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53篇
  117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和小峰熊蜂Bombus hypocrita是我国设施农业中的两种主要授粉昆虫, 二者的传粉方式和传粉效率因不同作物而各有不同。为了选用最理想的蜂种为温室作物授粉, 提高作物的授粉效率, 我们于2008-2010年连续3年在北京的温室桃园进行了意大利蜜蜂和小峰熊蜂的传粉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蜂的日活动规律不同, 和意大利蜜蜂相比, 小峰熊蜂的活动起点温度低、 日工作时间长、 单花访问时间长, 采集蜂在温室内距离蜂巢不同距离之间扩散比较均匀。而意大利蜜蜂采集蜂的数量随授粉半径的增大而明显减少。温室内环境因子对两种蜂传粉活动的影响基本一致, 温度对两种蜂的传粉活动影响最大, 其次是湿度、 单花花蜜浓度和光照强度, 而单花花蜜体积对蜂活动无明显影响。本研究认为对于温室桃授粉应优先选用授粉性能稳定的小峰熊蜂, 并且适当调节温室内环境条件, 以提高其授粉效率。  相似文献   
992.
以7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一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为材料, 设置同质低磷(P)胁迫和异质低P胁迫模拟的盆栽试验, 系统研究马尾松家系对不同类型低P胁迫的适应机制和P效率变异规律。结果表明, 参试马尾松家系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等P效率指标均表现出显著的家系变异, 主要P效率指标的家系遗传力均较高, 干物质积累量的广义遗传力大于0.80, 揭示了马尾松P营养效率的较大遗传改良潜力。马尾松对不同类型低P胁迫的适应机制有所差异。在同质低P胁迫下, ‘3201’、‘1217’等高P效率家系的根系主要参数均高于低P效率家系, 表明整体根系参数的适应性变化是P效率和生物量形成的决定因素。在异质低P胁迫下, 高P效率马尾松家系在表层富P介质的根系分布量、分布比例均显著增加, 表层根系参数与马尾松家系P效率呈显著正相关, 揭示根系空间构型的适应性变化是决定马尾松高P效率的重要生物学基础。表层根系生物量、表层根相对比例的家系遗传力达0.88和0.72, 证实了以马尾松根构型的适应变化为突破口, 选育具有理想根构型和较高P效率的马尾松家系。  相似文献   
993.
大白猪BF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及胎盘效率关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来华  王立贤  季跃光  张龙超  颜华 《遗传》2009,31(6):615-619
文章以BF基因为产仔数的候选基因, 运用PCR-RFLP方法对大白猪BF基因内含子1序列进行分析, 发现内含子1第79 bp处发生了C→T突变, 命名为BF-intron 1-C79T。所扩增PCR产物经SmaⅠ酶切后, 可分出3种基因型, 分别为CC、CT和TT。经χ2适合性检验, 大白猪群体在该位点达到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将不同基因型与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初生重(BW)和胎盘效率(PE)进行关联分析, 结果发现, 初产母猪在该位点上, CC基因型比CT基因型个体的TNB和NBA均多3.10头, 但差异不显著(P>0.05); 在BW和PE上, CC基因型均高于CT基因型, 差异不显著(P>0.05)。经产母猪在该位点上, CC基因型比TT基因型个体的TNB和NBA分别多3.45头和3.92头, PE高23.80%, 均达到显著水平; 但CT基因型个体与CC和TT个体之间的TNB 、NBA和PE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 BF-intron 1-C79T位点可作为繁殖性状及胎盘效率的潜在分子育种标记, 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94.
以pLAFR3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HN207,携带有来自苜蓿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的四碳二羧酸转移酶基因dctABD、来自pTR102的parCBA/DE基因和标记发光酶基因luxAB。利用2亲本杂交法,将重组质粒pHN207导入大豆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TA11和CB1809,分别考察了转移接合子中外源重组质粒在人工培养条件和共生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par基因的引入明显提高pLAFR3在TA11和CB1809中的稳定性。dctABD基因可显著提高TA11和CB1809在大豆黑龙33、宁镇一号和渝豆一号上的共生固氮能力,使结瘤植物的地上部分干重(生物量)和总氮量等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5.
为提高假诺卡氏放线菌的分离效率,根据其营养特性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设计、检验了5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实验检测了模式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培养基S1和S2对假诺卡氏菌生长有显著的选择性。经该方法从韩国、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广西地区不同土样中分离到一收诺卡氏放线菌。  相似文献   
996.
林莉 《生物学通报》2000,35(9):23-23
我在复习“消化和吸收”这章时 ,尝试进行参与活动式教学 ,通过活动 ,寓学于乐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1 课前准备1 )布置科代表组织同学根据本章节的知识内容设计活动方案 ;2 )师生共同讨论活动的可行性 ,筛选方案 ;3 )确定方案 ,分工做活动准备。这一阶段的工作 ,主要让学习去做 ,教师只进行适当的启发指导 ,事实证明 ,学生的热情很高 ,活动的设计准备工作完成得相当出色。2 课堂活动2 .1 宣布规则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活动方案及规则。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 ,规定每组参加前 4…  相似文献   
997.
李晓燕 《生物学杂志》2006,23(3):62-62,58
为适应新教材的要求,我校隆重推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此模式的第三个环节是复习,在课堂上及时的复习,对所学知识巩固和积累,使其在记忆反思的痕迹里得到强化,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对要学的新知识带来启发,对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复习方式。  相似文献   
998.
近年来大气氮(N)沉降的增加, 导致森林土壤中有效N含量增加、N:P发生改变, 研究N沉降对低磷(P)胁迫下林木根系分泌和P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家系作为试验材料, 设置模拟N沉降与同质低P (介质表层与深层均缺P)、异质低P (介质表层P丰富、深层缺P)耦合的二年生盆栽实验, 系统研究了模拟N沉降对低P胁迫下马尾松根系分泌性酸性磷酸酶(APase)活性、有机酸分泌以及P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1)同质低P和异质低P下, 模拟N沉降均显著提高了植株N:P化学计量比、增加了P素的相对匮乏程度, 从而诱导根系增加了APase和有机酸的分泌, 而同质低P比异质低P下增加幅度更大, 其中有机酸分泌均与马尾松生长呈正相关关系, 而APase活性与P效率相关性较小; (2)同质低P下, N沉降虽然增加了根系分泌, 但未提高马尾松P素吸收和生长量, 其原因在于, 同质低P下植株N:P过高, 因而植株对N沉降敏感性低; 在异质低P下, 植株表现为N、P共同限制, 因而对N敏感性较高, N沉降增加了根系分泌, 同时提高了N和P吸收效率、增加了生物量; (3)马尾松根系分泌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存在较大的家系差异。同质低P下, 家系71×20的有机酸分泌和生物量对N沉降的响应幅度较大; 异质低P下, 家系36×29、71×20和73×23对N沉降的响应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999.
通过盆栽试验,以旱作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材料,分别在拔节和抽穗期对分蘖进行人工干扰,来模拟不可预测的自然干扰,对冬小麦分蘖冗余的生态学意义以及减少这些冗余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进行研究.设置3个处理:从拔节期开始剪去所有小的分蘖,仅保留主茎和一个大的分蘖(A);在拔节期剪去主茎和两个大的分蘖,保留所有小的分蘖(B);在孕穗期剪去主茎和有效分蘖,保留无效分蘖(C).没有被干扰的植物作为对照(CK).通过花期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来评价植物的生理与生化活性.结果显示,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去除主茎和大蘖后,无效分蘖的生理活性被激活,开始执行有效分蘖的功能.到花期时,这些无效分蘖已经在生理活性上满足了补充和替代有效茎的要求.虽然株高和穗的整齐度、穗数和产量显著下降,但并没有防碍小麦的繁衍子代,因此,正是这些由早期"无效分蘖"补充而来的有效茎,避免了小麦绝种的风险.而在拔节期去除无效分蘖后,对小麦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对照相比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0%.因此,可以认为小麦在分蘖上存在着对水分利用不利的生长冗余,减少这些冗余有望节约用水、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水生治污植物治理水污染已经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如藻类和高等植物.水生治污植物不仅可去除N、P营养物,还可以吸附金属离子,对于吸收有机物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虽然对于植物的育种有着越来越深的研究,但是对于水生治污植物,以更高效率吸收污染物为定向目的的育种方法和研究屈指可数,分析了水生治污育种新领域产生的客观条件和近期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