ,发现 IL- 2可以明显地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 ,而对体液免疫的影响甚微。麻醉剂、蔗糖、免疫剂量等因素也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 ,RSV启动子与 CMV启动子对免疫应答水平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7.
为探讨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Pb22蛋白免疫血清的传播阻断能力,应用原核表达系统高效表达Pb22截短蛋白免疫小鼠后获得免疫血清。IFA实验证明Pb22截短蛋白免疫血清均可与疟原虫天然抗原结合。通过传播阻断实验,比较了Pb22截短蛋白和全长蛋白免疫血清的传播阻断效果,证明截短蛋白和全长蛋白对雄配子体出丝均有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全长蛋白免疫小鼠的雄配子体出丝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截短蛋白免疫小鼠的雄性配子体出丝具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全长蛋白和截短蛋白免疫小鼠的动合子形成数量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以上结果表明抗Pb22截短蛋白免疫血清具有传播阻断能力,但阻断效果不如全长蛋白免疫血清。  相似文献   
128.
重组恶性疟原虫DNA质粒免疫小鼠及抗原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恶性疟原虫MSP1-31基因序列,引入四环素(Tc)控制的真核表达载体pTRE,获得重组质粒pTRE-31。将MSP1-31的原核表达载体pDS56T1转化大肠杆菌表达MSP1-31,亲和纯化后作检测用抗原。pTRE-31与辅助质粒pTet-off(tTA)肌肉注射4周龄BALB/c小鼠,观察DNA介导免疫情况。结果显示,四环素饲喂的小鼠4周时血清抗体阳转率为7.1%(1/14),而不饲喂四环素组可达100%(14/14),表明用pTRE-31/pTet-off重组质粒组合直接注射小鼠有效地引发了针对疟原虫MSP1-31抗原的体液免疫反应,且可受控于四环素。不饲喂四环素组小鼠在12周后仍能维持抗体阳性,倍比稀释ELISA显示血清抗体滴度在4周、8周和12周内持续上升。饲喂四环素组小鼠4周后停止饲喂Tc,第8周和第12周检测仍有部分(60%)小鼠血清抗体阳转,而继续饲喂Tc的小鼠未有抗体阳转,暗示重组质粒DNA在小鼠体内可持续存在至少4周并仍具备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129.
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17XL,P.y17XL)感染DBA/2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调节效应。于P.y17XL感染前7 d,连续每日给予DBA/2小鼠L-Arg(1.5 g/kg体重)灌胃预处理,动态观察各组感染小鼠原虫血症水平和生存率;于感染后第0、8和10天分别提取小鼠脾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DBA/2小鼠浆细胞分泌IgG1和IgG2a的水平。与NC组比较,L-Arg能够显著降低感染小鼠的原虫血症水平,自愈时间提前。感染后8 d和10 d,L-Arg组CD138+B220+IgG1+细胞数量出现有意义的增加,感染后10 d,L-Arg组CD138+B220+IgG2a+细胞数量明显升高。L-Arg处理可诱导DBA/2小鼠建立更加有效的抗体免疫应答,明显加速DBA/2感染小鼠清除疟原虫。  相似文献   
130.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23):I0001-I0001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研究组在最新研究中,首次发现恶性疟原虫在人体内实现免疫逃逸的表观遗传分子机制,为研制新型疟疾疫苗提供了实验基础。日前,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